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我们通常以城市人口(包括大中小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率,即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100%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而产生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在地理上不断趋于集中,以此获得“聚集经济效益”,这样,就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世界各国来说,城市化都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市化进程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相对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比较落后,同时,也比较复杂。本文拟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建国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工业化走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超前工业化道路。由于重工业大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在工业化初期资金是相对缺乏的。怎样积累这部分资金?由于轻工业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它也就没有为重工业的发展积累相应的资金。又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不可能获得大量的外资。所以,重工业发展所需资金只能建立在对农业的过度抽取之上。根据冯海发等人的研究,1952—1990年,我国农业通过税收、“剪刀差”和储蓄三种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总量达11594亿元。扣除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同期我国工业化从农业中净调动资金9528.15亿元,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按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无偿向工业资本积累提供的剩余最多时达266元(1990年),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4%;最少时在30元以上(1952年),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①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对农业剩余过度抽取的同时,又造成农业内部剩余劳动力的不断积累。重工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实现就业的能力较低,即同量资本在重工业部门比在轻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带来的就业机会要少。这样,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在使资本从农业部门大量流出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带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致使在工业产值比重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长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1978年,我国第二产业所占的产值比重高达44.8%,已具有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的中等发达国家的特征;但是同一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仍高达70.5%,是人均GNP200美元以下农业国家的典型特征。②我们知道,要想推进城市化,必须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也就是说,从农业来讲,产生了剩余劳动力;从工业和服务业来讲,同时产生了吸纳这部分劳动力的需求,这样,才会使一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才会有城市化。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轻工业和服务业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重工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又弱,所以,并没有顺利地实现这种转移。从这个角度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处于国家计划的强有力的控制之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微乎其微,政府对经济统得过多过死。农民被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各种政策、法规不允许他们从事二、三产业(不要说农民,就是城市的待业青年想自主择业从事有社会需求的服务业都很困难)。所以,即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民还是被固定在土地上。那时没有现在的乡镇企业,农民也不能自由地发展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小商品批发零售业等等。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政策上的限制,农民只能从事农业,这样,也就失去了加速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是阻碍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我国实行了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政府从50年代初开始,就对农民向城市迁移进行限制。195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要求城乡户口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尤其是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并严格规定,没有城市管理当局的许可,农村人口不得流入城市,农业户口不得转为非农户口。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超前工业化道路,忽视市场机制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生性关系。建国初期资本奇缺和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秉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去实现资金密集的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而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即政府统一调配资源去保证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必然会采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来限制劳动力的自主择业和人口的自由流动,而这一切,最终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二、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开始进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针对超前工业化问题,我们进行了轻工业补课;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我们进行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已经初步得到解决。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种经济资源进行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也进行的相应的改革。不少省市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限制,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统一称为居民户口。许多大中城市为吸引人才,放宽了对外来人口落户的限制。
  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各种体制和制度因素逐渐消除,接下来的问题是我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是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集中力量发展大城市,或者是大中小城市同时并举,协调发展?我认为,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城市化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战略,即因时因地制宜,大中小城市同时并举,协调发展。同时,应该注意发展的阶段性。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人才状况等很不相同,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宜采取统一的模式。
  有些学者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某种规模的城市为最佳规模城市,更多地发展这一规模的城市将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我认为,只存在理论上的城市最佳规模,不存在实际中的城市最佳规模。对于城市化这类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采用单一的规模政策加以调控是难以奏效的。任何城市无论大小,只要它的投入能够得到补偿并取得效益,它就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某个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规模的城市,这要看当地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人口密度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如果第一产业不断产生出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除了进城打工以外,可以适当就地转向二、三产业。这样,依托乡镇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建立小城镇。对于中小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条件具备、政策合理,培育起了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那么可以适当扩大城市规模。对于已经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制定相应的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政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定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精心打造,建成有特色的繁荣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只是发展某一特定规模的城市,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2、大中小城市各有自己的特点
  大城市交通便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达,有些大城市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一般地说,城市管理水平也较高。由于服务业发达,大城市能够为人们提供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大城市的原因。由于人口密度大,所以大城市还能够节约土地。大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部分。但是,大城市也有自己的缺点,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活费用高等等。虽然有人说,有些所谓“大城市病”是由于城市管理不善造成的,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一时期政策都非常到位,管理都非常完善,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有些问题是大城市本身的特点,它们将长期存在。例如,大城市房价比中小城市高,如果没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在大城市里要想改善住房条件将比中小城市困难得多。
  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在城市功能上可能不如大城市发挥得好,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小城市一般处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这里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到城市的服务,又可以比较容易地领略到农村的田园风光。这里也需要人才,但不象大城市里那样竞争激烈。除了大城市和农村之外,这里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的家园。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一下子融入大城市之中,那么,在中小城市里定居要相对容易得多。如果有几个比较象样的工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那么,中小城市的发展也会显示出勃勃生机。
  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都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象在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我们既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也需要技术工人,需要普通的劳动者。
  3、推进城市化要体现出阶段性
  城市化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在不同时期政策上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阶段,在农村改革的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而大中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大量外来人口的准备。这一时期,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一批小城镇上,使农民就地转移。但是,小城镇毕竟规模小,功能差,体现不出明显的城市的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不应再热衷于“铺摊子”,而应该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走一条“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要努力寻找城市发展的新的支点。这一阶段还要注意提升城市的品位,使城市各具特色,不要所有的城市都一个面孔,造成“趋同”。
  
  三、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城市化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另外一种倾向,就是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到城里去居住或者是让农民集中在一起居住,而是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内在推动力。如果农民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那么让他们去城市里干什么?还不如在农村,起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城市化是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联的,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密切相联的,是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密切相联的。只有各方面条件都基本上具备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农民才能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盲目推进城市化的现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比例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人为地将城市周围的县市改区,乡镇改为居委会,农业户籍改为城市居民户籍。从表面上看,城市化速度加快了,实际上,农民还是农民,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户籍身份的改变而有实质性的提高。相反,有些地方因城区扩建而耕地被占用,导致那里的农民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差距较大,但发展速度却很快。最近10年以年均提高0.6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这个速度已经是二战后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少有的速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7%的世界平均水平的话,需要转移农村人口1.5亿人;如果要将城市化水平提高到在理论上与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相应的水平,则要转移农村人口2.5亿人。这样数目巨大的农村人口要转变为城市人口,我们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求快。城市化一定要切合我国的国情,切合每一时期的实际,千万不能一轰而上,盲目推进,最后造成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2、城市化需要适宜的软环境
  城市发展的硬环境主要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主要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大城市比普通中小城市具有优越性的地方之一是城市管理水平高,城市管理者的素质高。他们执法严格,工作规范,服务周到。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提高现有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上。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一样,要统筹兼顾,精心打造,树立品牌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3、适时出台相应政策,稳步推进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这一点在城市化问题上体现得很明显。针对农民工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针对农民工普遍缺乏知识和较高的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差的问题,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单位联合提出《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针对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各省市纷纷采取实际措施,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成效显著。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千头万绪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但是,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清醒头脑。推进城市化是我们伟大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正如我们已经完成了许多伟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样。
  (作者系沈阳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2006年11月15日至16日,华东地区第十九届电视技术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华东地区13家单位的48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在开幕式上致欢迎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具有先行垫付、奖优罚劣和注重社会效益三大特点,将对我国原有的机动车商业三者险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强制险条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
1986年,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城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汪道涵、王任重、马洪、刘国光等老同志审时度势,共同发起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至今学会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自然风光秀丽,古迹胜景繁多,民族风情浓郁。在这咀居住着苗、侗、汉、布依、土家、水、瑶等三十三个民族。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
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93年8月。会长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教授,现任秘书长为江苏省社科院张卫研究员。学会挂靠
为了把总结性评估工作做实做细,3月3日——7日,山西电大邀请各分校、学习中心、教学点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专家组,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对省校总结性评估工作进行检查、自
自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日起,如何协调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解决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抑制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实施激励约束的制度;内部公司治理或称法人治理结构
介绍了MPEGll传榆流复用器的功能,基于FPGA上的SOPC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altera的Niosll内核在该方案中的应用
近日,2011年北京市全市民主评议服务窗口单位结果公布,在参评的10个行业和19个政府部门中,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以80.64的最高分获得了综合测评第一名,其中"履职效率"、"服务效果"、"
水表计量出现偏差一直是供水企业与用水户之间矛盾的焦点问题,水表计量为什么会存在偏差?如何有效地减少这种偏差?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各类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