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人民调解方式的认同调查与思考——以山西省晋中市农村为例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民调解制度是当前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得出农民群众更偏好采用民间调解机制来化解民事纠纷的结论,并从法社会学角度深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对当前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实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其组织机制、经费机制、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指导机关的关系、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黑氏》是乡土文学流派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被评论界归属为寻根文学。文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集地方特色与民族情感为一体的乡土文化,这些乡土文化在作者的笔下有了更深的内涵
乡村复兴是人口城镇化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新现象。乡村复兴指乡村具有集聚人口、经济的能力和存在的社会价值。乡村复兴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供给紧张、乡村生态环境优越、乡村
通过对C村80多年的公共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供给和管理的实证研究,发现私人、合作组织、村集体和政府各自在一定历史阶段成为提供水利灌溉服务的主体,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发挥作用
现有的社会伦理存在权利义务失衡的矛盾,诱发了社会伦理的主体性性追求不足、契约精神匮乏与正义精神销蚀不足和契约精神匮乏与正义精神销蚀等问题。但社会伦理的本质中存在
加强农民工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农民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界定了农民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实效性;其次,分析了
<正>~~
期刊
通过对河西镇巩村民居建筑变迁的考察,发现农村民居建筑变迁主要体现在:由四合院变迁为独立庭院、长幼合居变迁为各代分居以及装饰风格由精致讲究变迁为简洁明快。由此可以发
要实现慈善信息的充分披露,将信息披露主体仅仅局限于公益慈善组织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由慈善组织、行政主管部门、独立评估机构和媒体共同组成的多主体、全方位的慈善
朱凯,江苏泰兴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版学报专职主编,副编审。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执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