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分析

来源 :大家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93.75%(15/16)、淋巴瘤92.31%(12/13)、转移瘤100.00%(12/12)以及淋巴结结核88.89%(8/9)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均高于CT(P<0.05)。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最重要检查手段之一是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将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的小及位置能清晰判断。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ethods and results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lymph nod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lymph node who were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ultrasound and 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in diagnosing inflammatory lymph nodes 93.75% (15/16), lymphoma 92.31% (12/13), metastases 100.00% (12/12), and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88.89% (8/9) Sex are higher than CT (P <0.05). Conclus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detecting tuberculosis of the abdomen lymph nodes is ultrasonography. Ultrasonography can clearly identify the number of enlarged lymph nodes, their size, size and location.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案分为两组(各38例)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术后瘢痕组织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对其采取超声(超高频和高频)进行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术后瘢痕深
目的:探讨在诊断外科急腹症的过程中造成误诊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外科急腹症诊断并出现误诊的患者当中选出39例,对
目的:结合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组,60例先兆流产孕妇为观
目的:研究生化检验中导致结果异常的因素,为提升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在2013 年进行生化检验的资料,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结果:影响生化检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
目的:探讨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014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0名患者病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B超和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15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
目的:观察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6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所有患
目前,世界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例如PCR技术、蛋白芯片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缩短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时间和质量,促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发展. 但即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