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其发病规律,科学地提出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杨树烂皮病;病因;规律;综合防治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国内外杨树生长期内常见的一种病害。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柳树、械树等,常引起杨树枝干大量枯死,嚴重地块死亡率可达90 %以上,给林业造成重大损失。
  1 病原菌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其无性型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孢菌巾子囊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子囊壳直径350~680 μm,高580~896 μm,未成熟时为黄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孢子4~8枚,2行排列,单胞,腊肠型;大小为2.5~3.5×10.1~19.5 μm。分于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形,孔口突出寄主表皮而外露,分子孢子器直径0.89~2.23 μm,高0.79~1.19 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大小为0.68~1.36×3.74~6.80 μm。病原菌为污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金黄壳囊孢菌,该菌一般以无性阶段出现。
  2 杨树烂皮病的表现类型及症状
  杨树烂皮病表现为干腐型和枯梢型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于树干,大枝及枝干分杈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斑,略为肿张,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有水渗出.以后病斑逐步失水,有时深可达木质部,病害造成的溃病斑常环绕树干.破坏了输导组织,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干枯。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针状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水湿条件,从分生袍子器内长出先白后黄的分生孢子角,当病斑没有围树干一周时,如果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利,则病斑周围长出愈合组织,阻止了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后期在已死亡的病部可长出一些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幼枝或大树的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红色。病斑迅速扩散,枝条很快死亡,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在枯死的枝条上形成很多的分生孢子器和小而密的子囊壳。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引起,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半孢菌,并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在黑龙江省主要是无性型分生孢子,分子孢子器呈不规则形状,埋生在孢子座内,黑褐色,多室或单室。分生孢子器中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气流传播,有性型在黑龙江省比较少见。
  3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皮中连年存活生长。该病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以春、秋两季发病为重,5~6月是病害盛发期,7~8月下旬盛夏期发病缓慢、8月下旬~9月中旬为第2次发病高峰。但轻于春季,9月下旬停止发展,4月下旬9月初形成分生孢子。5月中旬~6月下旬产生量最多。分生孢子角在雨后或潮湿天气下更多,借雨水溶开孢子角后,孢子可借风、雨.昆虫、鸟类传播,从死皮侵入定居潜育;病菌生长温度为4 ℃~35 ℃,以25 ℃为最适。子囊孢子在6月下旬~9月初形成。7月中旬达到盛期:7月中旬~8月中旬进入放散孢子盛期,靠风力传播。
  4 综合防治技术
  4.1苗木检疫
  把好造林苗木检疫关,不用带有病斑的苗木造林,不署从带有病菌的圃地调苗。
  4.2林业防治
  4.2.1选育抗病树种育苗和造林应当通过实际检验来’适合当地生长的选择抗冻、抗日灼。抗病虫杨树品种,不要盲目推广某一杨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2.2插穗消毒插穗扦插前,用0.3 %的高锰酸钾或1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扦插。
  4.2.3提高造林质量尽量缩短苗木存放时间,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应做到当天起的苗当天栽完,以免失水而影响缓苗。栽树抗穴要达到足够宽度和深度,栽植时在坑里填一锹鲜土,以保证苗根底面与土壤紧密接触。填土要踩实,防止悬根影响缓苗和生长。
  4.2.4平茬新植林和2年生以内幼树如发生杨树烂皮病时,建议采取平茬措施,将病株贴地面割断,使其重新发芽后再实施防治。
  4.2.5营造混交林面积较大的成片杨树林,每隔一定距离(200~400m左右)设置刺槐或榆树隔离林带,具有阻碍病菌传播的作用。小片杨树林.也可以在其周围设置隔离林带,成林后要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清除衰弱枝,重病株要及时清除掉,以减少侵染源:防风林应设计营造半透风式结构,迎风侧栽植小灌木:
  4.2.6合理整枝修枝应选择在冬季进行,尽量避免雨季修枝。不留残桩。
  4.2.7树干涂白城乡绿化及公路林,初冬应涂白以防冻害及日灼。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15 kg、硫磺粉或退菌特杀菌剂0.5~l kg、水40 kg,并加入适量纤维素和食盐,以增加附着力。
  4.3化学防治
  4.3.1涂干5月、9月上旬,用小刀将发病植株的病斑刺破,刮除有病的皮层组织,一直刮到病斑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然后任选下列一种物质涂抹:松焦油柴油(1:1)、沥青。3~50 Be的石硫合剂,不脱酚洗油。涂药5~7 d后,创面涂50~100 ppm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也可在病斑周围涂福萘液40 %福美砷50倍液中混加50 mg/L萘乙酸),能明显提高病部周围组织的愈合速度,降低该复发率,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4.3.2喷干 在5月、9月上旬可选用10 %双效灵水剂10倍液、7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30 %福美砷可湿粉剂100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倍液、2
其他文献
针对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多项具体的解决对策,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造林质量提高取决于各项技术环节,其中包括:整地,选择苗木,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补植与抚育及幼林保护等等。
摘 要:本文从杞柳的栽植时间、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杞柳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杞柳;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杞柳为杨柳科多年生落叶丛生灌木。高达3 m。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萌枝叶有时3叶轮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 cm,宽  1~2 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上部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北方淡水养殖;问题;发展对策  北方淡水养殖的发展历史并不算短,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速度一直不是很好。但是,相关研究者在研究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时,还应该注意到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
摘要: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兴隆林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幼苗;培育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旱耐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套操作性
摘 要:本文对兴隆林业局太平苗圃的生产工艺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对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兴隆林业局太平;苗圃;生产工艺  1 苗圃在育苗生产各阶段使用的不同生产设备  1.1整地 兴隆林业局太平苗圃多是秋季对选定的育苗用地进行整地。普遍使用农用三铧犁或五铧犁翻地, 再用旋耕机或圆盘耙进一步粉碎土壤。如果是对原有苗床进行整地, 多是直接使用旋耕机将苗床土壤整松。此外还有专用于平整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以呼吸困难,甩血条为特征。多发成鸡,死亡率高达25%。近几年多有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摘 要:本文简要讨论稻曲病发生条件原因、危害症状,措施上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稻曲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稻曲病又叫稻绿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收果。是杂交水稻穗期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杂交水稻种植区均会发生。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种植优质化,粳稻化,大穗化和密植品种推广及氮肥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呈加重趋势。根据田间调查,稻曲病发生后,轻的每穗病粒1~5粒,严重的达10~30粒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积极发展造林事业,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
云杉是我省重要的造林与绿化树种,经济价值较高。本文针对云杉大棚育苗过程中营养土配制及做床,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及苗期管理等各技术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