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茶的世界“观”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如今,全球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有饮茶习惯,而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等,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
  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红茶故乡的福建,又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tea”是从厦门话中“偷”来的
  众所周知,“茶”的英语单词为“tea”,却鲜有人知,这一单词是从厦门话(闽南语系的代表)中“偷”来的。“tea”这个单词源于厦门话延伸的变音,早期写作“te”(另一说为“tay”)。厦门是全国最早出口茶叶的口岸。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从荷兰人手里转购武夷茶,在茶叶贸易上开始与荷兰人短兵相接。据萧致治、徐方平《中英早期茶叶贸易》记载,1664年~1684年,英国共进口武夷茶5697磅。1684年,清政府解除第一次海禁,设立闽、江、浙、粤海关,5年后,英国才首次从厦门直接进口武夷茶。
  武夷茶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茶叶,是中国古代三大出口产品(丝绸、瓷器和茶叶)之一。在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期的“海上茶叶之路”中,武夷茶南下经印尼、爪哇至西欧、北美等;在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中,武夷茶北上汉口至俄罗斯。一南一北的“海上茶路”与陆上“茶叶之路”,使得武夷茶贸易十分繁盛,在相当一段时期,欧洲人“且以武夷茶为中茶之总称”,武夷茶(Bohea)成了中国茶的代称,闻名遐迩。
  福州运茶竞赛堪比世界杯
  1853年起至此世纪80年代中期,沉寂已久的福州港口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极受欢迎的武夷茶通过福州港不仅运输至欧洲、北美,还输送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每年春天武夷新茶上市之际,无数由英国造船师设计的“中国茶叶飞剪船”,张挂着白帆,从福州罗星塔下竞相出发,其热度与规模堪比现今的世界杯。这让伦敦头春新茶比以往提前了两个月上市。
  1856年后,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超越广州港,居全国第二,甚至还在1859年超越上海港,位居全国茶叶出口量第一大港之位。1880年,福州港输出茶叶达历史最高,为74万担。福州,遂成为举世闻名的茶叶贸易港。
  谁偷走了武夷茶?
  2002年,法国《历史》月刊3月号中的一片文章轰动了中国茶界,里面首次公开了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的间谍身份。这解开了百年来中国人的
  疑惑:谁偷走了中国茶
  19世纪中期之前,欧美消费的茶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英国决定在印度种植茶叶,自主产茶。然而,创制之初的印度茶,品质根无法与中国茶相媲美。于是,184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已深入过中国的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到中国偷茶。
  福琼从香港出发,伪装成中国人,请了两个中国“苦力”陪同,在违反中国法律的情况下,深入现今的安徽、江苏和福建等地,将绿茶和武夷红茶的种茶和制茶技术打探得一清二楚。1851年,罗伯特·福琼将武夷茶叶树种和8名桐木关制茶工带至印度加尔各答,帮助印度发展茶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印度活跃在世界茶业的舞台上,世界茶叶格局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链接:
  福建红茶,迈出国门正当时
  对于全世界的红茶来说,福建是个神圣之地。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明代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正山小种也就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它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2005年,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出的金骏眉,更是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中国红茶的复兴。
  除了小种红茶,闽红的三大工夫红茶也是享誉海内外。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清咸丰元年(1851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试制“坦洋工夫”红茶,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在岁月的洪流中,福建红茶也曾经起起伏伏。而今伴随着茶文化的全面复兴,福建红茶全面发展,一片红火。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活动中,161个金奖产品有25个是红茶品种,其中福建红茶就占了21个。2014年6月30日,福建工夫红茶进入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货商城销售,古老的名茶闽红工夫正尝试搭上电子商务快车,谋求新的崛起。目前是福建红茶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走出国门的绝佳时刻。
  以下收集整理部分业内人士观点,供大家参考。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然由消费品进入了全面设计的时代,茶行业也不例外。如何通过设计,将东方的禅意,中国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将茶叶的内涵和时尚完美结合起来,也成为了茶行业思考的方向。我们从创办之初就很注重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我们企业的愿景就是“让中国红茶再度红遍全球”,提倡让中国红茶成为世界性休闲文化的载体。2007年开设元泰红茶屋,通过元泰红茶屋这个广阔平台致力于传播“茶与生活”理念,倡导时尚,美丽,浪漫,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元泰红茶屋举办各种形式的茶会。元泰红茶屋正成为传播中国红茶休闲文化的窗口,中国式小资茶生活的独立空间以及精致茶生活的载体。
  ——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生
  福建红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提是强化品质,“稳”字当头,各种红茶、各个厂家之间,不起哄、不内讧,尊重市场规律;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安全和质量上,做适宜大众的好茶。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茶叶协会要加大力度扶持、培育茶叶合作社、龙头企业,从而更好地引领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福建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姚信恩
  福建红茶重新崛起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文化层面上,世界红茶的根在福建。像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就成为英国皇室用茶,坦洋工夫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福建红茶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其复兴打下了深厚根基。民生层面上,作为茶叶大省,近十分之一的福建人靠茶吃饭,当前全省上下都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健康层面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喝茶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面。这些因素都成为“引爆”福建红茶的“导火线”。
  ——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会副会长林光华
其他文献
对于红茶,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是由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第二,世界红茶的历史是从17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最早饮用红茶的欧洲国家是荷兰,但真正将红茶经济和红茶文化发扬光大、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是英国。  17世纪的英国,经过了三次的英荷战争,终于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长达20年的海上争霸战,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打败商业竞争对手,垄断海上贸易,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当时,海
期刊
艺术与武术,一文一武,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完美地统一于一个整体。  武术是力与美的高度结合,通过肢体动作的动静缓急、刚柔虚实之变化来展现矫健英武之美,暗合了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这种“武”“艺”相溶之美在“太极茶道”中亦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以太极拳套路为基础,融合长壶茶艺技法,以形为中心,以神为目的,借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演绎阴阳调和、刚柔并济、虚实相参的圆融美。  作为“太极茶道”6段
期刊
作者简介:福建三明永安市人,现定居于香港。现任香港元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香港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为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员、福建终身教育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恋恋红茶》、《人间茶话》、《话说福建红茶》、《中国红茶经典》等多部红茶专著。  从一个地方人的口头问候语中大约也能估摸那里人最重视什么。英国天气整日阴雨绵绵,所以,他们一开口就会在谈天气。中国人看重亲情和睦,注重
期刊
当郭沫若先生将武夷山的丹崖碧壁、苍松翠竹归纳为“仙”时,武夷岩茶凝固着这股仙气跋山涉水,香飘全世界。  作为武夷正岩产区中心点“三坑两涧”之一的牛栏坑,是茶人心中的圣地。长久以来,它都作为一个神秘之地而存在。历经沧海桑田,依然留存着千百年前的地质风貌。据说,这里原本只是武夷农家圈养家牛之所,因为地势山坳,故得名牛栏坑。  未曾走进这条坑坳里,很难想象短短一百多米、最宽处不过二十余米的山坳,竟能产出
期刊
两岸茶树根相连,两岸茶香韵相投,两岸茶学师相承,两岸茶人道相通。  茶,是中国元素,中国符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对世界的又一伟大贡献!今天,它见证着联通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发挥着联通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灵纽带作用,承载着海峡两岸茶人们的共识。  共识一,茶之叶,寓意团圆,团圆是最富人情味的力量,看看每片茶叶都有一个特征:叶脉呈网状相连,并沿着边缘形成闭合型的圈。这就很容易让人联
期刊
人生是个有趣的圆  福州,自古盛产茉莉花茶;而城门镇,则是福州茉莉花茶的核心产区。这里也是杨礼清的老家,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小时候,每逢春夏季,我都会跟随家中长辈到茶厂里去玩耍,甚至还学着大人的模样,参与过茉莉花茶的制作。”杨礼清说,也许就是“茶”根深种的缘故,他因为家境不好而早早出来打拼时,选择的人生第一份事业,就是做茶叶生意。  杨礼清回忆说:“1988年,我到了北方,主要在陕西一带销售
期刊
荷花暮雨,杨柳西风。季节总是趁人不备,悄然流转。就像那些远去的过往,被封存在岁月里,古老到只余下光阴的味道。  月圆中秋相聚欢的寓意,是诗意的馈赠,给原本寻常的日子,添了几许柔情,几笔雅韵。李白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子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诗和一壶酒,一阕词醉一座城。千古不变的月,演绎无数的起落悲欢。每一段缘分,都有平仄:每一个故事,都有韵脚。  秋水般明净的风
期刊
试想过将日本和服的腰带使用到茶器中么?那一定有些天马行空。而恰恰就是这种别出心裁的视觉体验,不禁让我惊叹好友邓萍发现生活之美的用心,更感叹无限想象力所嫁接出的心灵果实——原来美的事物都是共通、可以共存的。  朴拙的木质地板,草编的坐垫,席地便是一张茶桌。当一组优雅的器物,铺展在笔者眼前时,真没意识到这块布衬居然是和服的腰带。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是最具日本风情的服饰,既能护体,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期刊
上期说道岩茶的做青师傅,第二个是焙茶师傅。武夷岩茶独到的炭焙技艺,使得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要求有高超的技能。焙茶处于茶叶精制环节,从茶叶拣剔、筛分、颠簸、打堆、打焙、开火、翻茶到上下焙,都要有非常具体时间、温度、手法要求。焙茶关键工艺也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看茶焙茶、看火焙茶、茶变则变。  一般来说,武夷岩茶一焙的投茶量为8到10斤茶叶。有经验的焙茶师傅通过摸焙笼垫脚可知温度的高低,所有焙笼正负温度不
期刊
南方的七八月,空气中有茉莉和木槿的清香,却是一年中最溽热的节气。而对于岩茶,此时却也正是浴火新生的焙茶季。  “岩韵包括香韵和味韵。香韵以做青为主导而形成其风格,味韵为复炒所诱发以烘焙来充实为其特征。”姚月明如是说。关于烘焙,不是一把火那么简单。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烘焙对茶的影响,我们特别选取了同一款茶(5月5号初制的牛栏坑肉桂)不同焙火阶段(走水焙、中火、足火)的茶样做对比品鉴。  干茶  毛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