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总结了40例哮喘患儿在儿科门急诊雾化其间对其进行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的效果,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护理干预的措施,对科室,患儿产生的影响,认为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带动了护士的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儿科门急诊的医护患关系。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 儿科门急诊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儿科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近年来小儿哮喘已呈上升气势。它的发作与生理解剖特点,遗传,过敏,环境等相关,发作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可经药物缓解或自行缓解,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实践证明,护理人员参与哮喘患者的教育,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2]本科室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哮喘患儿的发病率和缩短治疗天数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人员对疾病的了解和护理要点掌握更全面,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和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接诊哮喘患儿病例40例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早期干预,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3岁~13岁不等。
1.2 方法
对所选择的40例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
1.3 结果
1.3.1 患儿方面
40例哮喘患儿均经治疗和护理顺利出院,且在近一年中发病次数与治疗天数相对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与焦虑,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和谐。
1.3.2 工作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能积极参与讨论,更加熟悉和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情特点及护理观察要点,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护患沟通能力,增加了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1.3.3 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急诊病人就诊服务态度和信任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本科护士的学习热情与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其理论与实际得到更好的结合。
2 健康教育 和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2.1.1 个体评估
针对刚入院的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及了解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认识程度
2.1.2 对象是患儿和家属或长期陪护人
2.1.3 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给家属讲解患儿的病情和哮喘的知识及护理要点
2.1.4 科室有专门的宣教资料发放,病房走廊及雾化室有宣教图案和文字,使其清楚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发病诱因、用药的注意事项,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1.5 医生,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哮喘之家的知识讲座,为患儿家属提供问题解答的机会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技巧,了解治疗的最新动态,交流经验,成为合作的医患伙伴关系。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2.1 饮食指导
告知患儿和家属,哮喘与过敏物有关,可能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尽量少食高蛋白,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做相关的过敏原食物检查,避免过甜,过咸,过辣及生冷食物,有效的避免食物引起的哮喘发作。
2.2.2 环境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到飞尘飞扬的环境,家里的床褥,被子,枕头要做到勤晒,勤洗,勤换。春季避免到花丛中活动,室内不摆放鲜花,毛毯,毛绒玩具,不养宠物等,家里人不吸烟。尽量避免到人群聚众的公共场所,寒冷及雾霾天气外出带口罩以防感染。
2.2.3 药物指导
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采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或吸入疗法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无侵入性损伤操作等优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目前已被公认为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最为有效的药物[3]是目前国际上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普米克令舒,氨溴索,可比特或沙丁氨醇合用雾化等,能够快速地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对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患儿要告知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不良反映的发生。对哭闹的患儿可在睡眠后雾化。
2.2.4 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病
如过敏性鼻炎,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长期的慢性咳嗽等原发病都可能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因此早期症状的积极治疗有利于哮喘的预防。
2.2.5 自我监测与记录
与患儿及家属共同分析自身状况,调动患儿和家属的主动积极性,自我观察症状和告知峰流速仪的使用记录,做好哮喘日记的记录,纠正不良用药习惯,做到坚持规律用药。
2.2.6 注意保暖,保持愉悦的心情,勿过度的忧虑,悲伤,和兴奋。适度的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2.3 干预措施
2.3.1 护理措施
2.3.1.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室温控制在18~200C,相对湿度50%~60%。
2.3.1.2 心理护理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灵沟通,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情绪,使其家属相信护士能够帮助其解决痛苦,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2.3.1.3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雾化前应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的分秘物,必要时吸鼻,或吸痰后再做雾化,以保证药物在支气管道的最大化分布。
2.3.1.4 采取合适的体位
体位宜采取坐位,半坐卧位,因为小儿横膈肌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症状。在吸入的过程中雾化杯应保持竖直向上,使药持续排出。如小儿哭闹时可在熟睡后雾化
2.3.1.5 病情观察
雾化过程中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液阻塞,立即停止吸入,迅速使患儿侧卧拍背,吸痰,上氧,待症状好转后再行吸入。药物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如发现患儿频繁咳嗽,气促,恶心,呕吐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可采取间断吸入的方法。沙丁氨醇及可比特是β2受体激动剂,极少数患儿可引起面部潮红,肌肉震颤,心率加快,恶心等症状,如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时应尊医嘱立即给予上氧,并做好用氧安全指导,及时观察用氧效果。
3 讨论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使科室治疗疾病的模式转变以预防为主,它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缩短治疗天数,减轻患儿的痛苦,带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长期科学的用药规范,对小儿哮喘的預防和疾病的控制有着深远的意义。护理人员对自身的理论与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通过宣教锻炼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临床科室的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它的开展给门急诊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对医护之间的信任度提升,改善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发展
4 小结
在门急诊哮喘患儿及家属中采取护理干预和进行健康教育对减少患儿的发病率和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医护患矛盾有着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8,3(31):183-185
[2]马珍玉,吴国英,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26
[3]王丽,儿科药理学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32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 儿科门急诊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儿科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近年来小儿哮喘已呈上升气势。它的发作与生理解剖特点,遗传,过敏,环境等相关,发作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可经药物缓解或自行缓解,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实践证明,护理人员参与哮喘患者的教育,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2]本科室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哮喘患儿的发病率和缩短治疗天数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人员对疾病的了解和护理要点掌握更全面,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和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接诊哮喘患儿病例40例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早期干预,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3岁~13岁不等。
1.2 方法
对所选择的40例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
1.3 结果
1.3.1 患儿方面
40例哮喘患儿均经治疗和护理顺利出院,且在近一年中发病次数与治疗天数相对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与焦虑,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和谐。
1.3.2 工作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能积极参与讨论,更加熟悉和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情特点及护理观察要点,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护患沟通能力,增加了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1.3.3 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急诊病人就诊服务态度和信任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本科护士的学习热情与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其理论与实际得到更好的结合。
2 健康教育 和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2.1.1 个体评估
针对刚入院的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及了解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认识程度
2.1.2 对象是患儿和家属或长期陪护人
2.1.3 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给家属讲解患儿的病情和哮喘的知识及护理要点
2.1.4 科室有专门的宣教资料发放,病房走廊及雾化室有宣教图案和文字,使其清楚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发病诱因、用药的注意事项,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1.5 医生,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哮喘之家的知识讲座,为患儿家属提供问题解答的机会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技巧,了解治疗的最新动态,交流经验,成为合作的医患伙伴关系。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2.1 饮食指导
告知患儿和家属,哮喘与过敏物有关,可能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尽量少食高蛋白,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做相关的过敏原食物检查,避免过甜,过咸,过辣及生冷食物,有效的避免食物引起的哮喘发作。
2.2.2 环境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到飞尘飞扬的环境,家里的床褥,被子,枕头要做到勤晒,勤洗,勤换。春季避免到花丛中活动,室内不摆放鲜花,毛毯,毛绒玩具,不养宠物等,家里人不吸烟。尽量避免到人群聚众的公共场所,寒冷及雾霾天气外出带口罩以防感染。
2.2.3 药物指导
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采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或吸入疗法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无侵入性损伤操作等优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目前已被公认为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最为有效的药物[3]是目前国际上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普米克令舒,氨溴索,可比特或沙丁氨醇合用雾化等,能够快速地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对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患儿要告知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不良反映的发生。对哭闹的患儿可在睡眠后雾化。
2.2.4 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病
如过敏性鼻炎,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长期的慢性咳嗽等原发病都可能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因此早期症状的积极治疗有利于哮喘的预防。
2.2.5 自我监测与记录
与患儿及家属共同分析自身状况,调动患儿和家属的主动积极性,自我观察症状和告知峰流速仪的使用记录,做好哮喘日记的记录,纠正不良用药习惯,做到坚持规律用药。
2.2.6 注意保暖,保持愉悦的心情,勿过度的忧虑,悲伤,和兴奋。适度的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2.3 干预措施
2.3.1 护理措施
2.3.1.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安静,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室温控制在18~200C,相对湿度50%~60%。
2.3.1.2 心理护理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灵沟通,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情绪,使其家属相信护士能够帮助其解决痛苦,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2.3.1.3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雾化前应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的分秘物,必要时吸鼻,或吸痰后再做雾化,以保证药物在支气管道的最大化分布。
2.3.1.4 采取合适的体位
体位宜采取坐位,半坐卧位,因为小儿横膈肌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症状。在吸入的过程中雾化杯应保持竖直向上,使药持续排出。如小儿哭闹时可在熟睡后雾化
2.3.1.5 病情观察
雾化过程中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液阻塞,立即停止吸入,迅速使患儿侧卧拍背,吸痰,上氧,待症状好转后再行吸入。药物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如发现患儿频繁咳嗽,气促,恶心,呕吐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可采取间断吸入的方法。沙丁氨醇及可比特是β2受体激动剂,极少数患儿可引起面部潮红,肌肉震颤,心率加快,恶心等症状,如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时应尊医嘱立即给予上氧,并做好用氧安全指导,及时观察用氧效果。
3 讨论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使科室治疗疾病的模式转变以预防为主,它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缩短治疗天数,减轻患儿的痛苦,带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长期科学的用药规范,对小儿哮喘的預防和疾病的控制有着深远的意义。护理人员对自身的理论与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通过宣教锻炼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临床科室的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它的开展给门急诊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对医护之间的信任度提升,改善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发展
4 小结
在门急诊哮喘患儿及家属中采取护理干预和进行健康教育对减少患儿的发病率和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医护患矛盾有着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8,3(31):183-185
[2]马珍玉,吴国英,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26
[3]王丽,儿科药理学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