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肠源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2%的囊肿位于脑干腹侧、背侧及天幕裂孔区.CT和MRI显示多为无强化性病灶,误诊率为90.9%.5例薄壁囊肿手术全切除,6例厚壁囊肿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病理检查示囊壁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或复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均为阳性.随访2例部分切除者术后3~4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感染,余10例恢复正常或症状减轻.结论颅内肠源性囊肿多见于女性和成年人.囊肿多位于下部脑干周围.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难与其他囊肿鉴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5例,误诊5例,误诊率25%.本组全部经手术治疗痊愈,其中2例出现十二指肠瘘和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手术是极其重要的.有效地十二指肠引流、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有利于十二指肠损伤愈合。
1 病历摘要  男,19岁.主因突然出现四肢瘫痪16 h入院.病情迅速加重,头部活动受限,转颈困难,声音嘶哑,舌根发麻,吞咽困难,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及持物,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椎体血管瘤病史1年.1年前有类似发作病史,治疗5 d后好转.查体:神志清,被动体位,构音障碍,伸舌、鼓腮不能配合,咽反射消失,抬头、转颈、耸肩无力。
目的 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做初步分析.方法 2004年 2~ 1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 30例患者 (年龄 18~ 60岁,平均 45.3岁 )共行 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固定位置 及方向准确.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室人员所受 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