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通向科技至善的四大难关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用无人机来探测人权侵犯行为,到用手机数据来告知人道主义应对措施,公民社会组织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着数字科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从而为社会造福,尤其是帮助那些最脆弱的群体。
  目前,人道主义和发展组织、宣传组织、工会等机构正开展数项工程和倡议,旨在开发新兴科技的使用能力。对此,科技公司、捐助方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常常啧啧称赞、大力支持,称这些行为能够提高公民社会的效率,并扩大其影响力。支持者甚至表示,不用数据解决社会问题的行为无异于“焚书一类的道德败坏”。
  不过,即便在目的纯良、各项任务坚持以社会为中心的情况下,创新和科技使用率的提高就一定能自动影响或增加每个人的社会福利吗?拥有强大力量的各类机构早就开始用新型资源管理脆弱群体的生活,这些计划中的试点和倡议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公民社会使用这些科技的风险非常高,因为在法律保护、同意范围、机构责任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实验和开发之间的分界线”非常模糊。此外,人们尚不清楚那些打着保护贫困群体和边缘群体旗号的科技投资究竟会如何影响这部分群体。
  同时,各类机构正大力改进行动方法,旨在用更少的公民社会资源、投资资金和空间来适应、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想要为了公民社会而开发、使用数字和新兴科技,上述机构(及其合作伙伴)必须更深入地审视自身价值、数字基础设施和相关能力,从而“安全、道德、高效”地参与其中。
  对于部分机构来说,直接使用这些科技可能并非良方。不过,科技也带来了责任、透明度、信任和公平方面的挑战,这恰恰保证了公民社会能够有所理解、准备和应对。现在,人、科技、新平台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改变,公民社会组织一定不能退出数字环境,以免落后更多。
  面向科技至善的四个问题
  很多机构都需要衡量如何在工作中负责任地使用科技,因此公民社会组织并非独行者。公民社会已经开展了多项独立讨论,聚焦于科技交互性和社会面临的有关问责制、公平、信任、透明度的挑战。2018年4月,世界经济论坛组建了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工作组,旨在聚集全球专家和相关实践者,以找出公民社会和草根组织共同面临的科技适应性问题。
  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公民社会组织面临的四项关键挑战。这些挑战都与数字科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需要人们在公民社会内、外开展系统性的指导规划。
  1. 如何走一条通向数字变革和科技的权利至上之路?
  非营利性创新活动一般都聚焦于科技的应用和规模上,而非被服务对象所拥有的权利和被影响程度。正如Nathaniel Raymond等重要思想家在研究中称,人们应当逆转这种趋势,尤其是在数个负面事例发生之后——非营利组织已经为被服务的脆弱群体造成了新型数字伤害。
  毫无疑问,这又带来了另一个更严峻的问题:社交媒体平台和算法决策系统将影响并伤害脆弱群体及民主制度。
  想要定义一个权利至上的方法,人们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知识,同时和学界、行业、慈善家打造更紧密的跨部门联系,才能更好地提升组织实践能力。公民社会正负责任地站在创新前线上。此外,有了预先组建的关键投资,公民社会有潜力引领世界,通过组织实践塑造一种负责任的、权利至上的数据和科技使用方法。
  2. 如何定义有意义的数字变革过程?
  政府、行业和公民社会的研究强调称,数字变革可以提高效率、扩大影响范围、解锁新的视野,从而更好地促进各类机构的发展。不过,相比于传统行业模型和个案研究,非营利机构和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数字变革过程的定义完全不同。
  公民社会和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必须制定相关的战略、购买必要的资源,同时悉心衡量以价值为中心的目标、有限资源、负责任的数据使用承诺这三者,尤其是在面向脆弱群体时。宣传团队、人道主义和发展机构等非营利组织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以供人们交流沟通,从而一同推动、促进数据实践的负责任的发展。
  3. 如何开发变革组织能力——我们的群体、管理过程和远见能力?
  对于旨在应对数字和新兴科技挑战的公民社会组织来说,倡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招到顶级人才、能否正确地投资机构专业知识、能否营造学习和适应管理的可持续文化环境。虽然80%的非营利机构领导者都想要在机构内部引进创新方法,但其中只有40%的领导者具有高效、可持续实施的独特能力。
  想要推动机构变革和专业技术的普及,人们需要设计长期方法,并进行反复实验,而非愚钝地安排技术工具,或设置名义上的“创新”项目。公民社会共享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慈善家和政府的重要投资,将共同增强该部门的变革能力。
  4. 在科技如何管理和影响社会这个大问题上,我们的角色是什么?
  有了公民社会和草根机构,社会就可以不断地自我改进,从而推动以人为中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些机构能够借鉴自身身份、权利和过往被压迫的经验,以提炼出专业行业知识、打造社区间的紧密联系,并找到包容性的方法,而这些对科技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刑事司法、数字身份、移民和人道主义应对策略方面,随着公众和商业实体对新兴科技的开发,它们的重要性也会逐步提升。
  共同的行动
  投资于公民社会——它的准备工作、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兴技术治理的包容性——对于确保更公平、以人为中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至关重要。跨学科知识的分享和学习可以刺激行业发展,促进政府和公众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同时让人们更理性地看待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项目“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打造公民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旨在增强公民社会和充满使命感的机构的影响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数字和新兴科技。项目的四个角色如下:
  网络:在世界经济论坛及其外部咨询委员会的领导下,该项目可以通过开发特定的输出信号、组建国际工作组,为公民社会、人权和科技三方面的交叉网络提供急需的翻译和知识分享服务。
  动员者:该项目为脆弱群体保护方面的区域、国际政策和实践合作提供了空间,其中脆弱群体指的是容易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伤害的儿童、工人、难民等。
  知识库:该项目为公民社会及其合作机构和专家量身打造了共享资源和新型知识库,包括负责任的数字转型、技术至善的道德设计项目等主题的报告。
  加速器:通过该项目,人们可以联合那些承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以人和星球为先”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发起新的倡议,以解决关键的差距问题和现有的内部机构挑战。
  编辑 杜娟 juan.du@wtoguide.net
  本文编辑自世界經济论坛,作者为世界经济论坛社会和创新部门知识负责人David Sangokoya
其他文献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进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
多年来,西林钢铁集团一直坚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促进员工、企业同时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着眼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企、文
这几年,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日益加大,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文中提出了一些改进之法,为会计人员更好的完成
按说,我的婆婆和妈妈,这两个农村老太太,都生在河北长在河北,不过是一个家居太行山下,一个住在坝上高原,相聚并不遥远,又有我们一家三口牵扯着,本应该很熟,但是,两个人却既没
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威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既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新思路、新要求,又
周六下午,收到外甥女婷婷短信“姨,有空上Q不?”我赶紧跳上去,果然婷婷在线上。她说上班没劲,干久了一项工作感觉疲乏。我打趣说,坚持啊,时间长了,许多人熬不过走了,你就是骨
巴西有一家公司特别奇葩.十多年前,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家巴西企业的老板塞姆勒就对员工说,没法生存下去了,他不想干了.rn可是一旦他不干了,工厂的工人怎么办?工人代
期刊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马钢出现了十三年来的首次月度亏损,继后又持续数月亏损,亏损数额之大,在马钢50余年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企业持续亏损,员工收入持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