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等方面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确实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关键词】实验; 观察; 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观”是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舌尝。“察”就是考察、了解事物,是用脑积极思考、分析。因此观察不仅要会“观”,还要会“察”,才能有所收获。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物理实验更是如此。通过观察获取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兴趣
  为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物理现象的条件,生动的演示实验可以象磁铁吸引铁般地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先做“筷子提米”实验,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诸如筷子为什么能把米提起?用什么质地的杯子最好?塑料筷子行吗?学生带着诸多问题听讲,就会保持浓厚的兴趣而进行新课学习。在讲《大气压》一节时,先将较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一半深处,试管倒置后,当学生看到较细的试管没有掉下来,反而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即甚感兴趣,总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使试管上升,从而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学生看到奇怪的现象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但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学中具体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做有趣的物理实验,介绍物理学前沿知识及科技、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等。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布置观察作业,并在课堂上讲评观察结果,由此来不断激发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再则还应协调实验室的管理等,尽可能为学生观察研究提供便利。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条件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次实验后要完的任务和目的。观察要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否则学生就会只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
  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1、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2、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3、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1、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2、初始阶段水温有什么变化?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3、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4、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3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注意力往往会被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因此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观察,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3.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捕捉它们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对于常用的仪器仪表,如刻度尺,电压表等,该仪器仪表测量什么量,用什么单位,刻度的最小分度,量程,零刻线以及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以便准确掌握该仪器仪表在实验中的使用。
  3.2按程序观察:许多物理实验,不仅使用仪器仪表多,操作步骤也多。教师必须交待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严格按程序进行观察。例如用液压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时,在金属盒的橡皮膜上用不同的力压让学生观察压强计上液柱的变化,然后把金属盒放入液体内不同深度,让学生观察金属在不同深度时和金属盒有同一深度但处于不同方向时压强计液柱的变化情况。在实验中经常性地这样引导学生按程序进行细致周密的观察,将会使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3重点观察:即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分哪些是应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在观察物质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提纲确定观察的重点项目;在观察装置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优先观察核心部分;在观察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操作进行重点观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图表模型时,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或部分,不受无关现象或部分的干扰。如托里拆利实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竖直管中水银柱高出槽中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此时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管中水银多了一些,水银柱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然不变,这表明与管的直立或倾斜无关。还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那就换用两只内径不同的装满水银的玻璃管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是同一个数值,这表明与管的内径无关。可见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此实验表明作用在管外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有时靠一次观察,即使非常专注,也未必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事物发展过程长而复杂,就必须多次观察了解。
  3.4强调观察与思考并用:观察和思考密不可分。正确的观察是科学思维的基础,而严密的思维又是进行正确观察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要强调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应尽量避免学生跟着老师进行被动的观察。此外,还要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要认真、细致、深入观察。在实验观察中,要做到眼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物理学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对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发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归纳如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实像,f2f,幻灯机;u=f不成像;u  4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在物理实验中,要从物理现象中获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有周密的观察计划,没有周密观察计划就没有科学的观察顺序,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学生在开始观察时,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因此,要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确定好观察对象,拟订出常规观察项目和特殊观察项目,明确观察要点。否则,纷繁多变的物理现象瞬间消逝,如同过眼烟云,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5指导学生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培养观察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适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启发他们练习应用物理规律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如学完“电功率”后,让学生回家注意观察两个额定电压都是220 v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为什么额定功率较大的灯炮的钨丝较粗?为什么灯丝被烧断通常是在开灯的瞬间?为什么烧断的灯丝重新搭接后灯泡会比原来更亮?再如在乘公共汽车时,只要稍加留意观察,就会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许多有趣的物理问题:汽车突然起动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后倾?而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什么又向前倾?路旁的树木、房屋为何总是向后退?在车未停稳前为什么要严禁乘客下车?为什么汽车在上坡时司机要将速度减慢?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物理问题。可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华芬主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N种方法》. 吉林大学出版社
  [2]宋学庆.《中学物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第4期
  [3]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学手段上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另外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交际环境;思维空间;课堂教学效率;建构认知 The role of multimedia Engli
期刊
【摘要】厌学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是目前农村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文旨在对这一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对策  求知、培养能力、学本领是当今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作为学校的教师理应给予他们积极地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在农村,随着打工热潮,“留守儿童”普遍成为社会、学校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作为学校的教师理应给予他们积极地关注
期刊
【摘要】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成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因为它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More readingfondle things to know  Liu Huigang  【Abstract】Writing i
期刊
作者简介:杨通志,贵州省铜仁市坝黄逸夫中学副校长。  【摘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建立和维护稳定而长效的机制,省政府特行文实施教育“9+3”计划,确保初中毕业生接受三年(高中或职中)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教育;改制  为了保障民生,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普九成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建立和维护稳定而长效的机制,省政府特行文实施教育“9+3”计划,
期刊
【摘要】通过开展办手抄报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所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对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多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办手抄报,在生活中寻求学习语文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主要体会如下:  1在办手抄报中提高鉴赏能力  我认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晴天靠他们撑起,他们是创造者,他们是人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他们成绩提高了,也就是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了他们将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年青、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途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行行爆发户日益增加,广大农民工经济收入非常可观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在教概率内容、统计计算、象形统计图等课时多次采用这种教学形式。我想小组合作探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利,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应适时提倡并采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Yang Hailiang  【Abstract】Content in mathematics te
期刊
【摘要】“政治课五促进高效教学模式”,即把一节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五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各具功能,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优化,以此促成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模式  “政治课五促进高效教学模式”,即把一节课分成相互联系的五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各具功能,真正实现每个环节的优化,以此促成政治课堂的高效率。  1新课导入求新  新课开讲,以情境创设巧妙引入,方法简便易行,而又容易操作。一般来说,
期刊
作者简介:赵粉香(1968.10-),女,小教一级,曾多次被炎方乡政府评为“先进教师”,“三八红旗手”等;被沾益县团委评为“优秀中队辅导员”。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文章提出了一些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儿童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