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山水画的审美价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古代的山水画艺术至今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将永远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就像一条巨龙一样雄伟无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古代山水画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是无价的。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这同样是一部美史,本文将通过实例的方法探讨中国山水画存在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通过《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极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古代山水画;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205
  一、定义
  山水画一般定义为描写山水自然景色为主的主体的绘画。我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山水画的描绘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表现形体和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二、论古代山水画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画家、大家。山水画作为最具东方代表元素的绘画,在国际艺坛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和才能。古代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同样也表达着中国人的艺术和文化品位。
  (一)借景抒情,意境悠远
  古代山水画写实的部分是画山、画水,但是其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寄托,可谓借景抒情,意境悠远。中国的山水画以画山水为主,将人物情感寄予其中。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作为主观认识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二者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将是创作山水画的最具审美价值之处。山水画作为把客观世界的景和主观世界的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深深表达着山水画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山水画无一不是借景抒情的,无一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的,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大自然的描绘,更不是主观臆断的反应形式,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从《望庐山瀑布》这幅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画了一副壮观的瀑布之景,画出了瀑布如珠帘垂空般传神入化,描绘了一副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山水画。既画出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有着朦胧美和雄壮美,同时也画出了作者当时的壮志豪情,二者可谓完美交融,融洽至极。
  (二)其形其神,逼真之至
  欣赏一副山水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其形是否相像。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是否逼真。其二,其神是否到位。神一般指的是审美对象没在的精神本质属性和神态情状的个性特征,还有画家在作画时所倾注的主观思想感情。古代山水画完美的将形和神描绘到极致,活灵活现,就好像真的一样。东晋顾恺之曾经提出过作画要“以形写神”,南北朝时期的范缜也提出过“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可见,形神合一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
  以明代戴进的《风雨归舟图》为例,描绘了一副风雨交加中的山川自然景色和行人冒雨归家的情景。画中虽然表现的是雨景,但景物自近而远,层次清楚明晰,将雨中急归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近处的岩石和归舟,一静一动,对比鲜明,使构图统一中有了变化,更加突出风雨归舟的主题。横跨两岸的溪桥使得左轻右重的景物连成一个整体。溪桥上冒雨赶路的农夫,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个显示出匆忙急切的神态。中景处的芦苇更是突出了风势的狂猛劲厉。此情此景,若隐若现。
  (三)造物之美,若有若无
  古代山水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审美价值那就是有造物之美。何谓造物之美?即画家不是看着某一景观来描绘,不是简单的将看到的景致描绘出来,而是将脑海中的山水画画出来,将脑海中的所思所想画出来。明代莫是龙曾经在《画说》中说到:“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所谓的大家正是那些能够将本不存在的山水景致通过脑海的构思并且画出来的人。清代的邹一桂也在《小山画谱》中写道:“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从“园中之美”到“眼中之美”,再到“胸中之美”,最后到“手中之美”。由先前的具象审美到抽象审美,再由抽象审美到具象审美,这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创造艺术形象的审美载体。
  比如说展子虔作的《游春图》,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展子虔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
  (四)审美营构,审美传达
  美妙的山水画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概括和提炼。虽然每个人的营构思维不一样,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管怎样,只有通过这种虚与实、主与宾、疏与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一幅精致的寓情于景的活灵活现的山水画,这样的审美传达才更完美。
  比如说顾恺之的《庐山图》。真迹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全景山水,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又称观音桥)一带的景观,画面峰岩嵯峨,古木惨淡,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而意境却萧索苍冷。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山水画并成为“山水文化”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由此不断地繁衍、发展、变革、创新。从这些作品可以它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不管是从审美营构,还是从审美传达来看,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成为了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小结
  总之,绘画语言是各种审美活动过程的体现,其丰富多彩乃是当代民族审美心理的进步与升华。而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风尚自然发生新的变化,而画家在探索创作方法和把握艺术规律时,心目中不仅要“胸有成竹”,更要“胸无成竹”,美感生成是永无止境的。古代山水画是具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丰富艺术宝库。多少人历尽艰辛、厚积薄发,创作出了一副又一副传奇佳作。因而,鼓励画家关注艺术规律、探索艺术规律、重视美感生成的环节,这对画家的理性指导和审美创造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至少在审美观察、审美概括、审美提炼、审美营构、审美传达等方面表现出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的审美历练。
  参考文献:
  [1]史仲文.中国艺术史导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0
  [2]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C].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3
  [3]谢丽君.李倍蕾.中国美术史[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7
其他文献
关于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的问答问:党组织能否要求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答:党费的收缴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来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和非机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引言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传统主干教学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画图和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近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全新区域,对于当代心理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实践,是今后心理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治疗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并深入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5  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国内外思想观点不停交流碰撞,新的思潮,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两极分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国内外与心理抗压能力相关的文献,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结构化访谈8大学生和4大学教职工,归纳出受访者对在本土文化下心理抗压能力的理解:指在外界压力下,个体在心理态度的影响下,进行情绪管理、事件应对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分析心理态度、情绪管理、应对与心理抗压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抗压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4  本文系广东培正学院2012-2013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并针对当前图书市场信息庞杂、载体变化多样、收集由静态转向动态等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之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强,职业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既担负着培养
摘要:学生宿舍既应当成为是高校后勤工作创先争优的示范点,也应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落脚点应当放在以“和谐文化”为主的价值引导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恰到好处的处置各种外部关系。  关键词:公寓;人本文化建设;三个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从当前和谐文化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基础单位,学生公寓既应当成为是高校后勤工作创先争优的示范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