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酱园六必居趣闻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人喝粥,爱就着六必居酱菜酱瓜。六必居酱菜历史悠久,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为味道和工艺,还因为这里面有回忆的味道,有传统和故事。相传,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是京城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之一。又相传,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究竟六必居背后有哪些故事?老北京的酱园文化有什么历史?
  六必居到底有多少年历史
  2016年9月8日.六必居前门老店在大栅栏粮食店街重张开业。六必居作为北京老字号究竟有多少年了?一说是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0年,由山西临汾人赵氏三兄弟创办;一种说法认为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五十九年间,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车有荣介绍,这是邓拓先生通过原六必居酱园经理贺永昌借阅了六必居的大量房契与账本,从中考据出的。
  不过,在研究创始年份时六必居也有自己的考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六必居酱菜制作专家陈杰介绍说,他们在研究六必居历史的时候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料。去山西临汾考察时,在尧都区离退休老干部张德华处看到了保存至今的六必居老照片,照片上方楷书题款“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本号五百年同人摄影”。这幅照片从另一個侧面记载了六必居的创始之年代问题。照片明确说明是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为纪念六必居创立五百周年而拍摄的,可以认为在当时是有其必然历史根据的。这样看来,六必居的创始年代应为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距今已有582年。比过去常说的明嘉靖九年(1530年)提前了近百年。如果这一说法得到证实,六必居应该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
  六必居的名字究竟怎么讲
  有人说,六必居最初是由六个人合伙开办的买卖,认为六人有六心不好,所以在“心”字上加了一撇,为“六必居”。还有说最早的六必居是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柴、米、油、盐、酱、醋6样人们的日常必需品,所以起名叫六必居。
  究竟六必居认可的说法是哪个呢?
  陈杰介绍,通过多年研究,他们认为六必居造酒起家,最初是个酒锅坊,后来又做酱、经营酱菜。六必居起名沿用了中国古代的造酒工艺,其酿酒必须做到六个“必”——“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也就是说,选料必须齐全,添加剂必须实在,工艺过程必须保持清洁,设备器具必须优良,用火必须掌握,泉水必须香甜,所以,叫作六必居。其实酿酒和做酱的工艺有很多雷同之处。
  六必居的匾额为什么没有落款
  现代人题匾都会写上哪年哪月、是谁题的,可六必居的匾额为什么没有落款呢?
  相传六必居的匾额是明朝大臣严嵩写的,关于严嵩给六必居写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是,在严嵩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北京,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店里听说他写得一笔好字,掌柜的求他写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落款。
  不过,还有一个说法,六必居的匾是严嵩的误笔。相传严嵩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很喜欢喝六必居的酒,经常派仆人到六必居打酒。六必居老板得知严嵩写一笔好书法,但他知道严嵩不会随便给一个小店写匾额,就托仆人找严嵩夫人身边的一个亲信丫头,让她求夫人帮忙。夫人想了个办法,借学书法,天天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看夫人总写不好,就大笔一挥写了个字样,让夫人照着练习。老板得到墨宝后,立即制成牌匾悬挂在店堂。自然,这匾就不会有严嵩的题款了。
  六必居究竟有哪些传统酱菜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 陈杰介绍,他们挖掘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六必居在1916年的广告,上面介绍了六必居酱菜的特点以及12种传统产品,它们是: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甜酱包瓜、甜酱黄瓜、甜酱瓜、甜酱甘露、甜酱姜芽、甜酱萝卜、白糖蒜、稀黄酱、铺淋酱油。
  而北京人都知道的八宝菜都有哪八宝呢?陈杰说,八宝菜是不低于8样原料混合酱制成的一种产品,其中有黄瓜、苤蓝、藕片、茄丁、豇豆、甘露、银苗为原料,配以花生仁等辅料,加入腌花椒提味儿。
  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与它选料讲究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如甘露,又称宝塔菜,学名草石蚕,在北京的周边都有售卖,但六必居会舍近求远,每年秋天都要到内蒙古萨拉齐去采购,因为那里的甘露形状短粗饱满,沟槽较少,是做酱菜的最好材料。再比如黄瓜,不但要求条顺,还要顶花带刺,个头只用四六条(一斤有4到6根)。
  其他原料也都有固定的产地。制作甜酱包瓜的香瓜专用永定门外小红门牌坊村王家培育的“八道黑”,苤蓝选择张北地区的,糖蒜要用越冬的紫皮大六瓣儿。而甜酱萝卜过去用广安门外一个王姓人家的萝卜,因为他们家种的萝卜不同于一般,个头不大,外形像蒜头儿,他起名叫“蒜头萝卜”,现在这个地方已经不种植了,许多原料的生产基地移到了河北、山东。
  黄酱和甜面酱是腌制酱菜的主要原料,同样也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制作的黄酱,特选河北省润县马驹桥和通县永乐店等地产的颗料饱满、油性大的黄豆。做甜面酱,他们专门高价从河北省涞水县购进黏性大的小麦为主料。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黏性大,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
  腌酱菜的大缸为何埋一部分在地下
  六必居腌酱菜、做酱都要用陶瓷大缸,大缸的1乃埋在地下、26露在地面,这有什么讲究吗?
  陈杰解释,腌酱菜、做酱的大缸,大的缸口直径有90厘米到l米,能装1000斤的东西;比较小的也能装600多斤。至于为什么要埋在地下一部分,首先是为了倒缸方便,就是将菜或酱从一口缸里倒到另一口缸内。因为腌菜、做酱必须得倒缸,新鲜的蔬菜采摘下来之后要及时加工,尤其是叶菜,如果不及时腌制、翻倒,就可能变色、变黄而失去使用价值。另外,产品进厂后,像黄瓜,必须马上进行翻倒,否则食盐不容易溶解,菜腌不透就容易腐烂。
  酱发酵也需要把缸埋进地下,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大缸埋入地下一部分对调节温度有一定的作用。再通过打耙,能使酱均匀受热,从而保证良好的品质。
  陈杰透露,六必居早已从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变为工业化生产,但他们仍在南苑保留着一个传统生产车间,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带领一些工人制作传统技艺的酱菜,在前门店进行销售。
其他文献
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播出的38集连续剧《刀锋下的替身》,以两代缉毒警察为视角,描写了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我公安干警的机智果敢和有勇有谋。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剧的多位主创。  《刀锋下的替身》不仅展现了缉毒警们的英雄形象,更讲述了他们在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该剧的出品人丁宁虹表示:“在我们普通大众看不见的地方,无数的缉毒警们隐姓埋名,与家人朋友或生离、或死别,只为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
期刊
由金晔执导,王宛平编剧,杨子姗、郑恺、张国立、江珊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好久不见》日前登陆东方卫视黄金剧场。该剧以杨子姗、郑恺为代表的年轻群体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为主线,辅以商战、职场、创业、家庭矛盾等多元化元素,着重刻画了剧中角色们的蜕变与成长。  杨子姗变身“花朵朵”  《好久不见》的故事基于2003年“非典”以及之后的十余年间,这段时期正好是中国经济高速腾飞时期,尤其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一直秉承“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主旨。今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本着“首善一流、体现国际视野、彰显人文情怀”的宗旨,在经过综合考虑比较世界各国知名电影人的专业水准、美誉度、艺术成就等方面后,最終邀请并确定了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共计7人,其中评委会主席1人,评委6人。  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为中国著名电影导
期刊
春妮是北京电视台的当家主持人,同时,她也是—位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和推行者。在春妮的身上有很多实打实的相关头衔:“北京绿色出行大使”、“北京环保公益大使”等等。近日,春妮又以某电动车“首席体验官”的身份,与她的环保新宠共同亮相,引来广泛关注。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春妮。  好习惯只需举手之劳  约春妮采访,她一定是开着她新款的国产电动车赴约,作为“北京绿色出行大使”的春妮,她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
期刊
BTV北京继续播出   主演:黄志忠、李倩、吴刚、左小青   (接上期)向羽提醒柯晨,可以找人画出凶手的画像,满大街通缉凶手,这样就可以抓到凶手。柯晨马上就想到了赵紫萱,于是带着向羽去赵紫萱的学校。而肖德胜留下的橙跟警局发的一样,让向羽直联想凶手的身份或许是警察。柯晨让赵紫萱画肖德胜的画像,赵紫萱听着柯晨的描述,便觉得像是肖德胜,她怕自己画错了连累了肖德胜,所以不敢把真正的肖德胜的样子画给柯晨看。
期刊
邵兵以演硬汉见长,生活中也极有棱角。放在一般谈情说爱的电视剧里,他总有点格格不入,就像油水永远只能分离。但碰到同样有棱角的电视剧,邵兵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如今正在CCTV-1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沙海老兵》讲述的是一段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建设兵团的革命往事。虽然这段历史被尘封已久,但全剧涌动着的热血还是让观众跟着一起沸腾起来。  剧中,邵兵出演热血团长栗峰。新中国成立不久,栗峰身为第一野战军一兵团
期刊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让他再活一次,重新选择出生地,他会放弃20世纪的伦敦,而选择7世纪的长安。为什么他会对中国唐朝的一座城市情有独钟?而中国唐朝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作者于赓哲,以及《唐朝穿越指南》《唐朝定居指南》作者森林鹿告诉您。  [唐代的大城市什么样?]  唐代有一大批繁华的城市,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毫无疑问
期刊
周总理重病期间指示:对琉璃厂要加以整修  在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外有一条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街区,“琉璃厂文化街”。这里聚集着众多以经营古旧书刊、文房四宝、传统字画、古玩珠宝等中国传统文化用品的店铺,当游客漫步在方砖漫地的琉璃厂,环顾两厢,清雅俊逸、鳞次栉比的各色店铺,令人顿觉回味无穷,陶醉在古典文化的魅力之中。  提到琉璃厂,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的宝库,抑或是晚清民国的文人墨客风云集会
期刊
在盐湖城冬奥会之前,冰雪赛场未能留下中国冰雪健儿的夺金靓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1992年中国首次参加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到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叶乔波、陈露等众多中国冰雪健儿为夺取冬奥会金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努力。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让所有中国人、中国冰雪人了结了他们多年的苦苦等待和期盼,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名叫杨扬的短道速滑运动员。  杨扬成名于1991年,当时16岁的她在全国比
期刊
首部反映都市社区生活的40集轻喜剧《新万家灯火》正在安徽、湖北卫视黄金档热播。该剧一经播出,欢乐接地气又不失现实意义的剧情饱受好评,李泰、刘雅瑟、杜海涛以其生动自然的演技,再现了社区真实生活。网友感叹“这不就是我家小区的写照吗?”  《新万家灯火》由金牌制作人孟凡耀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乔家大院》《东方战场》等多部热剧后,与擅长现实题材的知名女导演李妮携手为观众献上的精彩大戏。该剧以江城武汉及湖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