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有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bg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是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个体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文章其实是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学生知道在门后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待他们去探寻。然而,在目前高中指挥棒的影响下,老师们无法期望学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还有时间去探寻语文博大而幽微的世界,所以,只能利用与抓住语文课堂的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
  近几年的语文课堂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减退,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呢?当然,如果有一个有效的目标反馈机制,如同打游戏的进度条,做一张试卷,苦学一个月,考试成绩提高几分,这明显的反馈学生肯定能积极起来,可是语文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所以,只能是发挥教师的能力让课堂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才能留住学生。
  我在课堂教学的有趣性与有效性方面有一些思考与尝试。首先,当然是教师本身在备课上下功夫,比如在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以四个问题为切入点——“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正好能将本诗从字词到主旨分析到位,整堂课思路清晰,板书美观,清清爽爽,水到渠成,非常流畅,因为本诗字词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堂没有生成太多的东西。当然,作为高中生学习这首诗不能仅仅只了解到这一层次,适当的拓展提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淡如菊的陶渊明,为什么受到后世历代文人的推崇?学生对此有很多积极的思考,一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陶渊明的诗写得好,清新自然,所以后世文人效仿;有些学生认为陶隐逸的情趣受后世追捧;有學生认为是陶厌恶官场,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引起了后世文人的共鸣……学生基本上能说出写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就在此基础进行适当的点拨。
  陶渊明虽然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但他并非是第一个归隐的人。他归隐后的一些作品,不事雕琢,洒脱恬淡。他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且又自成一体,开创了田园诗派,打破了玄言诗垄断诗坛的格局。就因为他的诗让人对隐逸产生了诗意的遐想,把归隐提升到一种境界。尤其一些官场不得意者,宦海失意人好吟咏他的诗,以此为自己找到精神慰藉。
  再比如上《孔雀东南飞》,我的设计思路是第一课时介绍文学常识“乐府民歌”,诵读课文,解决关键字词的读音及释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及主旨分析,第三课时用课件总结文言文知识及古汉语常识,课后用《创新设计》上的作业巩固文言知识。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我采用的是听名家配乐诵读与学生代表诵读的形式,因为课文比较长,因此在某些段落要停下来进行总结,不然学生会比较倦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字词又熟知了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时课堂效果很不错,生成了很多东西。比如,我让学生推测焦母为何非要休了兰芝,学生首先就想到了“无子休”这个原因,有的学生就不同意了,说是焦刘二人结婚时间不长,且焦仲卿经常加班不回家,没孩子也不能怪兰芝;有学生提出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焦母看不上兰芝,有学生又提出异议,并以课文原句反驳;有学生甚至提出是因为焦母嫉妒的心理,因为儿子媳妇太恩爱了,婆婆就看不惯媳妇了,因此焦母心理有问题,等等观点不一而足,只能说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了解的世态人情已经不是我们做老师的所能想象的了。在讨论“如何看待兰芝被休回家却有高官权贵前来提亲”这一情节的设置时,学生热烈讨论,答案很多,有学生说是为了表现兰芝的好,反衬焦母的有眼无珠;有学生说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有逼亲的情节,才会出现最后的“双双殉情”;有学生甚至脑洞大开说这是一个阴谋,因为太守的儿子看上了兰芝,所以逼迫焦母休了兰芝,情节已经直奔偶像言情剧而去了。真是很有意思的讨论。
  总之,这一课的设计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运用自己的思想与知识去理解、去感受,而不是我简单把答案交给他们。当然,为了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在每学期的教学中都设置了为期一周的“学生站讲台”活动,将某一单元或某几课的内容挑出来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自己查资料、备课、上课,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特别是某些学生很有老师的范儿,环节、互动都不错,同时有一点很重要,教师要给每一节课一个总结,或是提问,或是梳理重难点,或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课堂效果比教师满堂灌效果好得多,也有效得多,当然,这种形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但它能起到调动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这些做法不是为了课堂虚假的活跃,将有趣性与有效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有收获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在课堂的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甚至是碰撞中,在课堂活动的相互交流中真正的去阅读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体验、价值观念,语文的教学效果也算是达到了。(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包铝集团公司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国企的党建工作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
有色金属涉及的冶炼产业是我国工业长久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以往的有色金属冶金技术运用的效果并没有十分理想,包括冶金的时间过长或者有色金属资源的消耗量过高等,且在冶金
目的:总结头部外伤及视神经损伤的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头部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32例,通过临床检查的方法,分析总结患者头部外伤的致伤
期刊
针对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片面追求仪式感、形式化而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笔者在“节约用水”主题活动中,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将活动过程融入学生的家庭与学
舞蹈是一项比较综合的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存在.舞蹈的技术是建立在表演者专业的舞蹈基础练习上,对身体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和训练.舞蹈学专业作为舞蹈理论专业,拥有区别于其他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有利于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针对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思政教育工作中
手风琴的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需要手、眼、脑等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还需要演奏者自身诸如记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参与,因此,这种身体和心理活动相互配合和交织在一起,使手风琴的学习更具复杂性,增加了表演者的学习难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对待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都很认真、刻苦,常常为了能练好一个乐曲,在琴房上百次的练习、不断的重复,可是效果却不甚
FLT3配体 (FLT3ligand,FL)是一种跨膜蛋白 ,有膜结合型和可溶型两种。虽然在机体中广泛分布 ,但其受体 FLT3却主要表达于早期的造血干细胞。 FL通过与在细胞表面的有酪氨酸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