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装工艺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掌握服装工艺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岗位、从事服装企业一线生产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不少任教服装工艺的老师都感到工艺课难上、技术要领难讲,学生难学。本文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动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就提高工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阶段性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 技能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187-02
服装工艺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掌握服装工艺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岗位、从事服装企业一线生产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不少任教服装工艺的老师都感到工艺课难上、技术要领难讲,学生难学。如何提高中职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一线老师的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服装工艺教学实践和带领学生备赛、参赛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来提高中职服装工艺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
服装工艺课有着不同于一般专业课或文化课的特点,它要求上课的时间较为集中,或具有连续性,分散的教学时间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今天上一节课,明天学生练习时已忘记老师的操作示范,所以采用阶段性教学效果最佳。所谓阶段性教学即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如:实习周、实习月。我校在每学期安排课程时,都会安排连续两周的实习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安排实习月,实习月可模拟企业流程进行生产化实习,当然最好是直接安排在企业,那样更直观,效果更好。去实习的同学说,在学校我们一个学期可能用掉一团线,在厂里,我们一天就用一团线。言下之意,在企业高强度的、大工作量的练习中,速度和质量不提高都难。
实践证明,采用阶段性教学,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一个技能项目,比同等课时下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能对所教知识及时的练习与巩固,掌握操作要领,能较好地提高服装工艺课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服装缝制工艺课主要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实践性学习,强调实际操作,强调动手能力,强调学以致用。而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初期比较枯燥,需要一遍一遍地练习,同时特别强调循序渐进,前一步技能没有掌握,后面的技能学习就无法进行,不能迅速地适应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往往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并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佳绩。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兴趣?老师们各想奇招,采取多种手段来丰富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一步裙的教学中,除了展示大量的女裙图片,我还展示了一步裙、西服裙、折裥裙等样裙,但不讲每条裙子的工艺要领,让学生结合样裙,讲一讲缝制的要领,用其它的款式吊学生的胃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只有学好现在的女裙,才能更好的学习其它款式,这样更能激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习欲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女衬衫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做市场调研,收集很多女衬衫的款式,在课堂上利用人模展示市场流行的款式,以吸引学生视线,调动学生的兴趣,强调本节课款式的学习可以基本解决女衬衫的流程,而该款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的变化,只有先学好今日的款式,不久就能制作模特身上的款式了,这样就无形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目标,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西裤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也通过服装成品或半成品等教学实物来展示我们所要完成的目标。
总之,运用身边一切能运用的手段,给学生预设更远大的目标,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使训练增加情趣。
三、分解、整合技能目标,增强技能教学的可行性。
技能目标,即实习模块,如女衬衫、女西裤、男衬衫、男西裤等。即使是单元技能目标,也是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最终达到的目标,它所包涵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所以还需根据技能的内在序列和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对技能目标进行分解和整合,使技能教学的内容化整为零、变难为易,再化零为整、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由低能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综合的逐步深化。
根据技能项目确定技能单元、技能单位,有利于化整为零、变难为易,便于学生学习,但知识和技能容易零碎,学生容易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或者只记住部分知识技能,缺乏衔接,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课本来就缺乏整体性认识的学生。因此根据技能目标、技能单元、技能单位,有计划地编制练习计划,按月计划、课题计划进行串联,使技能训练纵向相互衔接,横向彼此呼应,环环相扣构成系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例如,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制定单元计划——门里襟装拉链练习、侧缝直袋练习、上腰练习,再制定月计划——女裤的缝制。
四、培养“小教师”,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利用兴趣小组先辅导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教师”,到了实际操作训练时把这些“小教师”分别安排在适合的位置上,这些“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指导旁边的同学,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这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些“小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了这些“小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既能够巩固提高这些学生本身的服装缝纫技能,也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了锻炼,今后能适应担任企业的班组长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岗位。对于在初中阶段缺少鼓励和赞赏的职高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形成了很大的鼓舞、推动效果,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考核技能目标,激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技能教学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为技能考核作好了准备。技能考核是对技能教学的评估和检验,是评价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技能考核可分为综合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一般在每个学期末甚至在考工时进行,而过程性考核可以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前者侧重于结论性,而后者侧重于检测性。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过程性考核,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运用过程性考核,激发间接动机,本人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每一个品种教学结束后,我都及时进行过程性考核,并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给予恰当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有奋斗的目标,最后达到综合性考核所需达到的技能目标。
具体做法是:对于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一是及时发现他们,二要采取措施精心培养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技能优异的好处,重视产品质量意识,适应今后现代化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同时适当提高对他们的技能考核要求,腾出一定的上升空间,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例如学到男西裤后挖袋工艺时,对全班同学的要求是掌握一种后挖袋的工艺(双嵌线挖袋),但对于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就要求掌握两种后挖袋的工艺(双嵌线、单嵌线挖袋);上面提到,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还承担着“小教师”重任,这使他们既感到十分的光荣,又感到学无止境。
对于技能学习接受不够理想的学生,应给予关怀和鼓励,教师在安排技能教学进度和操作示范时要考虑这些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跟得上进度,例如讲到绱隐形拉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如多次示范或手把手地进行示范;同时考核方式、内容、标准、难度等因人而异,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能初步了解每一单元的工艺流程,不错序、不丢工,就应该给予及格的分数,在指出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满意的考核结果,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对学习用功、进步快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课堂上、家长面前、班主任面前)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这些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虽然简单,但往往效果非常明显。
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分解、整合技能目标,来有效增强技能教学的可行性,提高技能训练的达成度;以强化技能目标训练,来提高技能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时的过程性技能考核,来及时检测技能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动机……它对加强中职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使学生迅速适应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是有效的,我将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下去。
【关键词】阶段性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 技能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187-02
服装工艺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掌握服装工艺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岗位、从事服装企业一线生产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不少任教服装工艺的老师都感到工艺课难上、技术要领难讲,学生难学。如何提高中职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一线老师的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服装工艺教学实践和带领学生备赛、参赛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来提高中职服装工艺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
服装工艺课有着不同于一般专业课或文化课的特点,它要求上课的时间较为集中,或具有连续性,分散的教学时间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今天上一节课,明天学生练习时已忘记老师的操作示范,所以采用阶段性教学效果最佳。所谓阶段性教学即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如:实习周、实习月。我校在每学期安排课程时,都会安排连续两周的实习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安排实习月,实习月可模拟企业流程进行生产化实习,当然最好是直接安排在企业,那样更直观,效果更好。去实习的同学说,在学校我们一个学期可能用掉一团线,在厂里,我们一天就用一团线。言下之意,在企业高强度的、大工作量的练习中,速度和质量不提高都难。
实践证明,采用阶段性教学,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一个技能项目,比同等课时下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能对所教知识及时的练习与巩固,掌握操作要领,能较好地提高服装工艺课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服装缝制工艺课主要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实践性学习,强调实际操作,强调动手能力,强调学以致用。而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初期比较枯燥,需要一遍一遍地练习,同时特别强调循序渐进,前一步技能没有掌握,后面的技能学习就无法进行,不能迅速地适应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往往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并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佳绩。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兴趣?老师们各想奇招,采取多种手段来丰富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一步裙的教学中,除了展示大量的女裙图片,我还展示了一步裙、西服裙、折裥裙等样裙,但不讲每条裙子的工艺要领,让学生结合样裙,讲一讲缝制的要领,用其它的款式吊学生的胃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只有学好现在的女裙,才能更好的学习其它款式,这样更能激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习欲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女衬衫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做市场调研,收集很多女衬衫的款式,在课堂上利用人模展示市场流行的款式,以吸引学生视线,调动学生的兴趣,强调本节课款式的学习可以基本解决女衬衫的流程,而该款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的变化,只有先学好今日的款式,不久就能制作模特身上的款式了,这样就无形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目标,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西裤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也通过服装成品或半成品等教学实物来展示我们所要完成的目标。
总之,运用身边一切能运用的手段,给学生预设更远大的目标,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使训练增加情趣。
三、分解、整合技能目标,增强技能教学的可行性。
技能目标,即实习模块,如女衬衫、女西裤、男衬衫、男西裤等。即使是单元技能目标,也是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最终达到的目标,它所包涵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所以还需根据技能的内在序列和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对技能目标进行分解和整合,使技能教学的内容化整为零、变难为易,再化零为整、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由低能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综合的逐步深化。
根据技能项目确定技能单元、技能单位,有利于化整为零、变难为易,便于学生学习,但知识和技能容易零碎,学生容易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或者只记住部分知识技能,缺乏衔接,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课本来就缺乏整体性认识的学生。因此根据技能目标、技能单元、技能单位,有计划地编制练习计划,按月计划、课题计划进行串联,使技能训练纵向相互衔接,横向彼此呼应,环环相扣构成系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例如,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制定单元计划——门里襟装拉链练习、侧缝直袋练习、上腰练习,再制定月计划——女裤的缝制。
四、培养“小教师”,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利用兴趣小组先辅导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教师”,到了实际操作训练时把这些“小教师”分别安排在适合的位置上,这些“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指导旁边的同学,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这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些“小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了这些“小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既能够巩固提高这些学生本身的服装缝纫技能,也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了锻炼,今后能适应担任企业的班组长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岗位。对于在初中阶段缺少鼓励和赞赏的职高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形成了很大的鼓舞、推动效果,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考核技能目标,激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技能教学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为技能考核作好了准备。技能考核是对技能教学的评估和检验,是评价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技能考核可分为综合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一般在每个学期末甚至在考工时进行,而过程性考核可以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前者侧重于结论性,而后者侧重于检测性。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过程性考核,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运用过程性考核,激发间接动机,本人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每一个品种教学结束后,我都及时进行过程性考核,并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给予恰当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有奋斗的目标,最后达到综合性考核所需达到的技能目标。
具体做法是:对于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一是及时发现他们,二要采取措施精心培养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技能优异的好处,重视产品质量意识,适应今后现代化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同时适当提高对他们的技能考核要求,腾出一定的上升空间,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例如学到男西裤后挖袋工艺时,对全班同学的要求是掌握一种后挖袋的工艺(双嵌线挖袋),但对于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就要求掌握两种后挖袋的工艺(双嵌线、单嵌线挖袋);上面提到,技能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还承担着“小教师”重任,这使他们既感到十分的光荣,又感到学无止境。
对于技能学习接受不够理想的学生,应给予关怀和鼓励,教师在安排技能教学进度和操作示范时要考虑这些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跟得上进度,例如讲到绱隐形拉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如多次示范或手把手地进行示范;同时考核方式、内容、标准、难度等因人而异,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能初步了解每一单元的工艺流程,不错序、不丢工,就应该给予及格的分数,在指出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满意的考核结果,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对学习用功、进步快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课堂上、家长面前、班主任面前)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这些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虽然简单,但往往效果非常明显。
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分解、整合技能目标,来有效增强技能教学的可行性,提高技能训练的达成度;以强化技能目标训练,来提高技能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时的过程性技能考核,来及时检测技能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动机……它对加强中职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使学生迅速适应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是有效的,我将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