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进行胸腰段椎体骨折前路手术的可行性与特点。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应用EMI-VATS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脱位2例;平均年龄39岁;伤后1周以内施术6例,2周以内3例,3周以上2例。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术后总引流量平均36
其他文献
求助者高某因和其他求助者打架,导致考核分低,并关入严管监区集训7天。此后开始恐惧与同改交往,害怕再次发生冲突,影响考核打分,不能获得减刑的机会。同时也担忧出去后再与人
目的:通过实验法探查自我觉知与负面容貌自我之间的关系。方法:让被试模拟屏幕上出现的面孔表情,并采用摄像头控制被试的公我觉知水平,探查对自我容貌满意与不满意个体自我评价
目的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固定同时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对42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单纯内固
患者,男,12岁,爬树掏鸟窝时被10kV高压电击中头顶。急诊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等治疗,行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异常。伤后21h转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嗜睡,偶有烦躁;头部肿胀,颅顶创面18c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ELISA法、氯胺T和RT—PCR法检测bFGF在不同作用剂量下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皮肤组织工程技术,正使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它不仅改变着创面修复的传统理念,使我们逐步摆脱了对自体皮肤供区的依赖,简化了烧伤治疗过程,更影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结合MPR重组影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8例在我院经CT扫描加3DCT技术及MPR重组技术确定的颌面部骨折患者,通过手术观察其骨折的空间位置、骨
患者男,20岁,在高层建筑上施工时手持建筑钢筋,触及高空高压输送线路,具体线路电压不详。被高压电烧致伤四肢及胸部,致开放性胸部损伤、气胸。伤后1h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40
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大学与中学在培养要求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经常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心理行为训练摆脱了以往说教式的模式,以活动的方式为主,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构成人体与环境间自我更新和修复的界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相互沟通的主要部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缺乏足够的皮片供修复,使用异体/异种皮片修复最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