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教授叶澜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写好教后记养成反思习惯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一、“教学反思”思什么?
  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去反思。
  1.从学生层面来写教学后记
  (1)课堂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一次电解质溶液习题处理课中,有一问题某个选项:一定温度下pH=3醋酸和pH=3盐酸等体积混合,pH>3。当时考虑若将醋酸换成强酸应=3,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就简单判为应<3。当时马上有个学生提出如果应用Ka和Qc计算,平衡不移动应=3。我当堂板演验证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同时对这个同学进行了表扬。在教后记中我写到: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计算时绝不能偷懒,仅凭想当然,轻下结论,要从理论上认真分析,计算得结论。
  (2)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盐类水解授课时,按惯例由实验探究导入,但效果一般。后来又结合生活中纯碱刷油盘子、农业施肥、炸油条、泡沫灭火器等例子,效果很好。认真反思后,我的教学后记如下:在授课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生活常识的了解程度,适时改进教法,因材施教,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化学既有趣又好学。
  (3)记录学生在作业中反馈的信息
  作业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习自觉性的过程。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写入教学后记,有助于调整个人今后的教学。通过批阅学生反应速率讲义发现部分学生将速率单位写成“mol/L·min或mol·L-1·min”,电化学中阴阳两字区分不明显。我在教后记中写到: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一定要狠抓学生规范和细节。
  2.从教师层面来写后记
  (1)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学创造性的思维,也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的能力及以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如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2)教学中的“败笔”之处
  教学中讲解2010年山东理综28题: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问产生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考虑溶液中含有HCO3-和Al3+,二者发生双水解生成沉淀。但下课后,仔细推敲后,感觉自己的解释有偏差。忽略了题目环境为强酸性,此情境中HCO3-与H+反应降低了H+的浓度,溶液pH增大,Al3+形成沉淀析出。通过反思对双水解的实质和适用条件进一步深化。教后记中写到:教而能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因为这些“智慧的火花”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有机化学中醇羟基、酚羟基、羧羟基的性质差别,部分学生区分不好。
  有一次教学中看到学生杂志上的四不像图片突然想到若构造一个同时含有三种官能团有机物如下图。1moL 该有机物分别消耗Na、NaOH、NaHCO3各多少摩尔?结果学生理解透彻,掌握很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后记中写到:只要你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光,抒发灵感,创造教学。
  二、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教学后记”的撰写贵在实用。主要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教学后记”的撰写贵在及时、重在坚持。不断地写,以写促思、以写促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益处多多,其乐无穷。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化学》(课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3.《化学教学参考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再创造”,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学生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在,在各科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把课堂还给学
期刊
课改工作进行到今天,众说纷纭,教育界认识一致,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飞跃,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大转变。也有人认为,中国教育改来改去,让人难以适应,特别是家长的抱怨很多,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一直未变,那就是让孩子将来上大学,上名牌大学。而新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孩子学习的难度,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的放弃。他们把学生学习的失利,归究于课改,归究于新教材的使用。那么,问
期刊
一、说教材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容量大。教学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学难点是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从教育的意义上来看,本节课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二、说课教学设计  1.整合教材资源,重新梳理知识体系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材分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根据学情和个人教学特点整合为三部分:劳动光荣、就业(就业的意义、就业的形势
期刊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得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
期刊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
期刊
摘要:美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它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艺术美进行审美欣赏和创造的经验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人类对美的创造和欣赏,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汉语文本体就构成美学的特征。在汉语言文字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元素,它们形成了基本的两种形态的美即简约美与繁复美,两者似乎对立,但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美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它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这样的评价过程,学生没能参与,学生赏析作文的能力当然也得不到提高;评价单一,作文变成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判断力而进行的“一锤定音”式评价。因此这样的评价方式,既累坏了老师,又磨灭了孩子的兴趣,使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低效、繁重的包袱。我们的作文评价能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呢?那就是进行民主开放式的作文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
期刊
摘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教学的课堂引入也是如此。好的开始,可以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在学习的开始,神经往往处于“惰性”状态,要想进行高效率的教学,首先应做好开始的调节,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学生引入一个较高的兴奋点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  一、让老师牵引学生走进生物世界——兴趣  说到科学,给人的感觉便是高深难懂
期刊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难事。尤其是像我们学校班容量大(每班都在70人左右)。要对每个同学的作文都做到详阅详批,并非易事。而所有作文都去略批,却又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难免误人子弟。因此在作文批改时,我就尝试了多方面、多角度;因人而异,因文而变;有的祥批,有的略评;有的重在眉批,有的功在总评……等等多种形式的批改方法。  为了了解我这样批改的效果,获取
期刊
数学分析用极限方法研究函数,从方法论来说,这是数学分析区别于初等数学的显著标志,数学分析中几乎所有的概念都离不开极限。因此,极限理论是数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其中数列(有的也称序列)的极限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数列,运用几种常见的方法,解决数列极限求法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