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BASIS-ME摩擦摆隔震系统隔震效果分析

来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摆隔震系统(FP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具有限位、自动复位以及通过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等优点,能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隔震效果明显,因此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摩擦摆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摩擦摆隔震系统的基本特性与隔震机理,利用隔震计算专用软件3D-BASIS-ME对隔震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隔震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3D-BASIS-ME软件计算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合成刚度
其他文献
依托岢临高速某黄土公路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管棚预支护条件下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管棚预加固参数(打设角度和间距)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三溪口河床式水电站工程过闸流量大、基础为深厚强透水砂砾卵石,防渗及防冲问题突出的特点,泄洪闸底板表面考虑抗冲耐磨要求设置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面层,防冲槽局部以抛石混凝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明挖隧道滨海沉积区地层压缩性大、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考虑围护结构与土体接触效应,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坑底旋喷加固体不同空间
由于 Cosserat 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张量的非对称性,经典的 Mohr - Coulomb 强度准则在 Cosserat连续介质中不可直接应用,故需推导宜于 Cosserat 连续介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 Moh
松散颗粒堆积斜坡的稳定性一直是边坡研究的一个难题且少有涉足,此种灾害形式在我国西部山区较为常见。以散粒体斜坡的稳定性受控于何种因素作为研究出发点,以休止角为衡量标准
红层软岩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具有变形量大及流变性的特点,在该地质条件下开挖隧洞可能会出现围岩大变形甚至发生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针对滇中引水工程的磨盘山隧洞部分
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具有反复湿胀干缩变形的特性,容易引起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以南宁地区的击实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揭示膨胀土在干湿交替环境中的变形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利用ABAQUS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数值分析。模型计算所得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
目前,我国农村住宅存在墙体材料性能差、能耗大、生产建造过程污染大,建筑物防火、节能、耐久性差和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天津市建交委提出的一种新型
节理发育岩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其滑落破坏机理主要取决于岩体的不连续性。采用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采集结构面信息,导入文献[1-2]开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了边坡岩体空间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