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作用于细胞核内特异的DNA片断,调控着多种与细胞增殖凋亡相关的功能蛋白的表达.作为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之一,它可由多条途径激活,不仅具有强烈的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还参与了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以及免疫逃逸过程.因阻断该途径可能成为切断侵袭转移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目前有关该因子阻断剂的研究成为热点。

其他文献
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组织,并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相关.乳腺癌组织通过STS可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甾体类化合物,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STS的活性可以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有部分STS抑制剂在体内外试验中显示了对肿瘤细胞较好的抑制作用。
癌症恶病质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综合征,是肿瘤组织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组织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及特定因子作用于机体,而机体应激产生全身急性反应及神经内分泌反应,如此相互作用导致恶病质.同时,患者的年龄、体力活动水平和肌肉蛋白的异常代谢也被认为与癌性恶病质发生相关.目前,临床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策略主要针对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状,随着对发病机制深入了解,一些具有明确靶点的药物研究成为热点。
晚期卵巢癌患者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概率较高,腹腔化疗可直接作用于整个腹膜腔表面有利于治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长、药物和肿瘤直接接触、全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
期刊
肝癌化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分子及基因机制,而忽略了抗癌药物瘤内分布不足的作用,这一机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有着相当甚至更大的影响.药物的瘤内分布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而通过药物结构的改进和新生血管干预对微环境的改善能更好地提高肝癌化疗的疗效。
生长抑素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肿瘤组织.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与毒素或化疗药物偶联,可以选择性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生长抑素受体上,毒素内化进入靶细胞.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减轻常规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增强抗癌效应。
胃类癌是一类少见的胃肠道肿瘤,内镜切除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原发肿瘤,首先应根据分型,其次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侵犯程度、转移范围和临床症状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案,达到根治目的.对于进展期肿瘤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尽可能切除转移病灶,或通过介入方法使肿瘤缩小,达到手术切除的可能.减瘤减期可缓解激素介导的症状,减少肿瘤负荷,减轻局部和全身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和抑制凋亡的功能,在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丰富,但在正常成熟组织中不表达,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明显增加肿瘤的自发性凋亡和放化疗诱导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大肠癌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测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对于判断预后及指导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据报道已有几十种生物学指标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现几个有代表性指标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指标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血清中的微小RNA(miRNA)相对容易逃脱核糖核酸酶的消化.并且不易受酸碱度、温度及放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了许多miRNA,一些已经被证实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miRNA在血清中高表达,并且对某些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血清中的miRNA有望作为肿瘤标记物进行测定。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已被证实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超过2/3的宫颈癌与HPV16或HPV18感染有关.HPV预防性疫苗研制的成功则是子宫颈癌预防研究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