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服饰的艺术价值

来源 :精品·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刺绣作为一门民间艺术,也是蒙古族民族图案在服饰应用中的体现形式。自古以来,蒙古族的姑娘自幼学习刺绣艺术。刺绣艺术主要是从母亲处学习,并且伴随姑娘的一生。在《蒙古风俗鉴》等众多的文献只能够,有这样的记载,元朝之前古代蒙古族人的生活非常重视刺绣艺术,并且刺绣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关键词:刺绣、蒙古族民间图案、蒙古族服饰
  “服饰”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礼?春秋》篇中,《春宫?瑞典》云辩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在这里服饰值得就是衣服和装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成果,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蕴含。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它以蒙古族的传统精神为内涵,以传统的古典审美思想为支撑,是蒙古族文化的外在艺术形式的表,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反应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展示了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部落、不同时期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体现了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其服饰文化的的独有特色。
  在十三世纪的初期,蒙古族中成吉思汗为首的部门统一了蒙古的诸多部落,并且逐渐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这个词也是从原来的部落名字中演化的,逐渐成为民族的名称。蒙古族的服饰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北方游牧民族活动地区,一些岩画中可以看到蒙古高原上的古代人类,在腰间围有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比较长的羽毛,有些人的臀部有尾饰。通过岩画可以看到,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粗糙的石环和骨饰等物品。通过这些可以说明在很久之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蒙古族的服饰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更加偏向于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能够给人以明朗和愉悦的感觉。同时蒙古族崇尚白色和天蓝色,这些纯净和明快的色彩,如蓝天、白玉、以及绿草等让人体会到自然的和谐。蒙古族服饰的款式,褒衣博带,能够体现出人的形体美,展示蒙古族人的宽厚、粗犷坦荡的性格。
  在蒙古族服饰中,刺绣艺术主要在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位置体现,刺绣中的每种图案都隐含着一种象征意义,如象征富贵、象征生命繁衍不息等,通过不同的题材和造型体现其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在艺术中会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方式。如变化多样的盘长图案和卷草纹等图案融合在一起时,具有吉祥、团结和祝福的寓意;犄纹,寓指五畜兴旺;蝙蝠,象征福寿吉祥;回纹,象征坚强。纹具有太阳转动和四季如意的含义。云纹代表着吉祥如意。鱼纹则表示自由,鹰、虎象征着英雄。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图案象征,如杏花象征爱情;石榴的寓意则是多子;蝴蝶多是指多产的母亲,梅代表美好的祝福等。蒙古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的融合了其他文化,使得蒙古族文化更加的丰富。如,蒙古族对龙凤非常的崇拜,认为龙凤是神物,因此,在很多的服饰、荷包、建筑、生活用品以及蒙古刀等地方使用龙和凤的团作为装饰。在蒙古族服饰中其刺绣的纹样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刺绣艺术和象征手法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图案内涵。在蒙古族的各种服饰刺绣中,蒙古族摔跤服是最具有民族风格和区域特色的,并且闻名于世。在“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汉子们穿的摔跤衣裤,在“班吉勒”的套裤上,绣着龙、凤、虎、象、各种卷草纹样的吉祥图案,威武、古朴,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蒙古族的服饰自然而不造作,朴素而不虚饰,丝线的多彩颜色装饰着蒙古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图案有着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夸张、对比、象征、添加、简练等,丝线、棉线、驼绒线以及牛筋在不同种类的绸布和皮革上使用,根据区不同的用途,进行精美图案的刺绣工作。在刺绣的过程中,其工艺可以分为绣花、补花、盘花、抠花以及混合绣等。通过刺绣制作出精美的纹样,在服饰的任意部位起到装饰作用,使得蒙古族的服饰和刺绣能够完美的融合。
  蒙古族服饰中的图案艺术,通常和本土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承载蒙古族的历史、信念和理想,彰显蒙古族的审美情趣,表现出蒙古族的时代发展、各个阶层的文化和精神,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更加的绚丽多彩。
  在抽象形态塑造的过程中,线面是重要的造型因素,同时是具体形象形态的基本方式,形态的本身具有抽象和形象两个方面,比如盘肠图案的抽象象征是团结,白色的抽象象征是纯洁和吉祥,同时白色有象征自然和人为的和谐,是一种现实形态。此种类型的现实形态能够抽象形态发展的基础。
  在蒙古族服饰刺绣的图案中,点、线、面不仅仅具有几何上的定义和概念,同时还具有视觉上的审美含义。
  这里所提到的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如大点相对于小点来说可能是面,随手绘制的圆点在规范的圆点边则中则是不圆的点,在更为不规则道德点群中则显得很圆,这其中没有几何学上的尺度,只存在视觉上的心理衡量准则。从画面的视觉角度来说,是在其各自的背景和周边关系中体现其形态特征的。点作为最小的单位,通过移动形成线,线的移动形成面,面的移动形成体。通过这样点、线、面的展现,激发人们产生视觉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
  蒙古族民间图案大多数的色彩非常鲜明和浓厚。但是,在每一张团总会存在一个主色调。如蒙古族绣花毡和蒙古包的门帘等其底色大多是淡黄色,和红色的贴花图案形成暖色的格调。牧民的布利阿耳靴子通常是暗绿色,和浅绿色的图案形成一种中性调。此种类型在蒙古族服饰中非常的常见。
  我们平常中所说的主色调主要是指在图案的构成中能够反映出色彩总体的色调。主色调是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有各种区别的热调、冷调、明调、暗调、灰调,或以红色为主的暖调,或以青色为主的冷调等等。
  蒙古族服饰的艺术色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并且不仅仅局限于服饰,同样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蒙古族服饰研究[J]. 岳莹莹.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3(03)
  [2]传统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J]. 曹莉. 内蒙古艺术. 2007(02)
  [3]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的流变因素分析[J]. 常雯婕.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09)
  [4]蒙古族服飾在婚礼中的应用研究[J]. 闫瑾,徐青青.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1)
其他文献
汉语的谓词修饰语有状语、补语两大类,状语在谓词前,补语在谓词后.在语义上,状语和补语与中心词的关系有疏密之不同;状语和补语与谓词的语序与时间顺序有关;在句子最末的补语
近年来,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针对西安地区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相继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重叠所产生的信息传递迟钝、市场反应滞后等问题,改变一些业
摘 要:通过研究蒙古族服饰传承现状,分析其原因,将文化与数字媒体传播相结合,有效发挥教育性传承文化的作用。拾回我们的民族文化,用新媒体交互手段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并且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新媒体;蒙古族服饰;民族文化;媒体推广;文化传承  前言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产物。“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自
目的分析我市2003-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病发现与转归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结核病项目工作年报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料,对200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摄入铜不足或过量,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加速机体衰老。摄取微量元素铜要适度,在补铜时要有科学指导。
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青春敏感期的大学生缺少文学的渗透与塑造,面对各种压力和快餐阅读,其心理素质在不断变化中。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指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理解视角为解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路径,
摘 要:清丽雅致的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曾赞:“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也是景德镇优秀传统品种之一,它与玲珑、粉彩、颜色釉并列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也正是由于青花瓷的出现,才使景德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都,影响并推动世界制瓷业的发展。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瓷;色彩;艺术  清丽雅致的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曾赞:“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近年来,武威市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呈现较高增长速度.1995年,储蓄存款余额为24.51亿元,到2004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8.59亿元,净增54.08亿元,增长220.64%
关联翻译理论是将关联理论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交际过程。在这一理论观照下,英汉翻译实践可以遵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