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促使人们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成为一个系统的目标,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有一位数学家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我们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反过来通过数学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比如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等等。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工具性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比如物理化对数学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这些学科的学习也十分有帮助。数学教师应该将新课改内容、社会科技和数学教材三者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特有价值,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现实案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第一大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支撑。数学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生活中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再让学生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画时,可以改变问题的方式,引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解释说明,比如“给出一个破碎的镜子,是否可以通过这一个破碎的镜子画出原本的镜子。”这里运用的案例与“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和实际的生活案例联系起来,就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当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育目的。此外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乐园的摩天轮进行说明,摩天轮的运行轨迹正好与函数的图像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可以借助这一案例来让学生思考函数的图像特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并且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给数学教学带来活力,将一些复杂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或操作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信息技术还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色彩,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視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型的物体的视图可以通过旋转物体来进行观察,但是一些大型物体或者固定住的物体,我们在观察时则有难度,学生对这些物体不能观察到全貌,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个建筑物,借助多媒体技术旋转建筑物,让学生对建筑物的每一个面进行细致地观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一些更加复杂的物体,使学生分析这一物体的旋转结果,让学生在纸张画出这些物体的三视图。这样一来,就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奇妙之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稳固的提升。
  三、构建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教师的主角,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着一个听众和看客的角色,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十分有限,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构建生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成为重要的要求,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课改还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思维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频率与概率”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让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组长。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设定了几个研究问题:(1)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2)概率在生活之间的应用,请应用案例进行说明。(3)概率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改的重要要求,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怀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8(30):20-21.
  [2]范振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1):58.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也逐渐提升到了较高水平,反应到教育教学领域,即包括微课在内的诸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学措施开始流行起来,并体现出了一定的有益价值作用。据此,实际进行知识传授活动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创新灵活引入微课策略,以为学生创设更加适用的学习条件与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优质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摘 要: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对强健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对体育教学事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文化课程是整个小学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组织校园体育活动事关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着墨于校园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教育体育文化课程应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授初中化学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掌握。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其内容包括学生对微观物质的探究和分析、学生对物质的变化观念以及平衡它们之间变化的平衡思想、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探究以及学生在学习化学的途中或者是学习之后对社会产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知识对社会的作用。这些素养能够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学习好初中的化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必须以创设德育情景、优化道德心理为前提,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教师的引领指导,强化道德情感的体验,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德育科研,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加强 小学 德育 实效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作为一门纯概念学科,在社会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历史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了解该学科特点,在多方面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最大程度地还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越来越高,现如今体育课程已经成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伴随着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高中体育课程的课内外联动,促进高中女生体育选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围绕高中体育课内外联动,促进高中女生选项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明确体育课
期刊
摘 要: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相较于传统课堂,趣味教学课堂更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构建趣味课堂成为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构建;培养兴趣;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感觉很枯燥,因为数学就是比较理性和逻辑性偏强的学科,小学生是比较好动的,对生硬的数学不感兴趣。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首先要让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具有内容多、学习时间短、计算量大等特点,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呢?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审题能力,提高算数能力和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是高三学生复习的基础条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自我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多指导、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复习。如何让考生考出优异的成绩,已经成为每位家长和老师心中最关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学本教育理念,对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和具体教学行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学本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从历史学科本身来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批判性等综合历史思维的形成。  一、学本课堂实施原则  1、互动性  学本课堂的宗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者其实不仅指的是学生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育手段。在七年级学生的历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育实施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多元化、趣味化的历史课堂中逐步实现历史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历史综合素养的完善。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工具、兴趣是指引学生实现知识探究的灯塔、兴趣是帮助学生永攀知识高峰的动力源泉。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