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当好研究型教师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本文就如何做好一位研究型的教师,从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将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等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教研 研究型 教师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中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
  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在一年的实践中,个人认为要做好研究者角色,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个证书,在今后的评职称、评先进时有硬件条件。但是忘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不以本职工作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这样就出现了某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大课题、大手笔,试图搞出一鸣惊人的科研成果。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搞教研是面子工程、业绩工程,对教师是额外负担。会影响正常教学,从而影响升学率。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中学教师无关,中学教师只管夹着课本上课即可。有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表面文章,还是一心一意在抓升学率。这些不能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的现象,不但不能促进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反而成为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毒瘤。
  教育科学研究是把握教育现象内部、外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
  其次,将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比如说,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孩子调皮、孩子坐不住、孩子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上课经常需要停顿下来维持纪律,或者课前课后要给孩子们不停地提要求。如果我们从这几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课题。第一,对孩子的常规要求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制定的那些要求是不是都是必须的?在某些时间段里,我们可不可以让孩子们放松一些,让孩子们有发泄多余精力的机会,让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得以发挥?每时每刻都要孩子保持安静,是否有些过分?老师的神经是不是也需要放松?第二,小中大班孩子差异很大,对于小班、托班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切合他们实际的要求?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了解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点,才会对幼儿提出更恰当的要求?第三,如果集体教学过程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比如,我们的内容选择、教具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是否存在问题。第四,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常规的培养是个比较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对孩子的常规要求也是全面的,比如吃饭、睡眠、大小便、户外活动、安全,而不仅仅是安静地上课,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类似“孩子调皮、孩子坐不住、孩子不认真听讲的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当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除了发表“感叹”很少去认真研究。
  再次,在平时的时间里储备尽可能多的知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与教育科研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部分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几乎没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即使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与教科研相关的知识储备也普遍不足。这些教师在学期间大部分只学了公共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两门教育课程,这些仅是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而且与中小学的教育联系并不密切。另外,由于这两门课属于公共课,学生及教师普遍不重视,学生从这些课中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正是因为中小学教师缺少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导致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程序、方法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存在相当程度的神秘感,缺少教育科研的训练,不会选题,不会开展研究,不会总结科研成果。他们的教育科研整体上停留在表面描述上,科研行为不规范,研究成果科学性差。当今知识发展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教育改革不能不顺应这种趋势。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扎实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利用杂志、报纸,还有现今信息量最大的互连网来共享学习的信息,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学习空间。对其它学科知识的不断学习达到整合的效果,从而实现所学各科知识的融汇贯通。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些对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问题时,我们想通过研究加以突破,在研究中就不会被某一专业知识卡住了,也不会因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或研究方法不当而中途流产。
  最后,不断加强合作的意识。我们要有谦虚的合作态度,积极使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最大程度争取他们对教学的支持,积极与其他同事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与他人沟通。除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与领导、同事、校外的学生、家长及其他人员保持适当沟通合作。承认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创设不同的、开放的环境让家庭和社会成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同事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合作设计教学程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使各学科、各年级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相互讨论、定期检查、评价课程等方式,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价值。我们要有合作的精神,这样才不至于成为贻误我们的下一代的历史罪人。
  总之,在今后的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处于 教学第一线,直接面对问题,更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脱离教学研究,对自身发展和教学发展都极其不利。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确,理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有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课题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没有做过或做过却未能解决的问题。课题是否具备进行研究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兴趣、资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广泛。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资料、设备、人员、时间、浅谈如何当好研究型教师
  许志斌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本文就如何做好一位研究型的教师,从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将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等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教研 研究型 教师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中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
  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在一年的实践中,个人认为要做好研究者角色,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个证书,在今后的评职称、评先进时有硬件条件。但是忘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不以本职工作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这样就出现了某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大课题、大手笔,试图搞出一鸣惊人的科研成果。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搞教研是面子工程、业绩工程,对教师是额外负担。会影响正常教学,从而影响升学率。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中学教师无关,中学教师只管夹着课本上课即可。有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表面文章,还是一心一意在抓升学率。这些不能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的现象,不但不能促进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反而成为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毒瘤。
  教育科学研究是把握教育现象内部、外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
  其次,将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比如说,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孩子调皮、孩子坐不住、孩子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上课经常需要停顿下来维持纪律,或者课前课后要给孩子们不停地提要求。如果我们从这几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课题。第一,对孩子的常规要求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制定的那些要求是不是都是必须的?在某些时间段里,我们可不可以让孩子们放松一些,让孩子们有发泄多余精力的机会,让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得以发挥?每时每刻都要孩子保持安静,是否有些过分?老师的神经是不是也需要放松?第二,小中大班孩子差异很大,对于小班、托班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切合他们实际的要求?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了解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点,才会对幼儿提出更恰当的要求?第三,如果集体教学过程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比如,我们的内容选择、教具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是否存在问题。第四,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常规的培养是个比较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对孩子的常规要求也是全面的,比如吃饭、睡眠、大小便、户外活动、安全,而不仅仅是安静地上课,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类似“孩子调皮、孩子坐不住、孩子不认真听讲的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当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除了发表“感叹”很少去认真研究。
  再次,在平时的时间里储备尽可能多的知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与教育科研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部分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几乎没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即使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与教科研相关的知识储备也普遍不足。这些教师在学期间大部分只学了公共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两门教育课程,这些仅是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而且与中小学的教育联系并不密切。另外,由于这两门课属于公共课,学生及教师普遍不重视,学生从这些课中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正是因为中小学教师缺少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导致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程序、方法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存在相当程度的神秘感,缺少教育科研的训练,不会选题,不会开展研究,不会总结科研成果。他们的教育科研整体上停留在表面描述上,科研行为不规范,研究成果科学性差。当今知识发展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教育改革不能不顺应这种趋势。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扎实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利用杂志、报纸,还有现今信息量最大的互连网来共享学习的信息,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学习空间。对其它学科知识的不断学习达到整合的效果,从而实现所学各科知识的融汇贯通。这样,当我们遇到一些对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问题时,我们想通过研究加以突破,在研究中就不会被某一专业知识卡住了,也不会因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或研究方法不当而中途流产。
  最后,不断加强合作的意识。我们要有谦虚的合作态度,积极使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最大程度争取他们对教学的支持,积极与其他同事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与他人沟通。除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与领导、同事、校外的学生、家长及其他人员保持适当沟通合作。承认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创设不同的、开放的环境让家庭和社会成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同事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合作设计教学程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使各学科、各年级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相互讨论、定期检查、评价课程等方式,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价值。我们要有合作的精神,这样才不至于成为贻误我们的下一代的历史罪人。
  总之,在今后的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处于教学第一线,直接面对问题,更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脱离教学研究,对自身发展和教学发展都极其不利。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确,理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有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课题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没有做过或做过却未能解决的问题。课题是否具备进行研究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兴趣、资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广泛。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资料、设备、人员、时间、经费以及领导支持程度等因素。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检察机关的职责任务之一。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更是检察机关需要担负的社会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中等专业学校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学子的第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上好中专德育课,提高学生政治道德修养,将直接关系到中等专业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专学校德育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论述了自己对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德育课 思考    一、中专学校德育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网络为民众开启自由表达的广阔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但随着而来的是
本文以科举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异同为出发点,对两种制度展开对比讨论,浅谈公务员制度对科举制的继承,并由科举制的失败之处得出对现今公务员制度的警示,由古鉴今,根据科举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使得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多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就要求律师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招标投标业务之中,并使得该制度朝着法律
[摘要]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电子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基于摩尔定律的描述,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在不断上升,同时特征尺寸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进入纳米及超高速发展的时代以来,电路的设计方法也由最初的全定制设计到后来的基于单元库的半定制设计,现在已经演变为基于IP核的SOC(System On Chip)系统设计。[1]整个IC行业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工,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测试三大部分,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其中对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其保护策略也有着一定的提升,专利对于
遗嘱生效确认程序指的是在办理遗嘱继承公证前,对遗嘱的实效性进行确认的一项程序.这种程序目前并没有被法律所明确规定,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再结合实际操作的流程,涉及
人格权商业化利用指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人格权中的某些权能因其可利用性逐渐成为交易的对象,主体之间可以通过授权他人使用或者自己使用的方式获取商业利益,包括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公益诉讼的引入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认定的探讨。回溯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并考察其他国家的做法,本人认为公民起诉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