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的价值引导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青年   “圈层化”   文化资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个体成长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力量。青年网络流行文化作为影响青年价值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呈现出“圈层化”的特点。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背后的文化资本逻辑


  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文化资本以具体化、客观化和体制化这三种形式存在,并且与人力资本、产品文化和文化制度相对应。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是具体化文化资本下青年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有效渠道。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是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的,以人的精神和身体为基础长期积累并长期存续,它包括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能、个人举止以及对成功机会的把握能力等,积累过程十分漫长,极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最终也只能体现于特定个体身上,无法通过具体的手段实现传承,通俗来说,就是每个青年所展示出来的个性化特点。人的社会化本质属性决定个体价值要在社会化交往中实现,传统社会中,社会交往受时空限制较大,往往以局部小圈子为限,很难形成相对集中的圈层,个体和个体之间缺少互联互通。而在网络时代,时空限制被消弭,“网生代”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更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自身个性化特点得到社会层面的确证与肯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这些共同点会不断凝聚和放大,形成自我价值的群体性体现,并最终以种类繁多的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类型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吸引与凝聚着拥有相同或相似具体化的文化资本的人群,进而不可避免地形成“圈层化”现象。对于青年个体而言,这种“圈层化”就成为实现自身价值诉求的一个有效渠道。
  “圈层化”是客观化文化资本下青年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式。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指存在于客观的文化载体中的文化资本形式,具有显性的可以保存与传承的客观形态,例如文学作品、文艺创造作品等。在网络社会中,各种网络文化产品就是一种具体的文化资本表现形式,更是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的文化认同。对于网络文化市场来说,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而大跨度地跨越圈层以及创新试错的成本比较高昂。既然网络将不同受众凝聚于对应圈层中,以特定“圈层”用户需求出发,那么在既有圈层中的高熱度题材和类型中深耕题材内容,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商业策略。同时通过此类体现圈层文化的客观文化产品形式,会不断引导和加深圈层中的文化认同度,并促使该文化圈层更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加大客观文化资本的投入,进而生产创作出更多文化产品。这种“圈层化”的文化产品需求和其客观化文化资本生产的互相促进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的自然选择,客观上助推了“圈层化”。
  “圈层化”是体制化文化资本下影响青年网络文化交往方式与喜好的重要因素。当文化资本以体制化的形式存在时,更多时候是将个人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从这一意义上讲,制度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形态文化资本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其中文凭是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典型形式,不同“圈子”形成不同的文化,可见,因为圈子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亚文化类型,成为青年网络文化交往方式和符合自身喜好在选择上的主要导向。同时在此基础上,当代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制度除了国家自上而下的相关规章制度外,以当代青年为主体的网民还自下而上地形成了一套具有网民自组织性的网络文化评价制度,例如“点赞”“打赏”。网络文化机制与社会经济资本密切相关,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非常明显。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二重性影响


  严格来说,“圈层化”只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其本质是具有某种特质的群体性集中,是中性的,没有优劣好坏差别,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年轻人是否“圈层化”,而在于“圈层化”如何影响青年的价值观。当前,“圈层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体现出二重性影响,即孤立封闭的圈层与开放有序的圈层。
  孤立封闭的圈层。如果特定圈层内的青年要把所谓的圈层看作一堵密闭墙,将自己封闭起来,为了体现特色的纯粹性和完整性,不断强化圈层外部的壁垒,那确实有疏离现实社会的可能,进而对生活和个人发展产生很多消极的态度,不利于人社会化本质的实现。特定的文化和思想会在封闭的圈层中不断凝聚,缺少更新,拒绝接受改变,会逐渐出现群体性僵化以及文化排他性,导致圈层内的青少年只认同自身的圈层文化,甚至用以区隔自身和外部的人与事物,造成思想和行为的范围局限,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价值观失衡问题。
  开放有序的圈层。该类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呈现出包容开放自信的状态,青年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并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在保有自身圈层的独特性和标志性的基础上,希望实现个体兴趣的放大化和个人与社会的连通性,主动通过这个圈层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圈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也对社会产生积极效应。这类青年将自己的圈层与其他圈层和整体社会相连,实现不同圈层的有效重合,形成复合圈层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层次,成为青年网络流行主流文化的有力补充。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现象的价值引导:融圈、破圈、出圈与扩圈


  主流价值观要主动融入不同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发挥向心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不同网络流行文化圈,使其成为各圈层的核心文化基因,同时成为可以包覆所有文化圈并支持个性发展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注意,主流价值观在积极融入时要充分认识到“后喻文化”的作用,即当下在知识的流动与生长突破时空限制、信息壁垒被打破的时代,知识权威逐步消解,长辈往往需要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因此,要防止权威化灌输,避免生硬地说教,而要凝聚青年、引领青年。
  社会和家庭要敢于打破传统文化圈层界限,充分了解信任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选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细胞,也是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依托,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和家庭应该在遵循基本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和理解青年对网络流行文化的选择,对不合理和不正确的文化特性、价值理念要坚决抵制、及时引导。正确对待多样性的亚文化圈层,拓展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交流空间,打破传统与现代、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圈层化”隔阂,实现线上浸润和线下引导的有机结合。
  青年要敢于“出圈”,发挥主观能动性。青年不应被禁锢在现有圈层内,而要勇于跳出现有的圈层概念,去涵盖更多圈子,主动打破隔阂、寻求融合。青年扩圈还要跳出网络的时空限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中利用“圈层化”特质,实现文明的交流互动。
  文化规则和产品创作要坚持品牌化发展,扩大“圈层化”影响,发挥传承作用。网络文化市场要勇于创新突破,走出已有文化产品生产的既定圈与舒适圈,用青年喜爱的语言范式讲好中国故事和青年故事,走内容为王的道路,避免同质化、单一化发展。在充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具有时代影响力的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品牌。
  【注:本文系2019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一般项目“当代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研究:基于文化资本视角”(项目编号:19YB071)和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2019年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JSFZ19-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②薛晓源、曹荣湘:《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琳
其他文献
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中,蕴藏着民族生存的密码,依生存环境及文化基因而形成特定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西方侵略引起民族生存危机时,民众生活与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贸易大市场相
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用,以及处理各种工作关系中会发生失误。失误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偏见是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偏见,就是持有者所固守的、不符合实际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观点。这里特别强调“固守”,因为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出现偏离实际的不正确认识是经常出现的事,但只要能够根据事实和别人的正确意见及时加以矫正,认识偏差就不能说是偏见。偏见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固守”,不肯接受别人的正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群体若以工作与收入划分,大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群:高收入、高消费的一线城市青年;青年“白领”群体;高校毕业的“宅家啃老族”。超前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年的
文章基于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广泛应用,介绍了位置检测系统在使用中的维护和常见的典型故障实例,以便更好地维护位置检测装置,排除其在数控机床电气线路中引起的故障。
1生产工序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1)车工工序1)加工接头零件时常会发生退刀槽、清根槽超宽.其主要原因是选用的切刀宽度超差,或套外螺纹时板牙的倒角过大.
民以食为天。菜市场是市井文化的集散地,是链接生活和交融文化的场所。活色生香的菜市场,承载着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寄托,治愈着人们的心灵。吆喝声、剁肉声、熙攘声……看似喧闹,却处处氤氲着热腾腾的烟火气,蕴含着一座城市的岁月积淀和脉脉人情。  传统印象中的菜市场,常被贴上“脏乱差”标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互联网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菜市场已经不适合当前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边是传统菜市场中的“邻里
在“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下一步高校发展
批发市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现我国批发市场的现代转化,需要推动批发市场经营管理的现代转化,促进批发市场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现代转化,加大批发市场从业人员的教育
文化需要是人民群众在消费物品与劳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的内在渴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历史变迁表明,社会发展决定了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学科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等特点,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一批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