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上空的鹰和龙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阿希斯·南迪把西方描述成印度熟悉的敌人,不管受到欢迎还是憎恨,西方的影响是明显存在的,而且受到激烈争论。但是对于深刻塑造印度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文明和文化影响——中国,印度国内几乎没有什么争论。中国的影响是显然存在的,尤其是通过印中之间的众多比较。如果说西方是印度熟悉的敌人,那么中国就是与它重叠的影子。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设想组成一个亚洲联盟,印度和中国是其中的两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于1949年12月30日予以承认。当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要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给予印度时,尼赫鲁拒绝了,后来这个席位给了北京。尼赫鲁把联合国给印度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行动看作反华之举,最近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普拉卡什·卡拉特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印度与美国之间的核协议是包围中国的一种手段。
  当中国转向国家指导的资本主义、从而震惊了世界时,这场地震在印度也产生了余震。印度的左翼和右翼都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仿效。西方的现代化可能让人恼怒,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可以接受的。邓小平于1979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于1991年也这样做了。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1997年宣布其理想的预算时,为证明其改革计划的正确性,他引用了邓小平的话“发展是硬道理”。奇丹巴拉姆摸准了政治脉搏。想象一下吧,如果他引用撒切尔夫人或世界银行一位欧洲或美国经济学家的话,他会引起多大的政治骚乱啊。也许预算本身会被拖延,就像目前的核协议一样。
  1997年至2007年之间,变化不大。辛格总理要求其助手广泛宣传中国总理温家宝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在最近于新德里举行的印度经济峰会上,奇丹巴拉姆称赞中国领导人有能力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在乃堆拉山口,国防部长安东尼对印中边境中国境内明显占优势的基础设施感到惊讶。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巴塔查尔吉直言不讳地表示,在西孟加拉邦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灵感来自邓小平。印度共产党高级官员西塔拉姆·耶丘里表示:“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
  显然,中国在印度具有相当强的软实力。除了宝莱坞电影以外,很难想象印度在中国具有类似的影响。中国和印度的现代化是互相补充的。印度实行了政治民主,中国则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实现工业化并提升自己的地位。
  中国对印度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如果说印度实现了政治现代化,那么它可能也会受到激励,实现经济现代化。由于印度政治阶层和同路的知识阶层总的说来思想僵化,至少有一个国家的经验他们愿意学习。这不是坏事,但是印度没有必要被中国的光芒所震慑。
  
  点读:印度与中国同为亚洲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同为“金砖国家”,的确有一定的可比性。也因为如此,“龙象之争”一直是世界热议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印度能否赶超中国,也关心中印发展方式谁更有潜力,两国国内国民尤为关注。但正如温总理说的,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携手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必为未来大势。
  
   (摘自:《印度时报》 编辑:何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