浅谈现行的高等教育及就业现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的扩招,我们的教育质量却在下降,就业难度增大,本文着重论述高校的教育规模问题及如何深化改革,创建职业教育及创业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扩招 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39-02
  
  2011年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有相当一部分应届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虽然在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2010年)的时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在接受采访时说:按中央要求,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然而,目前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去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达到了146万人,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录取比例是4000∶1,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问,4000人是多少人,我算了算,应是像我儿子所在的小学那样的学校得有三所,也就是说三所小学的全体师生竞争一个职位,我儿子很惊讶,“那得考几个一百啊?”(他的小脑袋瓜里考一百就是最厉害的),是啊?得考几个一百才能选拔出来这个“1”呢?恐怕不仅是考一百的问题,只怕背后还隐藏着其他的不能摆到台面上的问题。
  中国这种大学生考“碗”现象,在日本、美国等多家外国媒体都有报道,其中一家美国媒体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失去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只是求稳,前景堪忧!”
  我们的社会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也提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忧患,可是仔细想来,怎能怨现在的年轻人求稳呢?高房价、高医疗、将来的孩子的高额教育费用,哪一个问题不像一座大山压在背上?当然这些问题本文不作论述。
  近来,读赵毅衡教授的文章《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里面提到“dumping down”一词,即为“往下笨”的意思。文中提到:“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美国学者协会(NAS)发表报告,抽样40所大学的考卷,测定20世纪学生文学知识之变化,发现如果以1900年为100分,1914年一战前则是99分;1939年二次大战前降为73分;1964年越战前降为69分;1993年伊拉克战争前降到很丢脸的25分——取战事之前,学生尚不至于分心之际,以求公允。这条曲线一直在下落,最近40年几乎是自由落体”。
  作者在文中提到“高等教育不再高不可攀,可是如果学不到什么,普及又有何用?”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这十年,大学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并兴建了大量新校区,数百所大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更严重的是,扩招速度太快使得许多学校成了文凭工厂。
  有学者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大学泡沫的出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表现之一是名校扩招,一般学校招生困难,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那么大学要不要普及,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查尔斯•默里表示,高等教育等高端产业需要的不仅是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智商水平,达到这种智商水平的人比例是相对固定的。有许多人不足以应付大学的学生,但可以成为出色的手艺人,比如工匠、水暖工等,并且有很高的收入。不考虑人口的智商结构,把全民都变成大学生,把整个经济都白领化,纯粹是异想天开。
  而在中国,不但大学教育“全面开花”,更为可怕的是硕士、博士教育也“蓬勃发展”。
  自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是7.2万人,2003年为26.9万人,2004年招生规模达到32.6万,2005年招生规模为36.7万,2006年招生规模达40万。
  2008年,教育部曾经透露为应对就业压力,会适当调整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重点。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比上年增长5%左右安排,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比上年增长1.7%安排。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确定,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去年实际招生的基础上扩招5%左右,而博士生则扩招2.5%。
  我们看硕博教育扩招原因之一:竟然是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可是问题是,伴随每年的本、硕、博的扩招,就业压力并没有缓解,反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高校的师资、规模、教育质量,所教育出来的人才质量,都成了问题。为了应对一个问题,反而伴随发生了更多的问题。
  近来媒体多有报道,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在整个学校期间都没见到导师一面,更别提什么辅导了。由于导师以“老板”自居,把培养研究生形象地比作是放羊,从而使硕士、博士生成为廉价劳动力,最终在专业研究方面无所长进;由于研究生招生实行所谓的“一刀切(统一考试)”,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从而使硕士、博士教育沦为本科后教育,从一开始就背离其本义和初衷,高学“历”人才自然就难于成为高学“力”人才。
  试问这样的“普及”、这样的“扩招”、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
  同时随着硕、博教育的扩招,与高校的利益也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高校在“申硕”、“申博”(申请自主招收硕士生、博士生)。问题是许多学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甚至有的学校连本科教育都没有,就敢申请培养硕士生,试问,一个没有本科教育的学校,课程不成体系、教师没有相应的能力,怎么培养硕士乃至博士?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扩招导致的人数激增、质量下降、就业困难这几个问题。
  反观西方教育,欧美国家也经历过高等教育扩招的阶段,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上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某项专业技能出色也能让人受益终身。现在,特色职业教育开展地如火如荼,课程设置完善,与社会接轨,为输送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出路。不少国家都给予了政策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哪里有购买力,哪里就需要德国工匠。”这是各国对德国手工业者的良好评价。不过,德国学生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各种培训,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手工业者。一名水暖工需要认1000多种螺丝,是采用“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制度,并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每周都有三天固定的实践学习时间。即使毕业也要月月参加职业培训。
  据报道,目前德国手工业有160多种,有大约480万人从事此类行业(据德国政府统计显示,德国目前人口约为8000万)。
  在西班牙,得天独厚的环境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上两大橄榄油产地之一,与此相应的产生了橄榄油鉴定师,这个职业能够区别橄榄油的化学、物理以及感官特性,有的鉴定师能够区分32种不同的橄榄果香味。
  而在英国,走在时尚前列的“伦敦时装周”也甘当学生的实践课,为了确保未来品牌的开创和时尚业的发展,支持并培养年轻的设计人才。
  一项联合国世界青年报告最近指出,人们一直认为解决青年人的失业问题在于教育和社会的融合。然而,这样的结果只会增加更多合格且有潜力的“失业雇员”。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创业无疑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法。联合国青年就业网把创业列为就业问题的四大解决之道之一。
  西方国家不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上投入也很大。
  在英国,有政府或青年创业机构组织的“学校迷你创业计划”、“教学中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计划”等,以培养年轻人的创业意识为己任。近些年比较典型的是“创业远见运动”,它由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组织组成团队,提出了大量事实并鼓励个人和组织共同加强英国的创业文化。声名远扬的“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该启动金介于商业贷款和慈善救济之间,是一种以青年人的信用为担保、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债券式的投资自助方式。
  截至2009年,“青年创业计划”的项目模式已经在37个国家成功运行,帮助10.5万多名青年走上了成功创业之路。
  在德国,从政府到大学、社会机构努力创造条件,“逼”大学生自助创业。从1983年至今,德国建立创业者中心近300个。这些中心扶植创业项目,向创业人无偿提供车间,让有经验的人帮助创业者,使企业能够正常运作。对这些新企业,德国政府《免税法》还实施一定范围的免税待遇,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都有优惠。
  在韩国,有超过1/4的大学生选择自助创业。韩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支持态度,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与创业有关的信息服务,举办与创业有关的专业培训班,还提供网络服务、会员服务和跟踪服务等。
  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进行深化改革。
  不能单纯的扩大招生规模,相反,应压缩,让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的人接受完善的高校教育,砍掉那些不具备培养资格的高校,不能让高校成为滥发文凭的场所。
  严格限制硕士、博士的培养,不能让不具备实力的高校也成为硕士乃至博士的文凭工厂。
  在限制高校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应大力普及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注意,这里的职业学校不是那种社会流行什么就培养什么,结果导致“朝三暮四”,培养出既没有“学力”又没有“能力”的学生。应对职业教育有长远的规划,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社会与学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走向社会能够独挡一面,不再需要用人单位的再培训。
  同时,社会应培养一种良好的风气,即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的人同样受到尊重,而不是只有高学历人才能受社会尊敬。
  我们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又要发展“创业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讲,实现创业教育,做到创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重视创业实践,组织各种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够切实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资讯,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
  从政府角度讲,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小额贷款,青年人在申请自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手续要简便。如果,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延期还款,减轻青年人的心理负担;帮助青年人树立责任感——“我必须经营好我的企业,还上贷款,让基金能够资助其他人”。
  设立“创业一条龙服务”,大学生创业所急需的人员、场地、资金在这里都能得到帮助。
  同时创造积极健康的经济环境,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长远发展。
  希望将来看到的是,只有那些真正想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甘于平淡的、琐碎的甚至艰辛工作的人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参考文献
  1 环球时报.2010年10月28日、2010年11月5日
  2 赵毅衡著.有个半岛叫欧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教育语文课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本文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谈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创新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37-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
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
手枪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与犯罪分子发生最高等级冲突时所使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武器,所以手枪射击训练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科目。但是手枪射击训练同时也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学生们往往在进行射击训练时由刚开始时的好奇、感兴趣,发展到后来的感到枯燥、困惑并逐渐对射击训练失去兴趣。  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学生所感觉到的枯燥乏味是因为射击训练是一项非常单调,并且要求学生在进行训练时,必须保持
摘要:基于BIM技術的绿色设计,是指建筑设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强调从设计初始阶段便依靠设计、评估的决策循环迭代流程,进行建筑效能分析来产生符合环境效益的最佳设计方案,最终达到追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BIM技术的暖通绿色设计的实施方法为:将BIM技术引入绿色设计,BIM信息模型可以高效与各类仿真模拟软件实现数据链接,对建筑的声、热、风环境以及建筑能耗进行模拟仿真,验
摘要:建国以来,安徽城镇化进程一波三折,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2000年新世纪为分界点,历经了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总结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揭示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安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 历史阶段 特点 安徽  一、城乡户籍分割的波动发展阶段(1952—1978年)  改革开放前,安徽受户口迁移、粮油供应、劳动用工等制度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有效保障电能传输的稳定性是保障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输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的重要载体,做好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BIM技术能够对工程设计中的复杂程度较高以及难度较高的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理念,所以其优势也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发挥出来并得到了应用。总体来说,其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能够突破原有的设计限制并实现可视化的电气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对建筑电气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总结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BIM技术在电气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
又逢盛夏,一年一度的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山东济宁高新区召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感触颇深,记录一二.rn关键词之一:激情.这个感受来自于几个片断.科技部副部长曹健
汽车行驶在03省道东复线,由南向北,约20分钟便到东南沿海新型城镇化的“样本”——诸暨店口镇。  这里有着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观:纵横交错的街道和道路之间横跨或树立着许多本地企业名称的路牌和标识,盾安路、万安路、露笑路、枫叶路……这些景观,洋溢着这片财富之地的独特气息,也给店口镇打上了一个鲜明的“资本”烙印!  2010年,店口镇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并提出建设“诸北新城”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