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定位选择及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区域经济研究背景和意义
  鉴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存在差异性。
  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原本的客户群体、需求特征都发生偏离,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纯粹以支农为主的农村商业银行盈利乏力;另一方面,金融行业自身也受到互联网金融等的冲击,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中型金融机构业务下沉,正逐步侵蚀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变得恶化。
  农村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引起“三农”、小微客户金融需求的下降的同时,加大了“长尾”群体风险暴露的程度,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相对单一的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多元化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业务逐步被分流,贷款业务逐渐被蚕食,而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存贷净息差”的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此外,随着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建立和大中型金融机构的业务下沉,农商行在县域地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
  农商行的市场定位问题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农村商业银行在之前没有改革的时候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在改革以后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不同经济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再定位。而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支农支小”亟需更为丰富和准确的内涵。本章将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化率较高、第一产业占比较低”的重点经济区域的农商行,在定位时遇到的困境,并进行论述。
  根据现代银行管理理论的C-A-P模型,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将由客户、区位、产品三个维度所决定,通过这三个维度可以将市场细分,并从中选出自己最具优势的市场定位。而农村商业银行一直以“支农支小”作为自身市场定位,其服务对象为“三农”及小微客户群体,并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及跨区发展限制,将自我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明确所在“县域”细分市场,并打造以“存、贷、汇”为主,为目标客户服务的各类特色化产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通过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县域农村市场,使得其在农村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及自身的实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重点区域农村商业银行如今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支农支小”内涵亟需丰富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比率持续下降,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得以“支农”为主要核心的考评体系的现实适用性遭到冲击。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进一步细化“支农支小”内涵,并基于实际思考“支农”与“支小”的比重问题,“城镇”与“农村”的侧重问题。具体而言则是在客户的主次上有所偏向,是继续偏向服务以农业现代化为代表的“三农”领域、还是偏向服务于中小企业,亦或是偏向服务现代金融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二是“区域发展理念”有待丰富的问题。随着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下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等加速对县域市场渗透,使区域竞争程度日趋激烈。一方面打破了农商银行在县域的“垄断性”优势,另一方面在跨区经营的背景下又为农商银行提供了另一条发展路径。并促使农商行从地理范围、经营理念两个维度对城乡联动、区域联动重新思考,在解决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深化县域经营和跨区经营的资源配置,从而强化自身实力和释放潜力。
  总结与展望
  而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位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率较高第一产业占比较低”的重点区域农村商业银行有一次面临重大考驗:如何应对产业升级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的“支农支小”的重心变化,如何在跨区经营背景下明确区域定位并进行包括产品与服务在内的系列化创新。
  在未来农商行或许不会是我们影响中“支农支小”的金融机构可能不会存在,未来甚至没有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因为所有的金融服务都依托于互联网、依托于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而展开,金融互联网就是一个常识。未来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是一个融合的趋势,如果有需要所有金融机构应都可以提供任意类型的金融服务,但他们会根据自身特色以及传统优势,各自选择一块业务深耕,成为各具特色的精品会融机构。
其他文献
讨论了计算机网络上常见的黑客行为的危害,对黑客的拒绝服务攻击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防范黑客的拒绝服务攻击,保证网络安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研究背景 金融一直是经济生活的核心问题,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及其在各国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没有一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