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组织转型密码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海尔的激进变革全球瞩目。
  作为中国制造业最辉煌时期的标杆,海尔的转型从一开始就不只是海尔自身的个体实践,从行业层面来讲,它代表了中国实体经济转型的一种方向探索,具有强烈的样本和示范意义。
  如何定义未来?如何变革重生?从2013年,张瑞敏启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海尔组织结构被彻底重构,打破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取而代之的是由平台主、小微主、创客构成的网络化结构。
  张瑞敏眼中的互联网商业世界究竟是什么?他的变革究竟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商界企业研究院首席顾问穆胜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海尔,经历与记录了海尔转型过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经过与张瑞敏的多次深度交流,逐渐探寻到了海尔组织转型的脉络。
  我一直喜欢跟踪大型企业的转型历程,如海尔、苏宁、中兴……不仅在于这些企业引人注目,更在于他们的“样本意义”。一家“小而美”的企业或许有自己独特的成功因素,但这些因素有可能只是偶然,不能形成模式。研究管理,一定要有模式,只有能够被总结为模式的案例才有好管理。否则,就只是现象或偶然,不能被推而广之。所以,我才走进了这些大企业。他们能够带领几万、十几万的员工转型,必然是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模式”路线。
  一直以来,组织模式(Organization Pattern)的变更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系统是由要素组成,优秀的模式必然有些不同于传统的若干要素。这是组织转型的关键,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组织转型密码。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密码,是不是就可以帮助更多在组织转型中纠结的企业呢?
  探寻海尔转型的样本意义
  寻找组织转型的密码,海尔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样本,原因有两点。
  第一,变革频繁。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开始思考如何将市场机制引入科层。在近20年的时间里,海尔起码经历了4次以上的大型组织变革。
  第二,变革彻底。在国内,敢于宣称要彻底打破科层制的,恐怕也只有海尔了。不管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能有这样的勇气,也是值得尊重的。从2008年开始,我就开始跟踪这个案例。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海尔一次又一次地向科层制发起进攻,每次都高举高打,让人惊叹其改革力度与决心之时,也有些担忧其效果。
  在海尔这一路的转型变革期间,业绩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从2015年开始“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改革,海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年利润复合增长率30%,在激烈竞争的家电行业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这也是海尔在探索自己组织转型的密码。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海尔在组织转型的道路上也走得更加坚定,越来越得心应手,似乎也越来越接近那些密码。在过去的两年里,我频繁进入海尔调研,希望抓取到一手的新鲜实践。
  有意思的是,感兴趣的不只我一人,凯文·凯利、克里斯·安德森、杰里米·里夫金等趋势大师,加里·哈默、罗伯特·卡普兰、野中郁次郎等学术巨匠,都来到了青岛,探寻这个“改革的勇者”。
  在这里,我与野中郁次郎、加里·哈默等人深度畅谈;在哈佛商学院,我则与罗伯特·卡普兰、约翰·科特也有过交流。我发现,无论在学界还是商界,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学者,都认为“海尔是正在发生的未来”,都为发现了这个敢于革自己命的“奇葩”而感到惊喜。
  海尔正在用自己实践的脚步丈量理论的边界。
  “人单合一”背后的密码本
  事实上,到如今,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揭示了组织转型的若干密码。我相信,无论海尔是不是未来,但组织未来的形态里,一定会有这些元素。在这个饱含不确定性的年代,实践者不止海尔,优秀的企业都在进化。
  并联
  科层制里,研发、供应链、生产、市场、销售等模块被串联起来,只有销售能够接触到用户,感觉到市场的压力。于是,他们变成了“做生意的”,而其他则是“后台部门”。对于财务、人力、战略、法务等部门,更是被定位为“后勤部门”。大家各司其职,埋头赶路,不管效果。
  海尔曾经设想让内部供应链变成市场链,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让上下游用SST(索偿、索赔、跳闸)的原则进行交易,让下游充当最苛刻的考核者,这个案例也进入了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库。
  但事实上,他们发现这样的模式还不够。内部的市场可以形成,但由于下游不可能找到外部的“完美替代者”,上游即使服务有问题,也不可能被淘汰,自然就没有市场化的动力。有时,上游一句话还能把下游堵住,“你说我的东西有问题,有什么问题?不都是按你的要求做的吗?”
  于是,所有环节都认为自己没问题,开始埋怨销售不力。
  海尔发现,只有“并联”才能解决问题,所有的价值创造模块都并联到一起(包括人力、财务等),共同面对用户,用户付钱,大家一起分,用户不付钱,大家一起亏。有意思的是,这就逼得研发等后台部门去交互用户,也逼得人力资源等部门去学习业务、讨论商业模式。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定一致,确保人人都为自己打工。
  用户付薪
  科层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薪酬的源头(简称“薪源”)不一致。每个人的薪源都是自己的领导,该付给谁,不该付给谁,该付多少,标准不统一,都是模糊的KPI或MBO考核基础上领导的一句话。海尔发现,即使变成了市场链之后,薪源依然不统一,由于缺乏外部竞争者的比较,下游的内部采购者也无法给上游精准定价。大家各自都有道理,最终就变成了糊涂官司。
  于是,海尔提出要打造“用户付薪平台”。所有人获取薪酬的标准很简单,总的薪酬包就是用户的支付,参与者的薪酬包就是按各自工作的价值在终端产品中的比例衡量,类似于占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用户付钱,就按照合同约定分钱。这实际上解决了定价带来的庞大交易成本问题。由此,企业内部也可以市场化。   风控
  不少企业都在做经营体,即把部门变成模拟公司,下放三权(财权、人权、事权),但鲜有成功者。其原因在于,当企业把部门变成了模拟公司之后,企业变成了单纯的财务投资者,经营体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表现。如果等到看到糟糕的财务报表,已经为时已晚,而企业对此完全没有风险控制。
  面对这种情况,海尔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每一个阶段都为创客及小微(更加具有自主权的经营体)设计独特的激励方案,确保激励相容。
  在初生期,创客拿基本酬(生活费),比原来在职时的薪酬大大降低了;在成长期,创客拿“基本酬+对赌酬”,对赌酬来自每个阶段对于业绩的贡献;在成熟期,创客可以投钱占银股,在基本酬、对赌酬之外获取超利分享;在外部资本进入后,创客的股份则变成“实股”,真正成为事业的主人。
  也就是说,在每个阶段,创客都有风险,海尔也有风险,大家都必须努力,不然谁都没有利益。然而,一旦出现对赌业绩不能达到,小微则会散去,新的创客会“抢入”小微。单不能变,但人可以变,实在不行,就用“高酬”引来“高人”做“高单”。
  对赌
  在科层制里,经营是领导的事情,员工只是接受管理。经营的风险由领导承担,而员工则负责完成管理上规定自己完成的动作。经营的结果体现在财报上,而管理的结果则用“MBO+KPI”来衡量,前者清晰明了,但后者相当模糊。如此一来,员工自然不会去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以至于好多老板埋怨自己太辛苦,“扛”起了整个企业。
  于是,海尔让负责交互用户的小微与平台风控部门(称为“三自”,即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签订对赌协议,达到要求后才能获得“薪酬包”。而后,用户小微与供应链、研发、设计、生产等节点小微签订对赌协议,将风险进行转嫁,他们也必须达到要求才能获得“薪酬包”。如此一来,所有人的身上背负的都不是模糊的KPI,而是关键的成果。这些关键的成果共同组成了小微生态圈的经营结果,而且是强关联。
  战略损益
  科层制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完全是指向股东利益的,反映在损益计量方式上就是计量表内收益。但是,传统财报并不是对于企业价值的精准计量。例如,海尔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就面临着美国渠道商要求他们做定牌(代工)的诱惑,对方承诺可以支付更高的酬劳,但张瑞敏坚决拒绝了,因为放弃品牌的结果就是放弃大量战略价值(表外收益)。
  进入互联网时代,海尔更加重视用户资产,提出不能把商品卖给无名无姓的消费者,而一定要卖给有名有姓的用户。他们要的是谋求平台层面而不是商品层面的竞争,这显然是关注到了战略损益。
  在互联网时代,只有生态才能永续,所以,企业还要把损益的视野放到整个生态层面。如果不计量用户资产,不计量生态收益,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就会出现偏差。当前,海尔已经自主研发了战略损益表、二维点阵、共赢增值表、顾客价值表等工具,有效地计量了各个维度的战略损益。这成为他们控制小微经营风险的基础,既不至于因为短视,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收益,又不至于陷入情怀,忽略了当下事关生存的短期收益。
  信息化
  未来的组织模式一定不是朴素的网络化组织,而一定是建立在互联网信息基础之上的网络化组织,我将其称为“云组织”。原因很简单,只有这种高度信息化的组织,才能够确保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自由连接,并对接用户需求。形象一点说,就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云端,随需调用,充分共享。
  目前,很多企业还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开始组织变革,他们就会发现新增了很多表格、流程、标准。而企业应该知道,每增加一个签字就增加了一份成本,每增加一个表格就增加了一组成本。反之,如果企业放弃这些程序性的事务,又会陷入彻底失控的状态,对于大型企业更是如此。
  对于这一点,海尔的信息化早就走在了前面,内部基本上可以实现“零签字”,所有的流程都是基于线上的系统,这是他们转型的前提。举例来说,他们在内部用“抢单”的模式把财务的某些功能模块进行了改造(类似于游戏里“抢菜”),把财务的功能放到云端,结果,最初配置的64人变成了3人,而且处理速度更快了。
  平权
  张瑞敏认为,传统企业转型很难,最大的问题在于老板对于权力的迷恋。这点我高度同意,尽管几乎所有的老板在互联网时代的倒逼下,都做出了想要转型的姿态,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没有把员工当作平等的人。他们打造创客平台,不是为了释放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实现自我,而是为了利用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帮助自己实现经济利益。千万别小看了这两种心态带来的不同,没有平权心态的老板,不可能打造出创客平台,员工从种种细节中也可以发现老板究竟是不是在放权,进而会决定自己是要转型创客,还是安安稳稳地做员工。那种放权之后当作恩赐,放权以后还不放心,放权以后不放利的人,都做不了组织转型的舵手。
  在我看来,张瑞敏是一位具有平权心态的企业家。他信奉康德的名言“人是目的”。他强调“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这些不是口号,在他的管理实践中是一以贯之的理念。正是有这样的平权心态,才有今天的海尔。
其他文献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迎来开业。在过去的60年里,迪士尼乐园在给人们创造欢乐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生意。当你看着花车巡游、吃着米奇老鼠造型的糕点时,可曾想过人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买下价格不菲的迪士尼商品?  所有迪士尼乐园总面积超过133平方千米,相当于302个天安门广场。  洛杉矶迪士尼花车60年来巡游超过6 437千米,比从中国最东端走到最西端还远。  每年,洛杉矶迪士尼乐园要吃掉400
期刊
印度的达巴瓦拉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本质在于达巴瓦拉协会会长Pawan Agarwal的一句话:“这是一份苦差事,但他们觉得送餐是在服侍神灵,所以干得很快乐。”  关键词就两个,“服侍神灵”“干得很快乐”,这不只是我们快递业,而是整个服务业所缺失的。  先说服侍神灵。我们的快递公司把给包裹的电商当上帝,却把电商的衣食父母——网民给忽略了。中国快递公司的体制是收件越多,赚钱越多,然而,这种不对等的激
期刊
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生命周期过程,对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一条可循的规律路径,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有可能发生的谬误和偏差。  企业转型这个话题似乎已经被太多人诠释和说明过,但是有趣的是,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企业转型,以及如何找到企业转型中的内在规律,并且采取相应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  我认为有必要对企业转型进行一个清晰的界定,并且探寻其中的内在规律,为
期刊
统一和康师傅可谓欢喜冤家,常年厮杀,价格战、产品战、促销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老家台湾,统一是毫无争议的老大。但在内地方便面和饮料市场,康师傅却一直领先,市场份额高居45%;而统一,只有15%不到。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常年被康师傅甩在身后的统一,会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借助新品创新,大步向前。  根据两家企业2015年的财报显示,康师傅方便面业务销售额为234.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
期刊
从零售业态经营的角度看,Eataly是一种跨界的经营模式。在传统的超市通路中加入餐饮的模式,与国内的Shopping Mall的消费方式类似,但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上又有所不同。Eataly是以完全自营的运营模式来管理店面,且门店的超市商品与餐饮紧密关联。虽然华润万家的“V+门店”内也提供了一些现场消费的场景式、体验式服务,但与Eataly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与传统超市相比,Eataly已经跳出了传
期刊
IP热的兴起如一块巨石,使曾经平静的网络文学荡起了一丝丝涟漪。伴随我们青春的文学教父们,也不再甘心伏案码字,各路写手纷纷开宗立派弃文从商。  南派三叔,半路出家的作家,写了好几本书,一直在填一个坑,那就是《盗墓笔记》。直到2011年完结,9部实体书总销量超过1 200万册。借着IP影视改编热的东风,一直在码字的徐磊也“悟”了。十年沉淀,积累了大批粉丝,多渠道开辟IP的跨界合作。2014年,南派投资
期刊
如果你关注时尚圈,可能会发现身边会有小白鞋、NMD、“椰子鞋”……各种爆款鞋。它们实际上是阿迪达斯的3款球鞋:Stan Smith、Originals NMD、YEEZYBoost。两年时间内,三款鞋的销量在低迷的消费市场逆势上扬。  2015年,阿迪达斯(以下简称阿迪)来自持续性经营业务的净收入增长12%,达到7 200万欧元;销售额增长10%,达到169亿欧元。阿迪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从三款产
期刊
一套好的营销战略,往往没有一锤定音的果断和快感。它在追求极致和简单化的同时,需要寻求更多论证支点,做到谋定而动,将时间、空间、合适的事情这三个维度顾及周全。  对于我来说,营销的本质就是简单化。很多营销做得好的企业都是运用最简单的思想,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杜邦公司的“宫廷的女仆也能像女王一样生活”、雀巢咖啡的“味道好极了”、沃尔玛的“总是用最低价格销售”等。  不过你可能会问,对于营销战略来说:“
期刊
当李宁等国内一线品牌还在艰难度日之时,阿迪达斯却在续写新的“爆品神话”。其先后推出的Stan Smith、NMD系列都被奉为销售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与其归功于阿迪达斯的饥饿营销,不如说是对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趋势把握得精准。  营销用得好,往往能造成现象级的传播效果,但运用自如并非易事。多年来,国产运动行业缺乏高端品牌,产品只在中低端市场徘徊,高端市场则被阿迪和耐克等国际大牌瓜分。在国内鞋服市场集体闭店
期刊
这家超市要开始收门票了。  或许你会觉得匪夷所思,超市又不是旅游景区,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能够吸引人流来消费就已经不错了,凭什么还要收取门票?  这样理解传统的商超无可厚非,但意大利超市Eataly却玩出了不一样的花样。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超市,从经营理念到门店布局再到体验,它打破了传统超市的藩篱,以独特的社群交互、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精致的食物,开创了食品超市、厨房生产、休闲餐厅与烹饪培训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