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全新表达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政新闻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最具有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的新闻类型。在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以“学习强国”客户端为例,从时政新闻的内容质量、表现形式、学习组织、聚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全新表达方式。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时政新闻;“学习强国”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126-02
  纵观近几年的传媒变革,裹挟着网络革命、信息革命、数字革命力量的新媒体颠覆并重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新媒体在给时政新闻提供了广阔传播空间和多样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资讯娱乐化挤压了公众读取时政新闻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新闻自由化也使得时政新闻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1]。
  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打造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旨在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时政新闻报道,引导社会积极向上,推动“学习强国”建设。截至2019年4月初,平台注册用户总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日活跃用户达到40%~60%,在时政新闻的表达传播和渗透的方式方面实现了创新。
  1 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全面性、丰富性
  “内容为王”永远是新闻报道的核心,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者,这使得时政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不实报道,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学习强国”平台着重从权威性、全面性、丰富性等几个方面提升时政新闻质量。
  1)把握时政新闻的权威性。时政新闻的权威性体现在新闻的及时、真实以及高度上。“学习强国”平台由中宣部主管,可以直达高层声音,不受任何商业利益左右,具有严格的新闻内容审核标准,新闻的及时、客观,站位较高。例如,在其移动客户端“新思想”栏目中,实时更新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等,内容客观真实,可读性强,具有高度权威性[2]。
  2)注重时政新闻的全面性。这种全面性,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对横向不同板块时政新闻的报道上,更体现在对同一板块新闻的连续报道上。“学习强国”中的“习近平文汇”频道,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自河北正定工作以来的讲话、文章、论述等重要内容,分为56个专论,从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习近平足迹”频道,包含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全国各地和出访各国的足迹报道,从中可以探究到习近平总书记内政外交方针的思想脉络。
  3)提高时政新闻的丰富性。丰富性体现在,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还提供大量背景内容。“学习强国”中不仅有对党的十九大的新闻报道,还有关于党的十九大的各类音视频材料;不仅有对新出台法律法规的报道,还收录了88部党章党规和2 592条法律法规;不仅有对主流影视作品的宣传报道,还集纳了400多部主旋律电影;还有1 902部中华古籍、1 000多门公开课等,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3]。
  2 注重视频新闻,丰富时政新闻的表现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图文形式已不能满足公众对时政新闻的需求,“流动化场景+碎片化时间+媒介技术推动”使得视频尤其是短视频成为公众获取时政新闻的主要途径。“学习强国”移动客户端包括“学习”和“视频学习”两大栏目,把视频新闻作为时政新闻报道的极重要方式。
  1)突出时政短视频新闻。短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随着资讯视频化的发展,以“短平快”为优势的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时政新闻与短视频的结合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公众,在获得受众与传播时政间实现共赢。“学习强国”移动客户端中,不仅开设了专门的“短视频”频道,还分设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身边的感动、领航新时代等多个频道,集纳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工程等多领域的时政短视频。
  2)注重时政新闻的视文结合。在注重视频传播形式的同时,时政新闻并没有完全丢掉文字内容,而是视文结合,通过视频保证可读性,通过文字概括、明确观点。在“学习强国”移动客户端中,“视频学习”栏目下的第一频道、短视频、联播频道等共计15个频道中,几乎所有的視频都配有文字简介。例如,在“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的报道中,除视频内容外,还有关于学习基本情况、五四运动、会议观点的文字介绍[4]。
  3 完善学习体系,增强时政新闻的渗透性
  “学习强国”通过建立完善学习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时政新闻对公众的渗透性。
  1)建立学习时政新闻的组织体系。时政新闻的特殊定位,使其需要有覆盖面广的学习组织体系。“学习强国”平台通过党的基本组织结构来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时政新闻的学习组织结构,以党内组织关系为基础,以党内学习促进社会学习,使得学习架构由党员扩展到家庭、由家庭扩展到社会,最终构建起纵横交错、蛛网密布的全社会学习组织,让党的思想和权威的时政新闻进入到千家万户的视野。
  2)优化时政新闻的互动激励体系。传统时政新闻的互动性较低,公众参与度不高。在“学习强国”移动端中,用户对任何一篇新闻都可以进行评论、转发,用户之间、学习组织之间、用户和学习组织之间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学习强国”客户端拥有完善的积分系统,读新闻、看视频、转发评论等都可以获得积分,并且各地政府还积极推动与积分有关的奖励措施,例如用积分兑换当地旅游景点门票、兑换图书等,有效增强了公众学习时政新闻的积极性。
  4 聚合各方资源,打造时政新闻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平台的作用越发凸显。我国国家层面的时政新闻,分散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上,未形成综合统一的新闻平台,而“学习强国”平台作为多资源聚合、多媒体呈现、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1)聚合时政新闻资源。“学习强国”聚合了多方新闻资源,信息源包括76家中央及各省区市党报党刊、120余家中央及各地卫视广播台、77家可供转载新闻的网站等。“学习强国”平台,一方面原汁原味地展示各媒体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通过有序融合权威内容、有机聚合海量信息、有效整合媒体形态,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精度凝练、有效推送,提高用户对包括时政新闻在内的各类信息阅读的有效性和深度[5]。
  2)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技术。 “学习强国”平台不是单纯的互联网站,也不只靠电信网传输数据,不只通过广电网采集内容,是真正的融合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产物。在“学习强国”移动客户端上,可以读图文、听广播、看电视、开视频会议等,真正把电信网的点对点、广电网的点对面、互联网的移动存储等特点结合了起来。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时政新闻及其他各类内容可以真正实现全渠道、全网络的传播。
  5 结束语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时政新闻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时政新闻作为具有强烈政治性和公众性的新闻类型,作为传播党和国家声音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推动其健康稳定发展。“学习强国”平台的实践证明,通过优质的新闻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完善的组织体系、先进的传播技术,以有效系统、先进技术传播优质内容,以优质内容来填充强势网络,时政新闻可以有效地走进广大公众的心中,让公众成为党和国家声音的接收者、学习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陈然.传统媒体时政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传媒,2019(6):47-49.
  [2]刘汉俊.以媒体融合优势 做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J].先锋,2019(2):12-15.
  [3]张璐.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42,144.
  [4]万瑞鹏.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19(6):77-78.
  [5]秦翔.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接地气的途径[J].记者摇篮,2019(3):64-65.
  作者简介:徐浩宇,新疆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选秀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自开播以来就不断打破播放量的记录,首播上线1小时点击率已破亿,此项节目一改往日选秀节目的颓势,成为爆款网络综艺节目。文章主要以《偶像练习生》为例,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在中国得到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偶像练习生;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传播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全球发展和开放性特征,使得新媒体社会责任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分支课题。结合新媒体社会责任国家治理的行业经验,提供全球治理视野下新媒体社会责任的提升路径。社会责任既是新媒体治理的主要价值体系,也是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论,构建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媒体全球治理体系,促进新媒体行业在全球范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责任;全球治理;国际践行;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pp层出不穷,博物馆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即将博物馆艺术藏品转换为数字化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等方式融合进行展示和传播。文章基于博物馆数字化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文博类App的发展现状,并从视觉设计、内容构成、数字技术以及用户体验四个层面对故宫已有文化类与游戏类App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文博品牌数
期刊
摘 要 视频博客(VLog)是短视频的一种新形式,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被广泛使用,#两会Vlog#话题在微博上颇受关注。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新样态,视频博客有着时长短、密度大、个性化、专业化等特点,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有助于拉近受众距离、彰显报道力量、记录重大瞬间、提升报道格局。  关键词 视频博客;重大主题报道;#两会Vlog#;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传统报纸媒体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纷纷转型发展微信公众号。其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于近几年来稳居报纸微信排行榜第一,其影响力名副其实。文章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特征、关联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对《人民日报》微信运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传统报纸;微信公众号;运营;《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湖南卫视《我是大侦探》从互联网综到卫视综艺的转型进行分析,探讨综艺节目由网到台的输入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进步意义。  关键词 媒介融合;互联网思维;《我是大侦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130-02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综艺发展  过去,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几乎为零,观众是被动接收者。近年来,互联网移动平台在提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观察类综艺的节目形态和模式大多还是借鉴韩国的综艺模式,文章以《我家那闺女》和《我家的熊孩子》为例,从节目流程、节目嘉宾、节目制作、节目所传递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 观察类综艺;韩国综艺;《我家的熊孩子》;《我家那闺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141-02  2018年的综艺大市场中观察类综艺在我
期刊
摘 要 “内德专栏”是时下热门的体育类深度评论栏目,每期阅读量基本超过了30万,在手机垂直体育媒体“懂球帝”上面有着广大受众。文章以语言学中的顺应理论为基础,节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分析。为了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其需要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以及顺应心理动机三个方面,通过语码转换的方式填补英汉语言间的空缺。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体育新闻深度评论;内德专栏  中图分类号 G212.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都以拥有一台收音机为荣,每天收听广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时间发展至今天,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广播受众广泛的优势正在失去,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融合创新,这也关系着未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如皋人民广播电台是江苏省的一家县级媒体,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立足自身广播特性,办可视广播,办百变广播,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被评为全国縣级广播电视系统十佳广播电台。文章以如皋
期刊
摘 要 消费社会阶段,一切的物品消费都具有符号意义。食物借助影像技术和短视频形式呈现出新的象征意义,给用户带来差异化的心理体验。美食类短视频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对象,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消费符号,并通过独特的内容生产策略完成自身的符号意义建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中呈现出的对于美食类短视频过度依赖的消费主义倾向予以警惕。  关键词 消费文化;美食短视频;符号;李子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