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学生性别审美差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开始明显变化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产生性别的差异。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初中生审美方面的性别差异现象理应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积极统筹性别区分下的审美共性与个性的培养,抓住教学要点,设计出适合不同性别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育 审美取向 性别审美差异
  一、审美的定义
  何为审美?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种判断的过程,而美,则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亦,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广义上它是指在意识和鉴赏上,人所产生的愉快的感觉经验,狭义上则是指人们借助文化所提供的规范来批评性地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审美取向的年龄段特征
  同一审美对象,因为年龄的不同,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也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取向特征。
  1.少年阶段:犹如初升的太阳,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色彩和造型的表象特征十分敏感。比如面对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少年的审美感受可能更多来自对人物身份的识别,还有塑造上写实造型技法的兴趣、色彩的色调等。
  2.青年阶段:这时期的各方面明显受到社会舆论、时尚元素及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多半属于高校知识群体,面对同一幅《父亲》,青年人看到的是老父亲的农民形象,通过形象的特征进一步思考,分析出父亲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基础。
  3.中年阶段:是人生阅历的转折点,不仅有来自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担当,而且有来自生活启发之下的深沉情感。同样的一幅《父亲》,身为人父人母的他们感到的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中年人产生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
  由此可见,审美的取向受年龄的影响很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
  三、初中生审美取向的性别差异
  进入青春期后的男女生在阅读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尤其在初中阶段,受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这种性别差异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很大。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探索、冒险,刺激,因而备受男生青睐的读物主要集中于科普类、武侠类和军事类;而女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显得较为文静、温顺,爱幻想,追求浪漫与完美,因此她们从小就喜欢阅读童话,文学、心理类的读物,特别是那些反映校园男孩女孩生活的作品。这种阅读的差异,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审美取向。
  1.性别差异导致审美活动倾向不同:男生和女生通常有着明显不同的兴趣倾向。男生在涉及审美创造的活动中,更倾向于实际操作、体现创新观念、力量美感和科技趣味的审美实践。例如,男生喜欢新媒体绘画、新媒体绘画应用电脑和手绘板模拟现实绘画媒介,在参与或从事美术活动中体现更多科技能力等。而女生,在涉及审美创造的活动中,更倾向情绪宣导的绘画,比如传统绘画中绘本的创作,手绘卡片等实际操作练习等,作品参与本身更希望融入女生特有的细腻情感。
  根据笔者的课题教学实践结果分析,初中男生面对“封面设计”的作业时,更倾向于科技幻想、野生动物书的封面设计;参观学习活动中,男生更多提议去科技馆、航天馆等。女生面对“封面设计”的作业时,则更倾向于选择知心日记封面、梦幻多彩的童话书籍封面设计;学习活动中,更多选择童话情感类的主题;参观学习活动中,更多提议去郊外、美术馆、文物苑等。
  2.性别差异导致审美对象选择不同:审美创作对象,是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选择的表现主题,指能使人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男生,因为性格中对科学、技巧的先天倾向,在选择对象时更多倾向于科幻概念类的造型主题,比如,机器人、科幻绘画中的概念造型等。在初中的手工课材料准备方面,男生大多会选择铁钉、铁丝、瓶罐等制作。
  女生,因为性格中对情绪、色彩等元素的先天倾向,在选择绘画主题时,更多以体现情感,或来源于生活本身的事物为启发,比如,女生的服饰、情绪的宣泄、色彩的表达等。因此在手工课材料准备方面,女生更多会选择树叶、布料、彩色卡纸等制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根据男女生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探讨方式。
  四、性别审美差异教育的积极导入
  通过实践课堂《科幻画》课程的教学对比,体现男女不同的创作个性与特点。
  1.以初中男同学为教学实例表明:男生面对科幻主题,首先选择了情绪较为强烈、画面语言丰富、绘画风格上相对于女生体现更强的技术性和观赏性。因为,科幻主题的事物是男生好奇并喜欢的,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已超过其他主题课程。从课堂的导入开始,男生的参与及活跃性都很强,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明显表现出他们敏感于科学与创造。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关注太空飞船、环保制作等主题,作品中包含自己对于力量、科学技术的探索性思维。他们比较关注画面造型的设计,喜欢运用冷色调强调自己的创作主题画面,材料运用相对女生而言偏少。男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帮助画面的其他构想,比如用自己姓名中的一字取个飞船号等。
  2.以初中女同学为教学实例表明:女生在面对科幻主题,首先选择感觉更为人性和温婉、画面语言平和纯净、绘画风格上相对于男生体现更为优美华丽的特点。因此,女生更关注色彩鲜艳、主题活跃、童话感更强的科幻画。女生在选择自己画面主题上,常常会体现女性爱幻想、爱美的特点,比如制造一个“时光轮回机”,让人类摆脱衰老,运用丰富的色彩强调画面。材料选择上经常会出现小芝麻、小豆子、碎布等。女生的天性,也集中体现了她们在科幻画主题课堂中的表现,对人类生长、对大自然、对环境植物的关注更为明显,更喜欢用“幻想”来表达。
  由此可见,男女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导致的画面表现、选择特点、情绪感受也不同,在正确条件的引导下,他们在美术表现中找到自我成长的良好方式。
  五、根据学生性别差异,积极统筹性别区分下的审美个性与审美共性的培养
  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各自和共同的审美取向。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使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美术班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源于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感情、气质、素质等多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绘画对象,有的学生善抓大感觉,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有的草率;有的拘谨;有的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则偏爱主观的表现。因此,个体的差异性不仅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还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但是,我们要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些年来,初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许是因为要求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运动的推动,男性和女性在他们所展示的能力中日渐相似。无论怎样,在区分性别差异的审美教育上,老师们都应该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学校设置的所有不同美术课中拥有相似的学术天分。
  六、结语。
  我们应该承认男女生在审美上普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初中学生审美取向已经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应该随心所欲,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必须认识到初中学生审美的性别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在重视这种性别审美差异的基础上完善之前教育体制中的不足,完善男、女生本身审美倾向上的不足,发展其优势,补足其短处,使其健康成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静寰主编.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小学美术教育,2007(2).
  [3]中小学美术教育,2007(3).
  [4]蒋良著.美术的教学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作者从备课、教师课堂魅力、分层辅导,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阐述自己对有效教育的心得体会.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十分快速,社会形势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现代医学也逐步的进行改革,综合性更强,涵盖了信息技术、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这就对医学生提出了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D-Ⅱ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402例(HSP组),正常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夹心法和荧光检测法结合检测血浆中的D-Ⅱ聚体含
要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必须使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条件.实训过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步骤
目的 探讨在高龄不孕女性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周期中GnRH拮抗剂和激动剂临床应用比较.方法 对63例行体外受精治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不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对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水对人体的好处有很多,尤其是温开水,下面就来说说你喝了一辈子却不太了解的“温白开水对疾病的九大特殊作用”
高等院校一切教育的工作基础是课堂教学,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提高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目前大学课堂形式较为传统,缺少活力,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目的:探讨麻醉教学中师生通讯软件互动平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麻醉专业本科生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微信互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