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诊为脑瘫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两姐妹(附视频)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摘要

两姐妹因运动障碍就诊。姐姐,16岁,运动发育落后16年。妹妹,5岁3个月,运动发育落后4年10月。姐姐于新生儿期起病,喂养困难,无力,运动落后,当地医院考虑为脑性瘫痪,物理康复及药物治疗16年,来院时吞咽、咀嚼困难,认知功能尚可,吐字不清,竖头不稳,不能独坐,肌张力不全,症状晨轻暮重,有焦虑、抑郁表现,经常失眠。妹妹5个月内无异常,5个月时注射七联百白破疫苗,此后运动倒退,肌张力不全。两姐妹体格发育正常,竖头不稳,不能独坐,双侧膝腱反射活跃,下肢肌张力高,跟腱轻度挛缩。姐姐双侧巴氏征阴性,双足平、外翻。妹妹双侧巴氏征阳性。两姐妹头颅磁共振、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及代谢分析均未见异常。骨骼X线检查发现姐姐右侧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临床表现提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就诊当日开始实验治疗,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疗效显著,两姐妹均竖头变稳,妹妹4天后能独坐,姐姐情绪及睡眠好转。两患儿TH基因检出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c.698G>C来自母亲,c.-70G>A来自父亲,均为已知致病突变。两姐妹持续口服多巴丝肼62.5 mg 2次/d,同时补充维生素A、D等营养素,家庭训练,进步显著。治疗4 d后妹妹能独坐,8 d时姐姐能自己吃饭,发音清晰。4个月后妹妹可以独走,5个月时姐姐能独坐,可以扶走。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因素导致的骨折也越来越多,然而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一直没有权威的骨折数据。此前我国骨科领域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推动骨科发展方面,一直沿用国外的相关骨折数据,亟待庞大详实的数据为我国创伤骨折发展提供参考,为大众健康宣教、卫生部门制定针对性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撑。针对以上问题,在张英泽院士指导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侯志勇教授带领"中国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
期刊
期刊
病史摘要一家父母和兄妹四人于2021年4月来诊,就诊目的: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咨询再生育问题。父亲41岁,母亲38岁,男孩16岁,女孩6岁。男孩下肢不灵活6年。小学时运动能力较同龄人差,记忆力不好,学习不好。10岁时左下肢疼痛,当地医院诊断:髋关节结核,肺结核,规范治疗2年,结核治愈,但是双下肢不灵活逐渐加重,体重增加。症状体征神经系统查体:智能下降,轻度构音障碍,眼动充分,不持续水平眼震。足背屈肌
期刊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8月,因"肢体活动减少7个月"入院。患儿系G4P2(人工流产2次),孕38周,因"羊水少、胎膜早破、功能缺氧1 d"行剖宫产,出生后无窒息抢救史。母孕3个月曾因"先兆早产"保胎治疗,孕期胎动少,B超提示胎儿肾积水。患儿1月龄出现肢体活动减少,2.5月龄开始易哭闹、吃奶少、排便困难,外院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升高,肌电图未见异常,头颅及腰骶椎MRI未见异常,SMA基因检测阴性,考虑"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