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阐释>>
  人教版必修1“表达交流”板块要求高一新生具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对“触动心灵”认识不够,写人要么浮于表面,千人一面,要么写不出人物的真性情、独特面,既无法感动自己,更无法感动他人。学生不是情感麻木,而是没有掌握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技巧。
  范文例举
  凌乱的头发
  杨静仪 (武汉市十一中)
  我的父亲总是不修边幅,留着一头凌乱的头发。为此,我非常生气,总认为他没有形象,丢了我的脸面。我每每没好气地告诉他:“爸,你把你头发弄弄,不要那么邋遢。”父亲却总是这么回应我:“天天做事,弄得灰头土脸的,有什么好弄的。”直到那次目睹父亲为我缴学费,我才懂得,父亲的头发,是因我而“乱”!
  那是我第一次踏进高中大门的时候。中考后,我的分数和一中录取分数线差几分,又因为家境一般,我想我上不了一中了。原打算让父亲帮我交巨额择校费,但看着他因操劳而憔悴微驼的背影,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一天吃完晚饭,父亲突然对我说:“明天早点起床,我们去一中报名。”我很惊讶,似乎也明白父亲最近的忙碌肯定与我读书之事有关,但当时只顾着自己开心兴奋,根本没有细想父亲的艰辛。
  第二天一早来到学校交费处,人很多,也很挤。父亲想让我跟他一起往里挤,好快点为我报上名。我看着拥挤的人群,闻着因拥挤而散发出的汗臭味,一股无名之火蹿上来,就冷冷地对父亲说:“要挤你自己去挤,我才没有那么低素质!”父亲瞪了我一眼,只身往里挤。
  我站在旁边的树阴下,无聊地等了好久,终于看到父亲从人群中挤出来,手里拿着一张薄纸片,脸上满是笑容。可能是真的太拥挤了,父亲早晨出门时整理好的头发完全凌乱了,几根头发沾着汗水贴在额头,两鬓上方的头发更是没了形,有的贴着头皮,发尖处的汗水清晰可见;有的往上翘着,像是要逃离父亲的头皮。我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自己欠父亲太多了。
  其实刚才我站在树阴下,已经看到父亲是如何拼尽全力往里挤的。他手里攥着一大沓钱,把手伸得长长的,像是要兑大奖的样子,仿佛稍迟一秒,那个大奖就会与他擦肩而过!好不容易挤到收费口,他努力露出笑容,迅速地把手上的钱递给对方,用轻柔的语气说着话,眼睛盯着验钞机!是的!他始终努力堆出笑容,看着他在家里数了无数次的一大沓钱不到20秒经过验钞机再进入他人的抽屉;他始终努力堆出笑容,毕恭毕敬地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一张薄纸——那上面已经写着我的名字,是我的入学通知书;他始终努力堆出笑容,小心翼翼地拿着那张纸,仿佛抱着一个新生的婴儿;他始终努力堆出笑容,连脸上的汗珠也忘记擦拭,早晨整理好而现在已凌乱的头发更不去理会!
  是的,那张薄纸的确是父亲的新生婴儿,那头发因这个新生婴儿而凌乱!现在我才明白,父亲曾经也帅气过,父亲曾经也能吸引无数少女的目光。只是,现在有了我,有了不争气的我,父亲的头发才会越来越凌乱。看着父亲满脸的笑容,我粗声粗气地说:“快回家,热死了!”心理却暗暗发誓:三年后的今天,我一定要让父亲穿戴整齐,带着我,光荣地踏进更高的学府!
  此后,每当我感到学习吃力时,每当我贪玩、懈怠时,我就会想起父亲那沾满汗水的凌乱的头发,我就会倍增勇气,鞭策自己,告诫自己绝不能辜负父亲的希望!
  [范文解析]
  此文所叙内容应是日常生活中再真实不过之事,很多同学也有类似经历。作者是如何把常见之事转化为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的呢?
  这篇类文的“触发点”是“父亲凌乱的头发”,丰富这个触发点的细节是“沾着汗水,没有了形状,满脸笑容”,为这个触发点设置的生活场景是“父亲为我读书报名去挤着缴费”,全文背景是“中考失利,家境一般,父亲平时不修边幅”。在第4段中,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强化了“凌乱的头发”这个触发点。5、6、7段则是综合多种表达方式来写“我”对“触发点”的感受。
  全文通过背景粗线条勾勒出父亲为“我”上学而不辞辛劳的形象,再紧紧围绕着触发点细节的对比——整齐的头发与凌乱的头发,沾着汗水、劳累的形象与满脸笑容的形象——自然地塑造出一个时时刻刻为孩子辛劳付出的父亲形象。有了这个形象,“我”的感受显得自然,全文情感的抒发也就自然而真实,有感染力。
  [类文生成]
  写人类型记叙文的宗旨是通过写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或片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爱憎之情。换言之,塑造人物形象是此类记叙文的显性目标,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爱憎之情是其隐形目标和终极目标。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塑造一个“对子女关怀备至的父亲形象”,这是此文的显性目标,也是读者读完此文能感受到的。而“抒发子女对父亲的敬意以及对父爱的怀念”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才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终极目标。如何通过写人来抒情呢?情感又该如何表达出来并感染读者呢?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谈谈相关技巧。
  首先,要找到并确认一个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应该是最能激起作者情感的地方。任何人回忆往事,都能找到某个记忆深刻的瞬间,也许事情的原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但那个瞬间绝不会模糊。这个瞬间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他们往往具备片段、局部、零碎等特点。总之,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可成为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背影》一文中,“父亲的背影”就是朱自清先生写作此文的触发点。
  其次,丰富这个触发点。所谓“丰富”,就是让这个触发点通过细节表现出来。有了细节,触发点显得更加立体,这些细节往往能加深文章情感的抒发,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背影》中,“肥胖”“蹒跚”丰富了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显出父亲翻越月台之不易,顺理成章地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再次,为这个觸发点设置一个生活场景。即这个触发点的发生情况: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这个生活场景当然也可以虚构,但又必须具备文学上的真实性。它是文章情感产生的土壤。《背影》的生活场景就是“在南京火车站,儿子北上求学,父子即将分别之时,父亲翻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有了这个场景,《背影》的情感就有了落脚点,也更显得真实。
  最后,为这个场景设置背景。生活场景有了背景,才会使情感显得更加深沉。《背影》中“祖母离世,父亲赋闲,光景惨淡”这一背景使文章一开始笼罩上悲凉的色彩,也使读者感受到困境中父子相濡以沫的不易。这些,都使《背影》的情感更加深沉,更加动人。
  弄清这一脉络,我们就可以吸收转化,在写作写人类型记叙文的过程中也可如此构思。有了清晰的构思,就很容易把日常生活中打动我们的细节转化成文字,而不再陷入“生活是生活,文学是文学”的困境。
  当然,这些技法只是写人记叙文的基本方法,要想把这类文章写得出彩,还有一点值得高中生借鉴:写触发点时,可以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强化这个“触发点”,并写出“我”对“触发点”的感受,使情感更加集中。《背影》中对“触发点”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父亲翻越月台的全过程,并用“两次流泪”来强化对“背影”的感受。
  [有感写作]
  请以“那一次”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求同高考。
  [题目解读]
  题目其实是一个半命题,写作触发点就是我们要补充的内容。如“那一次偶遇”“那一次送别”“那一次争吵”等,写作时一定要用细节丰富这个触发点,并为之设置一个生活场景或故事背景。
其他文献
科学推动技术,技术调教理性,一波又一波潮流汹涌袭来,终于冲垮了人们心中最后的侥幸。  就在数据买卖宣告合法化的那一年,我敏锐地察觉到了机遇,立刻投身到数据保护生意之中。  事实证明我没赌错,没过几年我就赚得盆满钵满,并在行业整顿之前洗手上岸。短暂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了不少异事奇闻,在这方面,我们和律师颇为类似,都是跟人心的阴暗面打交道,怪事看多了倒也不觉得惊讶。不过有件案子,至今我还印象很深,在此
美娜  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这是我最喜欢的音乐。  我慢慢睁开眼睛,美娜已经把我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边,餐厅飘来了她最拿手的蔬菜沙拉和麦片粥的香味。  我走进洗手间,一如既往,牙膏已经挤在了牙刷上,我刚刚拿起牙刷,身后就传来美娜美妙的声音:  “还有二十五分钟您才出门,您还有时间洗个澡再吃早餐。”  我把牙刷塞进嘴里,没有抬头,边刷边说:“我现在懒得洗澡。”  “今天您是去见公司的大客
田海龙,男,山东高唐人,九三学社社员,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于同年到四川工作创业。目前任成都哈哈曲艺社社长、中国曲协会员、四川省曲协理事、成都市曲协副秘书长、四川省青联委员、山东省驻四川青联常委等职。其本人及表演创作的作品曾荣获第三届巴蜀笑星比赛新秀奖、成都市中青年表演大赛银奖、深圳鹏程杯相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除在相声领域颇有建树外,田海龙老师曾是三星、索尼公司的专业培训师,是西南最专
文题之谓好书,乃《中国文人画史》,著名画家、艺术史论家卢辅圣著,新近出版,六百页的大部头;我的纽约之行,是利用春假去买书看画。最近写作元代山水画的话题,涉其主流文人画。虽说收集的资料不少,但中文版新书不足,难以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前沿。正此时,卢先生的皇皇巨著问世,我急忙上国内网站求购,不料尚未上架。所幸卢先生及时越洋快递赠书,并题签,方能先读为快。  与读书相伴,我也需阅读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真迹
“‘保护者’?你确定,这不是对我们的嘲讽?”  琼沙岛的海,像天空一样,总那么清澈。  琼沙岛的天空,则像海一样,一年到头都是水。  一分钟前太阳还火辣地烤着大地,转眼间,上天便如翻了脸的情人,将愤怒和委屈倾洒而下。  马路尽头出现了一个黑影。在密集的雨点中,飘摆的衣襟似被无情地鞭打着。圆睁的双眼、扭曲的面型、手臂上暴起的青筋。是一个青年在狂奔。他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妖魔追着。  一下巨响划破长空,青
人潮拥挤,我想抓紧您。  伍  X中有一位名师,物理教得极好,几年来教学成绩均独占鳌头。九月一日,我在逼仄的人群里挤得面红耳赤,总算探到一句:“同仁,物理名师今年教哪个班?”答曰:“老谢教咱们班。”  您于午后到班,众人皆盼。其人短小精悍,眉目清癯,有白霜现于脑后,年歲不清。着一袭布衫,走路虎虎生风,有抚卷吟诗之气。“好”您拍拍巴掌,“我姓谢,教大家物理。”您像说一个密码一样,颊上跃出两个浅浅的酒
1. (1) D。 “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震惊,不能作名词。  (2) C。 丙句中“沦为博彩网站洗钱平台,单店日洗钱50万”是引用某个标题的一部分,不是文章,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2. (1) D。 “倍受”指加倍受到、格外受到,它的使用往往需要前提,即跟原有的情况相比程度更深。句中“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和喜爱,并无原本的情况作对比,所以此处应改为“备受
中国外卖市场用户规模已达6亿,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大街小巷。送餐员最忙碌的时候是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但是,这种集中的忙碌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安全问题。  送餐平台对配送时间的考核相当苛刻。如果送餐员迟到,不管是因为商家的出餐速度还是路上发生了意外状况,一律扣掉这单运费的三分之一;送餐员如果被用户投诉,还可能倒贴。有的送餐员为避免超时送餐被投诉,争时间,抢速度,无视交通规则
9月20日至9月21日,为期两天的2014未来科技大会在上海顺利举行。此次大会包括主题演讲、银河奖颁奖典礼、产品展览、作家签售会和科幻世界创作笔会等活动。  关注我们的读者一定知道,杂志对这次大会进行了大力宣传,使此次未来科技大会日程一公布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9月20日上午,期待已久的“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第25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协、中科院支持,科
1  今年是《科幻世界》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编辑部约我写一篇纪念文章。应承之后,我才感到为难,不知道写些什么好。我是一个资深科幻迷,但出道当作者却很晚,2010年之后,我才开始科幻写作,入行八九年,发表了若干毁誉参半的小说,出过几本销量平平的书,蒙读者和编辑不弃得过两次银河奖,创作之路走得普普通通,写出来想必读者也没什么兴趣看。  而且说句老实话,我近几年的创作也陷入瓶颈,有时候一年发表不了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