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实践与探索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聚焦高油酸油菜产业,着力推进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和价值链增长,在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大田种植、精细加工、品牌营销和多功能开发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度实践和探索。荆门市已成为全国高油酸油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先行区。
  关键词 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湖北省荆门市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2
  2018年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委、市政府抢抓中央“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政策机遇,大力组织实施国家油菜轮作试点和大宗优质油料基地建设等项目,将高油酸油菜作为油菜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着力推进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和价值链增长,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1 产业概述
  1.1 高油酸食用油是国际公认的健康食用油
  高油酸油菜饱和脂肪酸低,其油酸含量与橄榄油相当,含有适量的多不饱和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组成更加优异。食用高油酸菜籽油有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油酸菜油热稳定比双低菜籽油进一步提高,在高温烹调和食品加工过程不易产生对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是一种用途广泛、营养健康的食用植物油[1]。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在高油酸植物油(>70%)产品标示其健康作用功效[2]。近年来,高油酸食用油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光明。
  1.2 油菜“双高+双低”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油菜种植经历了由白菜型向甘蓝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经科学家团队的科研攻关,油菜籽品质由原来的“双高”(高芥酸、高硫苷)改良为“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品种,中国也成为了继杂交水稻之后第一个大面积推广杂交油菜的国家[3]。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品种面积已占全国油菜种植总面积的90%,其中双低杂交种约占70%,双低常规品种约占30%,这种格局将会长期保持。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加工效益的需要,油菜品种的选育开始由“双低”向“双高+双低”发展(高油酸、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据相关资料,加拿大等油菜生产国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已占总种植面积的20%以上。
  1.3 油菜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油菜生产主要面临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油菜生产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致油菜种植面积下滑。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多措并举,通过优化调整油菜品种结构,实施“油用为主、多用为辅”集成开发利用,增加油菜生产综合效益来稳定发展油菜产业。就油用菜籽生产本身而言,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成为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及高油酸菜籽油新产品开发有利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品升级换代,增加国内食用油市场供给,拓展国际贸易市场,提高农民和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2 有效措施
  2.1 构筑“产学研”平台
  荆门市委市政府将高油酸油菜纳入重点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之一,以优质、特色、绿色、品牌为目标,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科研团队合作,构筑“产学研”科技平台。荆门市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高油酸产业研发中心,于2019年8月组建了荆门市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内设繁育栽培推广、产业品牌研究2个专家小组,为荆门市油菜顶层设计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智慧大脑和科技支撑。通过组建种业和菜籽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良种繁育、种植、收购、加工、仓储、贸易和旅游全产业链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进程,推动油菜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2.2 实行统一供种
  荆门市在所辖县市区持续推行并切实加大政府采购和集中统一供种力度,坚持将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的50%及中央油菜轮作试点补助专项资金,用于油菜统一供种。沙洋县、掇刀区、东宝区、漳河新区高油酸油菜定点区域集中统一供种率达到100%。
  2.3 推行连片耕种
  高油酸菜籽油加工运营龙头企业全面推行整村短季流转和土地连片流转种植高油酸油菜。农户在获得短季地租的基础上,可外出打工创收或参与田管获益。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订单的实体农户,全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机播、统一防治、统一田管、统一机收和统一收购的“七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从而压减空闲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高油酸油菜原料品质[4]。
  2.4 做实产销对接
  荆门市、县(区)两级政府支持龙头企业以高于普通油菜籽市场0.5元/kg的价格收購高油酸油菜籽,承诺订单农户全产全收。高出市场价格的资金主要从龙头企业加工营销利润中解决,市、区财政给予种植户适当补助,倾斜安排政策性专项投入[5]。通过公司与农民签订较高的收购价格协议,形成良性价值链循环效应,农民从种植高油酸油菜中得到实惠,调动了农民种植高油酸油菜的积极性、主动性。
  2.5 实施种源保障
  为保障高油酸油菜订单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荆门市新组建了湖北农谷种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高油酸油菜良种繁育和生产供给。2019年秋季在东宝区、漳河新区、沙洋县的适宜镇村,建立了高油酸油菜良种繁制基地,市农技推广中心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地现场给予技术服务支持。
  2.6 强化品牌宣传
  2019年市财政专项投入2 000多万元在中央、省、市媒体和商贸领域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介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参展全国农博会、农交会。2020年4月,邀请省、市领导在高油酸油菜生产基地为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做网上带货代言。邀请专家开展“专家侃油——荆门高油酸油菜”电视访谈,进行科普宣传,增强荆门高油酸菜籽油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培植新兴消费群体。   3 主要成效
  3.1 面积逐年扩大
  在2014—2016年连续试验的基础上,2017年荆门市示范种植高油酸油菜533.33 hm2获得成功。2018年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在荆门市掇刀区开展连片订单种植,面积2 000.67 hm2,总产量4 260 t。2019年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与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沙洋县等4个县(市、区)的14个乡镇实施订单协议连片种植1.33万公顷,总产量2.97万吨。2020年两家公司在16个乡镇扩大实施订单连片整村推进种植,种植面积2万公顷,计划收获菜籽1.5万吨。荆门市通过引进示范推广高油酸油菜品种,通过专项补贴和龙头企业订单加价收购,实施效益驱动,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实现了稳中有进。2018年荆门市油菜面积达到10.87万公顷,比2017年增加了1.13万公顷,2019年油菜面积达到11.88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了1.01万公顷。2020年荆门市油菜种植收获面积达到12.67万公顷。
  3.2 加工形成较大规模
  2019年荆门民峰油脂公司收购经检验合格的高油酸油菜籽3 000 t,精炼加工菜籽油1 080 t,2020年6月底全部营销完成,产品销售产值达到4 320万元。2020年湖北农谷实业集团组建了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该公司和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共收购加工高油酸油菜籽数量5 743.7 t,产出高标准菜籽油2 100.6 t,创产值8 405万元。2021年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和荆门民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收购加工高油酸油菜籽1.5万吨。
  3.3 品牌逐步响亮
  通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京广高铁和武汉地铁等重要媒体平台投放品牌广告,在武汉农博会、中国农交会、中国国际油菜产业大会等大型展销会上作专题推介,有效地提升了荆门高油酸油菜的品牌影响力;持续开展进超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四进”活动,培养了市民健康用油意识,拉动了本地菜籽油,特别是高油酸菜籽油的消费。荆门市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协会全力打造荆门高油酸菜籽油高端知名品牌。
  3.4 功能逐步拓展
  荆门连续13年举办了以油菜花为主体的油菜花旅游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进一步增强,在承办首届和第二届湖北省油菜花节活动中,将高油酸油菜生产与各县、市(区)自然风光相结合,推动“油菜+旅游”融合发展,以赏花游为主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让市民出城就能观赏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花香、记得住乡愁”的油菜花美景,还可以体验到菜籽油带来的美味生活,2020年油菜花旅游收入达到了13亿元[6];菜花蜜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了6 000 t和1.2亿元,居湖北省前列。此外,菜用油菜、饲料油菜和绿肥油菜种植面积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油菜+菜用”上,借助春蓝蔬菜专业合作社完备的物流和销售网络,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订单、农民主体”的方式,开发油菜菜用市场,冬、春油菜薹分别销售到武汉市、深圳市两地。
  3.5 效益逐步提高
  荆门市在湖北省率先将油料大县奖励资金的50%以上用于优质油菜统一供种和技术示范,对高油酸油菜种植全部实行免费供种。统筹整合中央油菜轮作试点、大宗油料基地建设、产业强镇、中央支农专项等项目资金1.5亿元,对油菜基地建设、机械作业、种肥药等进行补助,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油菜种植面积和产能恢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了12.67万公顷和30万吨。市政府出台高油酸油菜籽的收购价格比同期市场油菜籽收购价高1元的支持政策,高油酸油菜籽收购价格2020年达到1.75元/kg,按每667 m2高油酸油菜籽产量平均150 kg计算,667 m2产值达到了1 000元左右,纯利在600元以上,农户种植高油酸油菜比种植普通油菜每667 m2增收120元。
  4 存在的不足
  4.1 龙头企业不强
  目前承接荆门市高油酸油菜产业开发的重点企业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具有一定的生产加工经营能力,但在未来荆门市扩大种植实现高油酸油菜全面普及之后,其收购仓储加工运营条件明显不足。要做大做强荆门市高油酸油菜產业,必须加快建设产加销链接紧密、一体化发展平衡、国内外知名、工艺一流的食用油领军企业。
  4.2 油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高油酸菜籽油相对于其他油品的优势和特点还有待更多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由于营销时间短、产量有限,高油酸菜籽油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而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将直接影响到高油酸油菜生产和加工产能的进一步扩大。
  4.3 高油酸菜油产品类型和应用范围有待拓展
  我国年食用油消费已达3 900万吨。据统计,其中大约60%甚至更多用于餐饮业和食品加工,其余用于家庭日常消费。因此,高油酸菜油产品如何开拓细分行业市场尚待探索。另外,高油酸菜油衍生产品的开发尚未真正起步。
  5 发展计划
  5.1 加强区域布局
  按照荆门市“一壶油”工程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建设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种子生产、大田种植和收购仓储站点的区域布局工作。2023年荆门市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要达到6.67万公顷的目标,种子生产必须提前布局和安排。油菜属于十字花科异花授粉作物,油菜种子生产基地要求具备同类作物品种间1 000 m以上的隔离带,基地自然环境、土壤地力及道路交通条件要求比较高。从当前湖北省油菜种子生产保障路径及近两年荆门市高油酸油菜种子生产实践情况来看,相关种业公司要进一步强化科研育种合作关系,坚持本地生产为主、外地委托生产为辅的思路,在2022年秋播之前,确定0.07万公顷左右的适宜基地开展良种繁制工作,确保2023年荆门市秋播6.67万公顷高油酸油菜用种需求。市内种子基地重点安排东宝区子陵镇、仙居乡、栗溪镇、漳河库区及沙洋县汉江小麦集中种植区。市外种子基地委托青海省、甘肃省等国内油菜良种集中繁育基地。大田种植建议采取荆门市扩展、大镇先行、整村推进、连片种植的思路进行区域布局。2021年秋播,荆门市所辖的7个县、市(区)、团林镇等25个产油大镇全面开展高油酸油菜大田订单种植和新品种试验示范,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67万公顷以上。在抓好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基层收购仓储站点的布局。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在每个产油大镇要建立一处集中收购点,在东宝、钟祥、京山等县区内规划建设或租用烘干仓储临时贮藏库房,解决农民交易销售不便和企业园区库容不足“两难”的问题。   5.2 加强基地建设
  重点加强高油酸油菜大田种植和加工园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大田种植基地重点推进3大体系建设。1)组织化体系。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社、村)+农户”订单协作模式,建立紧密型生产收购组织化体系,保持生产目标与利益协同一致。2)标准化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建立从种到收的标准化技术集成应用体系,普及“七统一”生产模式,实施全程质量管控和追溯。3)政策支持体系。坚持利益激励驱动,建立以中央省级专项补助和地方财政、企业加价收购合力推动的政策支持体系,调动广大农民和生产经营组织的积极性。大田种植基地通过抓好3大体系内核建设,扩大提升基地规模和产能的同时,积极推动油菜花用、菜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功能开发,延伸产业链,增补价值链。加工园区基地重点围绕油料仓储扩容、工艺改进、能源转换、物联智控、油品期货、质检追溯、交易平台等加工储销能力建设,提升高油酸油脂加工规模、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
  5.3 加强科技支撑
  坚持高油酸油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力加强科技支撑,确保国内同行业一流的科研水平和技术领先地位。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1)深化校市合作。以实施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荆楚(荆门)行与荆门市“五个一”工程协同推进活动为契机,落实荆门市与华中农业大学校市合作协议,积极争取高端智力支持。2)发挥平台势能。以荆门市农技推广中心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及荆门市高油酸油菜产业研发中心两大平台为着力点,认真组织开展科研选育、亲本繁育、品比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功效。3)加快成果转化。以掌握制种权和生产主导权为宗旨,加快新品种选育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专利品种与技术有偿转让和推广盈利共享模式,提高科技成果推广效率和效益,促进油菜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5.4 加强品牌建设
  依托“荆门名门”区域公共品牌和“荆门油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着力培植荆门高油酸菜籽油产品品牌,讲好品牌故事,研究品牌文化。将“荆品名门”公用品牌、高油酸菜籽油品牌纳入国家级及省级主要媒体公益宣传主题,持续培育国民对高油酸菜油的认知和消费习惯,精准市场定位,壮大高油酸菜籽油在食用油脂细分市场的占有份额,打造一个国内外知名、影响力大的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品牌。
  5.5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通过增资入股、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对荆门现有的油脂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打造1家现代化的高油酸油菜籽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3家浓香型高油酸菜籽油加工企业,形成高油酸油脂加工产业集群,建立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联盟,丰富荆门高油酸菜籽油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市场和人群需求。在保留本地高油酸菜籽油品牌的前提下,学习和借助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营销渠道,积极推动建设高油酸油菜产加销链接紧密、标准化实施严密、区域化布局周密、加工运营一流的食用油领军企业。
  参考文献:
  [1] 齐鲁今日威海.中国好植物油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EB/OL].(2018-01-31)[2021-05-08].https://m.sohu.com/a/220179101_674662.
  [2]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高油酸之战再添猛火:美FDA批准油酸健康声称!抓住机遇,中国油业还有十年窗口期[EB/OL].(2018-11-26)[2021-06-02].http://www.chinaoil.org.cn/news/1582.html.
  [3] 湖北之声.抢占高油酸制高点,打造菜籽油黄金产业[EB/OL].(2020-06-29)[2021-07-02].http://nyt.hubei.gov.cn/bmdt/yw/ywdt/sycbgs/202006/t20200629_2424989.shtml.
  [4] 甘勇,童晨曦.荆门油菜“换道”先发快跑[EB/OL].(2021-07-08)[2021-07-12].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1-07/08/content_13915481.html.
  [5] 余惠玲,李德银,张银.打造湖北一壶好油:高油酸油菜成荆门掇刀区农民致富的“金籽籽”[N].经济日报,2020-08-27(10).
  [6] 戴永君.2021年湖北省油菜花节即将在沙洋启幕[N].荆门晚报,2021-03-11(1).
  (责任編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新型农业的发展和经营主体的出现,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对新型农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将新型农业发展下的经营主体融入到乡村治理当中,以期为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 新型农业;农业发展;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7;D422.6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的消费热点,丰富了当地居民空闲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周边城市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短时间休闲娱乐旅游的场所。阐述了陕西省茯茶小镇旅游发展状况,从多角度探析限制茯茶小镇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茯茶小镇;制约;陕西省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
摘 要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相关农机操作人员也逐渐增多,但很大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操作技能缺乏,导致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农机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农机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及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分析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各领域发展迅速,乡村振兴作为近年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战略,对国家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基于此,对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进行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并提出发展乡村产业的必要性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乡村产业;农民就业;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
摘 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措施,合理规划村庄是农村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乡村振兴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别山区的相关政策,分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徐寨村的村庄规划,推动徐寨村和尚楼村的共同发展,打造集农业观光体验、水上户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及山林户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桐柏县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徐寨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
摘 要 2020年底脱贫攻坚顺利收官,绝对贫困在我国已被消除,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才能不斷缩小贫富差距。基于此,分析相对贫困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相对贫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72  党的十九届四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优化农村流通体系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在对淮滨县农村流通市场调研基础上,阐述淮滨县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背景、必要性;通过分析淮滨县农村流通体系
摘 要 我国农产品经济在互联网支撑下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因此立足当下时代背景,分析赣南脐橙销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寻求更加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赣南脐橙等农产品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赣南脐橙;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
摘 要 农村金融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前提,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 5.7软件中的连接点强度、热点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村金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研究得到3个结论:1)战略提出后,2017—2019年农村金融领域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研究高峰后呈下降趋势;2)农村金融近5年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农民收入”“风险
摘 要 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现,基层治理越向下延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薄弱,尤其是农村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芦柞镇根据基层实际,从村级治理入手,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芦柞模板”。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对策;改革;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  中图分类号: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