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所存在并影响它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并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和艺术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教育;职业教育;艺术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55-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壮大。自2000年第一所独立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成立,至2013年,全国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专业点和艺术教育专业点数已超4500个,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约47600个专业点的近1/10,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制约着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改革,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当前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学科化。艺术具有技能展现特征,任何艺术形式都要由艺术家以特定的艺术技能为表达手段,因此艺术专业的教学和艺术家职业养成有很大的一致性。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艺术家的技能表现、艺术形式的外化表达以及艺术类职业的职业能力三者间相互关系认识不够,而把三者之间简单地划等号,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专业课程带有明显的普通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学科化倾向。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有着明显差别。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并非培养专职的社会艺术家,而是培养社会及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艺术专门人才。”因此,现有的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学科化课程体系是不能适应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2.课程标准缺位化。课程标准“是规定各科课程各方面基本要求的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长期缺少具有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课程标准建设也渐受重视,2010年高职高专各教指委启动教学规范研制工作。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稿),其中涉及艺术类10个专业,而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仍没有相应国家教学标准作为指导文件。因课程标准建设滞后,没有较完备的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教学,现在还有一些高等职业教育艺术专业采用原来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者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相关课程标准来替代。没有具有一定普适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用于指导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制约着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实践教学简单化。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课堂教学的素质养成到职业技能转化的重要步骤,各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实践环节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虽然也很重视,但当前的艺术实践教育体现出表面化、简单化倾向。由于对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各高等职业学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在模仿普通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技能练习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主要是针对特定课程或某一课题而进行的实训活动。这类实践教学目的比较明确而单一,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甚至把课堂技法(技巧)练习当作实践教学的全部。这样的实践教学虽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在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养成上力量单薄,难以形成综合的合力,对人才培养起的作用比较有限。
  4.教学管理松散化。教学管理作为有效组织教学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必需的保障手段。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十分重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行开展质量监控与评价,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模式。相比较,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或专业)对教学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明显具有一定差距,呈现出一种松散状态。一是,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或者照搬其他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着难以按部就班“整体对齐”的现状;二是,对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评价标准建设不足,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教学监控缺少有效依据;三是,大多数学生和相当数量教师对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握不准,把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等同于造就职业艺术家的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用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特征类比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学管理的松散无序状态。
  二、对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改進的探讨与建议
  1.构建面向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紧紧把握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改变以艺术学科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需要的艺术技能养成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要对本专业面向的社会职业岗位做详尽的调研,深入了解社会对特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期望和要求。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归纳,根据相互关系归结成几个职业艺术素质模块,并明确模块的具体内容和质量要求,把相应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根据每个模块的内涵重新整合,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素养模块。这样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模块间就有了很强的对应关系,提高了课程与岗位的关联度,实现了学校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2.制定具有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课程标准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对特定阶段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适应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相应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在紧紧把握社会对相关艺术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课程模块的特点,寻找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共同点与相异点,并认真分析、学习群体的整体特征。根据社会对职业的素质期许、课程模块的特点以及学习者的整体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标准,做到“针锋相对”。这样的课程标准才能适应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需要,真正地指导课程教学。   3.建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系统。实践作为检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平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磨炼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由于教育价值定位、形式等因素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在现有的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专业艺术技巧的课堂练习和实训最为常见,也是学习者掌握一定艺术表现手段的必经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练习和实训更多的是针对特定艺术课程进行的较单纯的技巧性训练,对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而言,仅通过这样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教学的最终指向应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而不是简单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表现技能学习的成绩。我们在加强融合、突出素质、协调适度的原则下系统设计,打破有关艺术门类或课程实践环节壁垒,对应于教学模块,建设一批综合性强、能对职业技能进行多维度训练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使之形成完整体系。
  4.完善稳定可靠而又机动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作为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教学稳定有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要在培养的艺术职业人才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这一基础上,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观,吸收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经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规律,以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可持續发展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管理机构的健全、教学制度的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档案的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完善教学管理,提升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教学管理既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充分尊重艺术教育的自身特点,根据不同艺术专业和课程类型进行有适当差别的对待。既要保持管理机制的相对稳定性,又要能根据发展要求适时革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
  三、在改进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模块化课程下的实践,不等同于单纯的模块式艺术技能训练(即“MES”模式),也不是对“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否定。它更强调综合性的职业艺术素养训练,要循序渐进开展,力求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提高学习者综合职业素养。
  2.注重学习者艺术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简单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仅关注于学习者在校期间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还要认识到职业素质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要引导学习者继续学习意愿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使之具有不断完善自身素养的动力和能力。
  3.不断探索教学形式的革新。在常用的主题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之外,不少学校推行“工学结合”、“工作室”等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都很理想,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现有教学模式并开拓更多的教学模式。
  4.积极寻求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要随时关注社会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以及对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的反馈,积极寻求企业行业进入学校参与管理的新模式,根据社会需求持续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2).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加工教材、活用语言和巧设活动等三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In this paper, teaching practice, introduced the processing of textbook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江西省金溪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共计10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将其采用数字表抽取
开拓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构建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平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探索微博发生作
G银行2008年引入新加坡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贷工厂与传统信贷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信贷工厂是模仿工厂,将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分为前中后台并整合在同一部
【正】 这次未到广州以前,早就听说,近几年来这边对于各种音乐工作曾经不断展开过许多次热烈的争论,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却还没有得到解决。当时,我还不完全了解这些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1周前因工作劳累及着凉出现全身不适继而发热伴咽痛,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为进一步治疗入院。入科后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复方麝香注射液10ml
我科采用的空管药物治疗根尖周炎方法,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正】 日本勤劳者音乐协议会代表团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一行八人,由日本著名音乐评论家山根银二率领,于2月25日下午到达北京。 在京期
【正】 天津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歌曲月刊《群众歌声》为了推荐新歌,活跃群众音乐生活,于6月底在青年宫广场举行了群众歌声晚会,有三千多观众欣赏了这个晚会。 在音乐会上演唱了
当前,全社会已初步形成了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命,这也是时代背景之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中,是高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