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肿瘤的各种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治疗方案不断完善。放疗主要是通过放射线对局部肿瘤细胞的杀伤来达到治疗效果,而在放疗过程中,可以诱导或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合适的放疗剂量、分割模式联合一定的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放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相关机制及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直方图参数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术前进行DCE-MRI扫描且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0例患者。Exchange模型测量各定量灌注参数血管内至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容积积分(V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返回至血管内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积
了解奇静脉解剖特点,探讨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的可行性。纳入20例食管癌患者的奇静脉为研究对象,术中观察奇静脉走形特征,测量奇静脉和奇静脉弓的长度,同时测量T12、T8、T3~5和奇静脉弓4个位置奇静脉外径,并分析1例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的临床效果。根据奇静脉的走形和位置分为右侧型3例,左侧型11例,正中型6例。奇静脉长(17.5±1.6)cm,奇静脉弓长(3.9±0.5)cm;T12、T8、T
期刊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76例恶性肿瘤患者SPN的CT资料,着重分析结节的密度特征、形态特征、周围肺组织伴发征象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总结不同性质结节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76例SPN中,原发性肺癌41例(53.9%),转移瘤14例(18.5%),良性病变21例(27.6%)(炎性结节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为此类患者行针对性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6年间放疗后17例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MR-DWI特点,总结淋巴结复发后诊疗结果。结果17例患者复发淋巴结MR-DWI均呈高信号或高低不等混杂信号,其敏感性为100%,而T2压脂序列的敏感性为60%。对高度怀疑单颈部单区复发患者行PET-CT或穿刺活检协助
目的评价口干问卷中文版(XQ-C)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国际生命质量评价项目的标准程序进行XQ-C的制作,对不同放疗阶段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内容效度采用专家评价法,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区分效度采用非参数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和分半信度进行内部一致性评价。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内容效度I-CVI均≥0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接受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态、治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2016-2018年前瞻性随机入组114例患者,干预组58例、对照组56例。干预组从放疗起予口服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治疗前中后分别收集体重、血象及营养评估资料等。结果放化疗期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放疗中断率更低(0︰7%,P=0.039),2程同步
目的探讨沉默食管癌ECA109细胞RNF2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照射组、空载组、空载+照射组、沉默RNF2组、沉默RNF2+照射组,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X线照射3 Gy5次。自接种后第14天开始每2~3 d测量1次瘤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记录成瘤时间并按公式计算瘤体积(ab2/2),绘制生长
目的介绍医科达数字化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控制软件里子项目和项目成分值(IPV)的工作原理,并具体说明控制软件通过三类子项目及其项目分项实时监测、控制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方法首先介绍医科达数字化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控制系统组成,然后介绍控制软件里子项目和项目分项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类子项目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分析高功率移相器的运动控制具体说明控制软件的子项目在实时监测、控制子系统运行状态的应用。结果通过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人体内的调节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是影响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在HIF-1α调节放射敏感性的过程中有很多基因和蛋白的参与,这些基因和蛋白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宫颈癌放疗效果。目前很多研究正在进行,现就影响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HIF-1α蛋白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骨盆不完全性骨折(PIF)是盆腔肿瘤放疗后重要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顽固性疼痛和活动受限且易被误诊为骨转移瘤而给予错误的治疗。MRI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手段。预防PIF的理想方法是早期正确识别高危人群且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放疗开始时患者的低骨密度状态是重要预测因素。合理选择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剂量并尽量降低骨盆剂量可能会降低放疗后PIF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