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和造林的方式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南北跨径约10个纬度,东西横跨约14个纬度,全省的土地总面积近46万平方公里,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林场。根据相关数据,全省的森林面积多达1700万公顷,不管是在林业经济方面,还是在生态功能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对黑龙江省的林业资源和造林工作历来重视,并且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文通过对区域内的林业资源和造林方式进行分析,为营林、造林提供相关参考。
  一、 黑龙江省的林业资源情况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属于森林总量比较靠前的国家,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森林资源却非常少。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林业资源大省,长期以来都占据着林业经济的龙头位置。有统计数据表明,区域内的天然林总面积约1691万公顷,在全国所有省份中占比14%,天然林蓄积约14亿立方,在全国占比约12%,均名列全国第一。在林业资源经营和发展中,区域特色已经越来越鲜明。从全省的林业资源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林业资源以国营为主
  黑龙江地区的林区分布很广,天然林面积巨大。除了少数的林业资源实行承包经营外,主要是以国营模式为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设立林业局以及林场等机构,实行林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其中,著名的大兴安林和小兴安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林区,仅小兴安岭林区就分布了24个林业局,林场数量则更多。这种针对林业资源的国营林场模式,不仅实现了有序开发利用,而且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有序开发和利用,为地区和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支持,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树木品种丰富,林业生态完善
  自古就有南竹北松的说法,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不但拥有丰富的树木品种,而且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树木生长缓慢而密实,所以林木的品质非常好。尤其是松树,区域内的松树品种众多,声名远播。最有名的三大硬阔:落叶松、樟子松、红松均出自黑龙江林区。小兴安岭林区更是有着“红松故乡”的美称。红松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品质优良,红松木不仅为国家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还远销海外,为林业品牌建设注入了正能量,品牌效应更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林业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非常完善,由于黑龙江省的天然林面积广阔,认为破坏程度较小,所以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水土环境都很优良,森林结构自然而完整。
  (三) 自然植被保护较好
  黑龙江地区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林林区,除了对树木的保护开发工作比较到位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区域内的自然植被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从林业资源调研情况来看,黑龙江地区的野生植物品种非常多,植物资源丰富。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昆虫、动物、植物、树木之间相互关联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环境,如果只是单独保护树木品种,根本无法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植被作为林区生态功能完善的基础资源,黑龙江区域保护非常到位。
  二、 黑龙江地区造林方式分析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林业也正处于调结构的转型发展期,正在从过去的砍伐为主升级为造林为主。造林作业已经成为了全国林区工作的重点,黑龙江地区也不例外,造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从整个林区的造林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常用的造林方式:
  (一)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是最古老的造林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造林方法。一般采用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对于小面积小范围的造林任务,林区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选择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的当地树种,通过人工整地、育苗或者移栽等环节来实现造林目标。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工造林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很多林场都配备了一系列的现代化造林设备,通过人工操控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造林,相较于以往的纯人工种树,效率更高,成活率也更高。该方式也是黑龙江地区主流的造林方式。
  (二)飞播造林
  飞播造林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造林方式,不但功效高,而且成本较低。黑龙江林区也有部分造林项目是采用该方式进行的。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林区空地,地势地形比较适合飞行的区域。在进行飛播造林作业时,采用专业的机型按照造林规划设计,用飞机装载林木种子在造林区域上空准确地沿预定航线按计划航高飞行,在飞行的同时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林地上。该种造林方式主要是利用树木种子自带的生物性特征,在撒播后通过适宜的环境生根发芽,然后出苗成林。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才能达到较好的造林效果。
  总而言之,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一直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有着丰富的树木品种和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在世界环境日益变差的背景下,珍惜并发展好林业资源是世界性的呼吁。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保证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优化当地林区的结构,让有限的林业资源发挥无穷的生态净化作用。
  (作者单位:152400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与完善,输电线路中的各项技术研发被人们所关注。由于环境等原因,输电线路中容易出现一些危险情况。其中对于输电线路的防雷是提升线路运行安全系数的重要
为了比较、鉴定引进我市的双晚粳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性,筛选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的新品种作为我市双晚粳稻主推品种。根据省推广总站的安排和指导,今年我市承担了湖南省2016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粳稻机械化轻简栽培高产技术试验示范及早籼晚粳稻示范项目。试点设在共华镇。试验实施结果总结如下:  1 目标与任务:  目标:通过晚粳的品种试验和栽培生产示范,探索我市粳稻机械化
国内外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能力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如何识别核心能力等方面。而对核心能力测度方面问题的探索,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非常不足。通过对企业核
当代史学变革对西方古典文明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研究领域和史料来源不断扩大,研究重心逐渐下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并在社会文化史的诸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对长春市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影响长春市葡萄酒市场发展的营销环境进行了解读,并剖析了长春市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优劣势,最后从加强宣传、塑造品牌、
2015年在闽侯县鸿尾山地露天栽培条件下,引进大叶秧草品种,开展试验,通过三组重复,进行生长观察、数据分析。试验中秧草在闽侯县秋冬季的自然栽培条件下长势总体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具备在闽侯县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秧草,学名黄花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 、豆科, 1-2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花菜、南苜蓿、“草头”等,是江苏省扬中市特色蔬菜,性喜冷凉、耐寒性强,对土壤适应
小麦是鲁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本文指出了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降水达到丘陵旱作小麦高产高效的目的,并总结了丘陵旱作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为丘陵旱作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鲁中地区多为山区丘陵及过度区,浇水难和浇水贵的问题是困扰该地区小麦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然而鲁中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相对鲁北地区较多。因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是丘陵地小麦节本高效的关键。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适于鲁中丘陵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