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本文对教师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一、引言
  
  高中化学是继初中化学学习后学生继续深造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这一时期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对其了解的深度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与初中化学课程相比,高中化学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明显的加强,从描述性知识逐步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的趋势明显,知识的复杂度与综合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它在能力上要求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有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学习紧迫感、缺乏学习兴趣、过分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很差。针对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笔者在此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科学阅读方法;其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其自学能力的根本。实践证明,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就不能对化学含义和概念很好地理解,也就不会使用相关的教材与参考资料,进而缺乏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因此,这类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在课后通过阅读教材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使课堂教学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能使学生课后的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类比推理法加强教学效果
  
  在化学元素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如经常采用类比推理法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比较O和Cl的非金属性的教学中,笔者把它们分别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对比:H2和Cl2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就能反应,发生爆炸,而H2和O2则要通过点燃,因而Cl的非金属性要强于O。教师也可以将O与Cl同一变价金属反应,比如与铁反应,氯气与铁可生成FeCl3,其中Fe离子呈正三价,而氧气与铁反应得到的是Fe3O4,价态要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非金属元素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来推出其非金属性,若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密切结合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一些教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而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导致学生实际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化学定律和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大量实验的反复验证。在高中教育时期,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要求学生对课本要求的实验进行实践并加以掌握,而且应要求学生选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概念、掌握规律、检验假想、开拓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比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进行讲解理论知识之前进行一个实验:取少许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铁溶液或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有沉淀产生,学生会对此现象产生好奇,因而使其思维得到活跃,产生极高的探究欲望。除了课上实验外,教师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了原电池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对其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制作一个简易的原电池,从而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指导学生创造意识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学科由于理论性强、概念多、较抽象,因而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觉得单调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它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对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掌握与记忆,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大量的视听信息,可以把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仿真模拟。教师利用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除了要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外,还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继.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09,(4):47.
  [2]陈晓光.解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9,(19):223-224.
  [3]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40-41.
  [4]王志艳.类比与科学发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5:32-38.
  [5]曹敏惠.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学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初中历史德育教育途径    历史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多样化功能,认真落实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继承与创新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改革充满生命力。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对启发式的形式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启发式运用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面我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认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成绩考核办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课问题成绩考核与评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新概念的确立和新规律的发现依赖于反复实验。物理学中新的突破常常是通过新的实验技术得以实现的,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
期刊
摘要: 超短超强激光打靶时会产生超热电子,超热电子与靶相互作用时会产生Kα射线。基于相对论性的电子碰撞理论,本文作者计算了超热电子与Cu靶相互作用时的Kα光子的产额及转化效率,结果与最近的实验值和模拟值进行了比较。Kα光子的产额与效率与靶厚度和激光强度有很大关系,分析表明,这是静电场和强磁场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Kα射线超热电子转化效率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大学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分析了制约当今化学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并讨论了如何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 化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科学素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期刊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又是染色体变异的主要内容。在“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中,有关染色体数量变异的成因是除单倍体、多倍体相关知识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考点,笔者在此从配子和个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对XY型的二倍体生物性染色体数量变异的成因归纳并透析如下。    1.生物配子中性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正常XY型的二倍体生物配子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或Y),而性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期刊
在传统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获取高分,超常规地赶进度,很多基本概念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因此,很多学生总把化学当成第二门外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学生到了高中后,由于没有正确地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化学实验揭示有关概念    初中学生好奇
期刊
从鸡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中提取基因组DNA,用Oligo6.0软件设计EnMIC-5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出1 470 bp的片段,扩增产物再连接到pMD18-T载体中,经PCR扩增、酶切鉴
目前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急需改革,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公认的教育改革理念,当然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应如此。    1.初中生物课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新课程中新增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体系,新课程将环境理念融入生物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道德和行为。    1.1环境教育在生物课中的重要影响  教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