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耳-颈联合入路在复杂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协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uz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颅底解剖复杂,病种庞杂,手术入路多样,虽然现有的手术入路可以处理大部分病变,但若遇到病变跨区域生长的情况,即需采用联合入路进行处理.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处理复杂侧颅底病变的颅-耳-颈联合入路.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空腹血脂与ASCVD发生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但空腹血脂检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空腹血脂对ASCVD的发生及预后也有重要作用,且相比空腹血脂,非空腹血脂检测能反映人体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血脂水平,更方便快捷.因此,本文就非空腹血脂的定义、优缺点、使用范围及其与ASCVD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目的 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共44例作为病例组(DVT组),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时期未患DVT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级.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
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导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进而诱发异常触发活动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1期复极,对心力衰竭时APD延长具有重要作用;钾通道相互作用蛋白2(KChIP2)是Ito通道上的的重要功能亚单位,对Ito具有关键性调控作用,KChIP2基因敲除大鼠心肌细胞Ito几乎完全消失,心律失常易感性显著增加.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钾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进行
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骨骼、关节的解剖学参数关系密切.现有骨骼解剖学研究的样本量普遍偏少,数据多为二维平面数据,未区分年龄、性别、骨质、左右、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缺乏全身系统性、立体性、精准性研究.本研究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招募志愿者若干名,随机给与指定骨骼部位的X线/CT影像学检查并收集其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CT图像通过Mimics软件一一转换,进行精确定位测量,分析X线和CT测量数据之间的信度一致性,获取全身骨科相关骨骼形态学参数数据库,并对
针对数字转型和智慧医疗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讨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医生,包括各种数字孪生和元宇宙方法及设想,特别是平行智能技术,集复杂性医学、跨学科医学、系统智能医学为一体,从医疗保健服务的专业分工、人机分工、虚实分工角度,构造新一代医学智能平台与设施,发展主动、精准、个性化、虚实平行互动的低成本、高效益智慧医疗服务事业.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该模式的临床获益和医疗风险.方法 前瞻性收集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其中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评分、合并症、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独立行走能力、EQ-5D评分.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7)个月.其中ER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原则,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冬春季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如何科学、精准、灵活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院感防控面临的巨大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定了“可收可放”的四级防控方案,并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医院具体要求对防控级别进行动态调整,各部门快速响应,保障复工复产.该方案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Ward三角由Ward于1838年提出,是当时了解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及力学传导特点的一个重要发现.事实上,股骨近端远不止有一个Ward三角,而是由数个肉眼可观的“宏观三角”和数量庞大的“微观三角”构成,这就是“张氏N三角理论”.基于“张氏N三角理论”,并在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并发症的原因后,课题组设计并研发出更符合人体力学特点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本文旨在通过详细阐述“张氏N三角理论”及其指导下研发的PFBN的结构和力学特点,为其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研究思路.
目的 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植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AO C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于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就诊的AO C型桡骨远端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掌背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ORIF)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CREF),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情况、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Garland-Werley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4)个月.CREF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颈基底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楔效应的影像学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至2018年手术治疗的3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选取采用PFNA治疗的颈基底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依据术后髋关节影像学资料,统计出现楔效应的发生率,测量患者双侧颈干角和股骨头中心到股骨外侧皮质的距离.该组病例中出现楔效应的患髋作为试验组,健髋作为自身对照组,分析楔效应组骨折影像学特点和对PFNA固定复位质量的影响.结果 共有39例PFNA治疗的颈基底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