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circCD2AP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泌体环状RNA circCD2AP在胃癌患者血清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已确诊患有胃癌,且未接受过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血清标本以及50名健康者在该院体检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及健康者被提取两组人的血清外泌体总RNA,反转录后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ircCD2AP在血清外泌体中表达水平,探讨circCD2AP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

结果

胃癌组与健康组血清外泌体circCD2AP表达水平分别为0.068 0±0.035 0、0.028 4±0.015 5(t=9.799,P<0.01)。外泌体circCD2AP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1.899,P<0.01)、淋巴结转移(χ2=13.232,P<0.01)、肝转移(χ2=4.486,P<0.05)、临床分期(χ2=12.270,P<0.01)明显相关,而与胃癌患者的性别(χ2=1.147,P>0.05)、年龄(χ2=1.667,P>0.05)、发病部位(χ2=3.216,P>0.05)、直径大小(χ2=2.880,P>0.05)、组织分化(χ2=1.391,P>0.05)、癌胚抗原(CEA)(χ2=1.601,P>0.05)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χ2=2.857,P>0.05)等无明显相关。

结论

血清外泌体circCD2AP检测可有助于诊断胃癌。

其他文献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血清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儿在激素治疗下可以获得缓解,但有15%~20%的患儿出现激素抵抗,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与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相关的基因有:编码足细胞狭缝隔膜的NPHS1、NPHS2、CD2AP、TRPC6基因,编码足细胞骨架蛋白的ACTN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TI)是儿科常见疾病,以2~6岁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复杂,病情迁延反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充分,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耐药菌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治疗难度。随着近年研究,除免疫调节剂外,维生素AD、益生菌等应用逐渐引起重视。该文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肠道菌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小儿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90%发生于5岁以内,综合治疗后3年内无事件生存率可达60%~70%。肝内外血管系统癌栓是儿童高危HB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门静脉、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甚至心房,常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肝脏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近年来,虽然手术、综合化疗、介入治疗、放疗、射频消融治疗、靶向治疗、高强度射频聚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中较多见的一种,也是儿童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大多数关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均基于成人,这对有效地管理儿童IBS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对近几年儿童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
目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与早产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我们评估了早产儿C反应蛋白(CRP)升高作为HCA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都柏林国立妇产医院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母源性炎症反应、胎源性炎症反应和非HCA。结果共入选了518例早产儿,平均胎龄28.5±2.8周,出生体重1.1±0.3 kg,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4~5岁曾患热性惊厥(FS)儿童的认知功能,并评估复杂的、反复发作的和早发型/晚发型FS的严重程度。方法该研究包含了73例来自瑞典哥德堡儿童保健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4岁儿童群体,均曾患FS。评估他们的总体认知能力、视觉记忆和注意力,并与20例来自同一医疗中心年龄相仿的无FS儿童进行比较。结果73例儿童中有2例曾诊断为智力障碍(ID)(1例轻度,1例中度),另2例儿童的测试结果符合轻度ID。早
期刊
儿童慢性腹泻会影响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诸多原因可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寻找病因是治疗的前提。最新研究将儿童慢性腹泻分为获得性腹泻和先天性腹泻病(congenital diarrheal disorders,CDDs)。CDDs根据其病理生理的特征可以分为肠上皮营养物质或电解质转运障碍、肠上皮细胞酶缺陷和代谢紊乱、肠上皮细胞分化和极化缺陷、肠道内分泌细胞缺陷和肠道免疫应答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通过序列特异地与疾病相关靶基因信使RNA结合,改变或减少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ASO药物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罕见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等的治疗领域。基于ASO的序列和化学修饰的改进,近年来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过敏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治疗的药物部分需要长期应用,所以寻找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尤为重要。褐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植物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植物多酚,具有抗凝血、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癌、消炎和抗肥胖等多种生理活性。该文针对海藻提取物褐藻多酚的抗过敏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