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最佳角度立意的技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新材料作文占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作文都是这类作文。
  新材料作文本身有别于命题作文的局限和话题作文的无边无际,所以在审题立意上比较难把握,稍不留意,就有偏题跑题之嫌。对此学生们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材料的内涵来立意。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命题意图,选准切合题旨的最佳角度立意呢?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掌握剖析材料的方法和技巧。作文的时候,看到材料,让学生首先圈画出主要信息点,或者就材料的中心句加以提炼,写几个角度的立意,然后经过粗略的比较,选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系统分析材料的能力,进而找到最佳立意——哲理概括。
  第一步 全面仔细阅读材料,不要漏掉任何一个要素。
  仔细阅读,提取信息,把这些要素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来。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一个人收到朋友送的一件小礼物——一块手镜般大小的塑片。里面嵌着不规则的绿、蓝、褐色云母片以及一些类似鱼儿轮廓的东西。这礼物似乎没有什么用,主人便将它束之高阁。一天,主人无意中发现塑片背面有一项说明:挂在向阳的窗口。他试着把它挂在采光很好的卧室窗口上。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在阳光辉映下,眼前呈现出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波涛汹涌,潮汐起伏,鱼儿畅游,色彩不停变幻,由碧绿色转为深蓝色,再转为曙光般的紫罗兰色,韵味无穷。从此,这块塑片成了主人房间一道美丽非凡的风景。”根据这个作文材料,我们可以提取以下一些要素:平常的塑片——仔细阅读说明——挂在向阳的窗口——出现神奇的海底世界。
  第二步 认真剖析,拨开迷雾。
  就是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数学生阅读完材料,都会列出几个立意角度来,然后通过比较,选取一个自己认为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平时素材积累展示的角度,写开去,其实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所选的角度就是材料的最佳立意呢?不尽然。这就是一部分考生作文出现偏题跑题的症结所在。一些考生甚至被迷雾迷住了双眼,迷了心智,写下《心向阳光,其乐无穷》的文章来,看似洋洋洒洒,角度新颖,实则离题万里。所以这一步关键在于透过材料各个要素的表层含义,发掘出其深层的含义来。
  平常的塑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物件,一个人。主人并不在意而束之高阁,可以看成是未被重视或重用。“仔细阅读”可以理解成是对这个物件、这个人的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个“阅读”,实际就是认识不断加深,并进一步发现了它(他)的功用和特长的过程。把它挂在阳光的窗口,可以理解为找到了这个物件或者这个人的适合的位置。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神奇的海底世界”可以看成这一物件、这个人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三步 去伪存真,最佳切入。
  通过分析,材料的立意角度很多:1.善于发现;2.仔细观察;3.细心——攻无不克的金刚钻;4.平凡与伟大;5.心向阳光——其乐无穷;6.勿以貌取人;7.发现人才;8.学会用人;9.物尽其用等等。结合深入系统的材料分析,我们会发现,前四个角度有偏题之嫌,稍不留意,就会跑题。第五个立意角度明显跑题了。后面四个角度不会跑题,最佳角度应该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学会用人”、“物尽其用”。这也正是命题的意旨所在。从塑片的角度立意,写成自己也有长处,放大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的文章也是很好的角度,写成给人提供展示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等,也可以。
  因此,面对新材料作文,既要引导学生学会罗列材料的各个要素,又要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深入剖析,发掘其内在的、潜隐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来。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才不至于出现偏题、跑题,才能让自己的考试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教学“六模块”中的第六模块——迁移应用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地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接近尾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仿照课文第3、4小节写一小节的诗歌,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家乡。学生讨论后开始动笔创作。接着,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向大家说出自己所写的诗。“我们爱你,四季怡人的连云港——春天,风景宜人的石棚山桃花红
期刊
摘 要:造句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的执耳之笔,是学生积累并发展语言,表达自己情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目前,造句教学常遭冷遇,学生语言表达贫乏,形象枯蔫,缺乏自己的个性思想。我们必须重视造句教学,在教学中体现生活性,创造性,趣味性,把机械的造句规则变成鲜活的语言思维,使词能达意,意能蕴情。  关键词:造句教学 植根生活 充满创造 洋溢趣味     造句,不是简单地“顾名思义”
期刊
法国有句古谚:“打铁才能成为铁匠。”乍听,这句话颇似废话;细品,耐人寻味。“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就是说光站在铁匠炉旁看,纵然站上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成为铁匠;在教室里听“铁工学讲义”的,即使能把讲义倒背如流,还是不能成为铁匠。要成为铁匠,唯一的办法就是举起铁锤一锤一锤地打下去。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应遵循旧思路、旧观念进行教学,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
期刊
“朝三暮四”一词出自《庄子·齐物语》:“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说的是一个人用橡子喂猴子,一开始他跟猴子说,早上每个猴子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都急了,后来他就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都很高兴。这个词后来被喻指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当然,我们的学生不是猴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而且远比猴子聪明。但
期刊
摘 要:辛弃疾闲居江西农村时所创作的田园词,以多彩的画笔描绘农村风光,咏赞壮丽河山,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对辛弃疾的田园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试从其田园词创作的一个角度探讨其田园词的绘画美。  关键词:田园词 工笔 写意 章法 意境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他
期刊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提出的一种鉴赏方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本细读与其是有差异的,但也不是现在的把很多文本中的句子“肢解”,把所谓的“细读”以考试的名义模式化、功利化,这样导致的是真正的文本内涵悟出不了多少。这样的“细读”应叫“碎读”。就像欣赏样板房一样,我们把它里面所有的内饰拆下来欣赏,到最后都是没有生命的组件。叶圣陶先生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令人联想到阅
期刊
鉴赏式批注阅读是批注式阅读的一种,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之下的自主阅读,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言语的品味、情意的感受、意蕴的领会,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鉴赏式批注时可以着眼于作品某词、某句、某段,进行旁批;也可以着眼于全篇,在原文的后边进行总评;还可以写课后札记等。鉴赏式批注阅读也
期刊
阅读,只有读进去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读进去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轻车快马,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劳神费思,事倍功半。缺少方法或方法欠妥,便难以在书山自由驰骋,从容“游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阅读的突破呢?    一、“走近”题目:细嚼慢品得其神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精气神居于此,全部的美呈现于此,走近题目,感受她的魅力、感受她的精彩,领略其“回眸一笑”的丰姿,她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期刊
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一派草色入眼,我们听到一片蛙声入耳;从“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丝竹之乐,享受到季节的欢快;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中,我们意会了那欢快的歌唱,幸福的喜悦,在诗词里聆听蛙鸣,让人好不动情。  而“蛙声”不过是引子,那隐在“蛙声”中的情感,那节奏才是我们要把握的,而“蛙声”要在阅读里被感
期刊
课本,是一座富矿,是一口深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被自然地激发,久而久之,水平也会自然地提高。因此,平时我们在讲解语文课本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写作联系起来。现在,就两者的关系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心是课文的灵魂,立意是作文的关键    意,就是文章的主旨。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写文章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