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绝版的连环画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待了近30年。1991年,我来清华读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一直到现在。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次我在学院开会,大家聊起来自己喜欢什么,我就谈到了连环画。当时有几个同事还很诧异地说:“你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呢?我们认为你应该喜欢雕塑或者陶瓷。”
  那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实是我收藏连环画比较多的一个阶段,除了去北京潘家园,我还会到西安,到我的老家山西太原,甚至到黑龙江和四川的一些城市,更远还到过昆明,去淘连环画。我到这些城市时,都会去逛连环画市场。那个时期,我对连环画非常痴迷。
  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用看连环画背面的出版信息,从封面就能判断出这本连环画大概是什么年代出版的。那时候我收藏的连环画主要是1980年之前出版的。我为什么对这个东西情有独钟呢?说来就话长了。
  我们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从小一直在看连环画。连环画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浅层次读物,形式很生动。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它是我们获取知识、获取生活经验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尽管有些连环画内容低劣。连环画也会涉及很多有意思的知识,比如说有的连环画讲农村的故事,你就能获得很多和农业相关的知识。
  连环画的画面性有的时候是比较强的,它的水准、层次的差异非常大。像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可以说都是制作非常精良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都很细致。这个传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还都保持得非常好。
  比方说非常著名的连环画《山乡巨变》,讲的是浙东山区土改、搞合作社的事情,是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的作品。
  这本连环画中,虽然画家用白描的方式来画农村社会生活的场景,但表现得非常精准。比如第3页有一个空间场景,到第17页又是这个场景,里面的东西完全能对照起来,而且凳子和桌子的摆放、桌子上面的摆件儿,刻画得都非常精准。
  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的艺术家的田野调查做得很仔细,他们用照相机镜头一般的眼睛对空间和场景做了忠实的记录。


  不仅仅是我,对连环画的痴迷是整整一代人的事情,所以就发生了很多与连环画有关的故事。当时,一个孩子条件再优越,也不可能拥有全部的连环画。所以,那时大家一般是你买几本、我买几本,互相交换着看,把它们当成一种资源。我们会在每一本连环画上贴一个编号,像图书馆那样,把它们整理成套。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连环画处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因为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连环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因为我和哥哥的年龄非常接近,只差两岁多,所以我们俩一直存在着竞争,结果在物资管理权这方面,连环画的管理权就落到了他的手里。他掌握了管理权以后,就对我接触连环画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制定了各种“条例”。我们家有一张桌子,桌面是全家人共用的,下边有两个抽屉分别是我们哥儿俩的。我记得我的抽屉是后来配上去的,我哥哥的抽屉是“原配”,所以他的抽屉就严丝合缝地嵌到桌子里。哥哥的抽屉里装满了连环画,他给抽屉装上了锁,每天看管得很严。我的抽屉因为是后配的,关不严实,抽屉里没什么东西。那时候,所有的畅销小说都会被画成连环画,一部名著没有被改编成连环画,就不能算深入人心。看连环画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起劲儿,可是我看连环画的次数被我哥控制了,我想看又看不到,怎么办呢?
  好的连环画需要反复地看。有一个战争故事,讲怎么去埋地雷;《烽火少年》讲的是孩子学骑马的故事;还有一本讲的是一个骑兵部队和日寇打仗,其中一个小孩子怎么从马倌变成一名坚强的战士,里边有很多关于马的故事,还有很多军事常识和自然常识。
  因此,我哥控制了连环画这个事儿就搞得我很恼火、很焦虑。后来,我突然发现,把我的抽屉拉出来以后,手伸进去,从侧面就能把我哥抽屉里的连环画拿出来。从此我摆脱了他的控制,可以想看就看,但外借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我把这本书借给其他玩伴,没有及时归还的话就会被他发现那我们兄弟俩就不免要爆发一场“战争”。
  大概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街头开始出现那种摆摊卖连环画挣钱的人。地上铺一个席子,连环画就在席子上平摊着,还有一个像书架似的东西立在旁边,上面的连环画都立着放,那是品相較好的连环画。摊主就搬个小板凳在旁边坐着,放个暖壶在身边,一天就耗在这儿。看一本连环画老板一般会收一分钱或两分钱。那个时候,城市里租卖连环画的摊儿非常多。
  收藏连环画的过程在那个年代依然很艰辛。像我们家条件还可以,但是父母给我们的零用钱是固定的,一个月会有一点儿钱专门买连环画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买冰棍儿的钱省下来,去买连环画。买到连环画,你在朋友中的威信就会变得很高,周围的孩子都会很羡慕你。
  那个时期,我家住在郊区,因为那时候大型的国企都远离城市中心,所以我们周围没有书店。我们去书店需要步行十几公里,到城市中心的新华书店,买回连环画以后欣喜若狂,感觉整个社区都沸腾了。


  我的优势在于我父亲经常出差,他会到北京、上海、长沙、大连等地出差。北京和上海的连环画品类丰富程度要大大超过其他城市。所以他每次要出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肯定会写一个要买的连环画的单子。
  他一回来打开提包,最让我们激动的不是糖果。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对零食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但是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连环画,而且他带回来的那些连环画是我所在的城市太原看不到的,这是让人非常激动的事,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幸福。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跟连环画又有了一段有意思的交集。当时,我妈妈的一个学生(他应该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的是山西大学美术系)在上学期间,会到我们家串门,跟我妈妈聊天,讲他在美术系的学习情况、同学们交流的情况,然后就讲到了连环画。
  通过他,我才知道,画连环画是当时几乎所有画家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美术作品是没有“交易”这个概念的,唯一能够把美术作品变成钱的途径就是画连环画。
  我妈妈的学生讲,在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大学的学生里就有“万元户”,就是因为画连环画。那个时候的画家靠画连环画可以过上非常好的生活。
  所以,连环画对我来讲有非常大的意义,给我的记忆非常深刻,尽管已经是那么遥远的回忆了。
其他文献
一  2016年,我正上初三,每天除了模拟考和圈重点,就是背诵各种文章。  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写小说,希望能在幻想的无序的世界中,暂时躲避升学的压力和有序的枯燥的校园生活。  刚开始写的时候非常生疏,来来回回要修改很多遍,一段话能有三四个错别字,还有两处语句不通。后来我干脆用铅笔写,边写边擦,写出满意的就传给同学看。那时,同学们都挺喜欢看我的小说。  那阵子学校查课外书查得严,带课外书进来
期刊
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时候她刚毕业,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一个部门打报告反映该部门人员出差的频率太高,公司报销的流程又麻烦,希望财务部借调一个人给他们,只负责这个部门的业务,算是半个专用秘书。  一开始这事儿派给她的时候,她压根儿没怕。过去刚一周,她就整理出来详细的报销流程,从要用哪个浏览器打开网站,到怎么把扫描件传到邮箱再上传到公司的系统,每一条都写得清清楚楚,就算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能照
期刊
一  对我而言,波尔多是最具法国精神的法国城市,那里有每个人脑袋里法国该有的样子。  这是我离开里尔去到波尔多才明白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倒不是里尔不好,只是里尔的夏天是从云层的缝隙里照出来的一束光;而波尔多的夏天,在2月就迫不及待地笼罩着每个人了。  很早之前,波尔多就在我的朋友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哪怕挑剔如Thomas,都会很谨慎地说:“我觉得除了里昂之外,波尔多也值得一去。”  所以当我
期刊
一  2019年6月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看《敲响天堂之门》,我突然感到沙发晃动。起先以为是自己营养不良,犯了眩晕。几秒钟后,沙发再度摇晃,投在墙上的电影画面也抖动起来。“地震!”丈夫一手抱起小狗,一手拉着我,往楼下跑去。  楼道的灯坏很久了,看不见脚下的路。我们穿着拖鞋,也来不及开手电,一溜烟儿就冲到了院子里。昏黄的路灯光圈下,蚊子和飞蛾在舞动。我们的心脏咚咚跳着,喘着粗气,濃郁的花香钻入肺腑。大
期刊
女儿喜欢和我玩捉迷藏,我也尽力配合她,先把童心藏好,再把天真找到。  女儿喜欢躲在暗处,比如窗帘后面、衣柜里,不出声,等爱她的人发现。轮到我藏了,我有100个躲藏的地方,她却只有一个寻找的方法—“我若叫你,你必须回答。”  所以,不论我藏得多么隐蔽,她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我,因为她喊“爸爸”,我就得应答—“在!”  我怕,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躲在相框里,听着她一遍遍地唤我,我却再也不能给予回应。所以
期刊
这些年遇见了很多令我佩服的人,很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说话办事,于是我很认真地从他们身上总结出21个闪光点。  1. 任何事,只要麻烦了别人、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一定要说“谢谢”。没有任何理所当然的接受,也不能因为没胆量而不开口,说“谢谢”不仅会让自己心情好,也会让对方开心很久。  2. 工作时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因为见过朋友特别认真工作的样子,觉得他突然帅气了100倍。  3. 工作能力有很多种,
期刊
前几天,突然有一个微信名为“陇东硬汉”的人要求添加我为微信好友,我一时发蒙,看附言:“我是赢斌……”  我心头一热—这位“陇东硬汉”原来是我30多年前结识的一位麦客朋友。添加后,我俩热络地聊了起来。  手机屏幕不时闪烁,我们互相通报各自的近况。“陇东硬汉”如今经营着10亩果园,采摘季节,果子由当地果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往全国各地。他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被镇政府评为“致富带头人”。  和赢斌的网络
期刊
(一)  吃晚饭时,克雷尔对爸爸说道:“爸爸,后天是我们学校第十届艺术节开幕的日子,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会有表演。我们老师米西卡小姐邀请你到学校观看表演。”  “太好啦!我一定去!”爸爸高興回应道。  “还有一件事。”克雷尔小声道。  “说吧。什么事爸爸都答应你。”  “在观看表演之前,也就是明天,米西卡小姐想先单独见见你。”(二)  “妈妈,你减肥成功之后比以前更漂亮了!”娜塔莎对妈妈说道。  “
期刊
一  我从小笨手笨脚,什么都做不好,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异类,同村孩子们的游戏我也参与不进去,所以我爸时常担心我的未来。  好不容易升到初中,我的成绩总是排在末尾,在老师眼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初中临近毕业时,我爸又在为如何把我送进一所好高中而头疼不已。  小地方教育资源有限,所以我的选择并不多,县里的一中和二中只会挑拔尖儿的学生,剩下的大多数学生就只能选择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或者三流高中。  情况
期刊
园子里的茉莉开了,洁白细碎的花朵点缀在绿叶间,满园子皆是馥郁的香气。  一株粉百合也捧出了花苞。百合此前已经开过一拨儿花了,上次开的是黄百合。这株粉百合,比上一拨儿黄百合整整晚了一个月开花。  兴许粉百合的花期本来就要晚一点儿,又或者是因了这株粉百合种在孔雀竹旁,被孔雀竹茂盛的叶子遮蔽了阳光。  它长得矮矮的、瘦瘦的,仿佛营养不良的少女。  前一阵儿,我看那两株孔雀竹实在太茂盛,便拔掉了一株,这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