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味”中品尝“数学味”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87s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导读】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要求学生:(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分析教学目标,反思过去的教学,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的训练,强调计算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视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味”中品味“数学味”,在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与反思】
  片段1:观察生活情境,体验数学气息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校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播放动画:与教科书第49页主体图相似的校园图)
  生1:我发现教学楼前的彩旗是4面插在一起的。
  生2:我看见墙边的盆花每3盆放一堆。
  生3:我发现跳绳的同学们是每4人为一组的。
  生4:我发现打篮球的同学们每队5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进行一些分组,谁还能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上面这样分组活动的情况?
  生1:我们上课讨论的时候是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生2:我们家乡的人家过喜事,吃饭的时候是每10人坐一桌。
  生3:我们做操的时候是每8人站成一排的。
  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从具体的情境入手,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再回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懂得一份一份地分的具体含义,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片段2:借助生活实际,感知余数现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按要求分组,看一看谁最棒!
  (课件出示:1、同学们从校园的墙边搬来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2、如果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摆摆看。)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解决上面的问题,好吗?
  (小组合作实验后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
  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小组2: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
  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还多8盆。
  小组3: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
  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5组。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结果呢?请大家想一想,然后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
  师:第2小组的“剩下8盆”还能不能摆一组?第3小组里“最多可以摆5组”
  每组的盆数是同样多吗?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师:以上两题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生:第1题正好分完,第2题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的花。
  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生1:我们班42人,做操的时候每队站8人,还多2人。
  生2:我们小组共有7人,跳绳的时候每3人分一组,还多1人。
  反思:教学活动用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由于有“多余”的情况出现,这样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充分感知“最多”和“余下”的关系,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初步感知到“有余数除法”的雏形,为教学“商”与“余数”的关系埋下伏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注重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促使他们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化”。
  片段3:依托生活原型,建构数学模型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分组的时候,有时能够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能分完,还有剩余,你们想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过程吗?
  生:想(全班)!
  师:以上第1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1:15÷5
  师:你会口算吗?结果是多少?怎样想的?
  生:15÷5=3(组),因为5乘3得15,所以15除以5等于3。
  师:除法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图示理解除竖式的意义)
  


  师:第2个问题又如何计算呢?
  生:23÷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图示,理解除余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大家谈谈自己对“余数”的理解。
  生1:余数是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有时不能正好分完,就产生了余数。”
  生2::在生活中是剩余。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余数”。
  生3:余数是比除数小的数。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某种物体一份一份地分,当这种物体不能正好分完出现了剩余,在数学里我们就把这个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反思: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操作经验,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余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从事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构建出了用余数除法的模型。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片段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2:我会用竖式计算除法了。
  生3:我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的不少,那么你们想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个问题吗?请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出示问题:1、在一次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把他历年来在学校所得的奖品本,平均捐给4位家庭有困难的同学,每个同学得到5个以后,小明手里还有4个,请你算一算小明在学校里一共得到了多少个奖品本?
  2、八宝小学组织28名优秀教师到危水风景区旅游,租用每辆限载6人的汽车,需要多少辆,才能将这批优秀教师全部送到危水风景区?)
  生1:我选择的是第1个问题,我认为要先算出捐出了多少本,再加上他手里还有的本数,应该这样列式:5×4﹢4=24(本)。
  生2:我选择的是第2个问题,我认为求28人需要多少辆车,要用除法计算,可以这样列式:28÷6=4(辆)……4(人)这个结果告诉我们租用4辆还余下4人,余下的4人还需要1辆,所以,一共需要4﹢1=5(辆)
  师:你们做得真棒!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就能愉快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反思: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生活——数学——生活”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味”中愉快地品尝“数学味。”
  (作者通联:434200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促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方式是很容易让学生乏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的,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优秀的课件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将学习从枯燥变为
期刊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快乐地学习,品味数学的情趣,展示自我的欲望,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心理表现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讲述国内外名人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当中所得到的听说训练,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这样的语言环境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期刊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地使人达到人格的完美境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艺术教育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完善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新课程下的艺术教育不但为学生打开通向艺术的多种通道,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艺
期刊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体现在:    一.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教师讲,学生读为主,更有甚者是对课文进行一句句,一段段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一种长期的,固定的模式慢慢地消磨掉了,学习语文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
期刊
摘要 企业环境行为是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内部具体生产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是环境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众和市场压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工业绿色化的初级阶段以政府压力为主,随着公众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来自市场及社区的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导驱动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环境问题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对企业环境行为的
期刊
2009年我送走一批高三毕业生返回高一年级。正好赶上我省进行新课改,有幸带上了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新生。刚上第一节课,我就感觉到这一群90后,无论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面貌,新现象,让人应接不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中有一个传统篇目《师说》,在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就让我吃惊不小。  这篇课文旨在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当分析这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有一个叫吴文的男同学举手
期刊
【摘 要】写作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写好作文,又是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在作文教学的基础上,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指导作文教学:(一)拟作文标题;(二)撰写一段精彩的开头,令人一见钟情;(三)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画龙点睛;(四)灵活过度;(五)点题;(六)训练学生自改。  【关键词】标题 开头 结尾 过渡 点题自改  提起作文,学生怕,老师愁,原因是没啥写,写不好,结果是
期刊
现代教学要求的不只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是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更多的要求学生以直接经验的方式掌握知识,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使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灵活,形成积极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设问题情景,体验生活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学习体验的情景,协助和指导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资源的宝贵。  2.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  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从自己做起,爱惜每滴水,节约每滴水。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水来之不易。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节约用水》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中第五课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