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餐盒中迁移量测定与分析

来源 :绿色包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聚丙烯餐盒为例,测定并分析其所含物质在模拟液中的迁移。通过改变浸泡模拟液种类、浸泡温度以及浸泡时间,对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和模拟液蒸发残渣量进行测算,研究其在不同浸泡条件下的迁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模拟液种类、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等实验条件,聚丙烯餐盒中物质迁移量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聚丙烯餐盒;迁移量;浸泡
  中图分类号:O657;TB48;TQ32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6-0027-05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igration in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LI Quan(Nanc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as an example to determine and analyze the migration of substances contained in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in simulated liquid. By changing the type of soaking liquid, soaking temperature and soaking time, the weight loss rate of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samples and the amount of evaporation residue of simulated liquid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soaking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material migration in the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when the simulated liquid type, soaking temperature and soaking time were changed.
  Key words: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migration amount; soaking
  聚丙烯餐盒是目前食品包装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一次性餐具,因其流通量较大,一些生产厂家为谋取利润在聚丙烯餐盒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各种低廉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造成聚丙烯餐盒蒸发残渣量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聚丙烯餐盒中助剂迁移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吴尔苗[1]等人在聚丙烯餐盒服役过程化学物质总迁移规律研究中将聚丙烯餐盒样品分别置于食用油、微波加热、臭氧消毒,以及餐饮配送等环境中,发现聚丙烯餐盒化学物质总迁移量都有明显的变化。刘悦悦[2]等人研究发现聚丙烯塑料中的抗氧化剂迁移与模拟液的极性有关,抗氧化剂与聚丙烯相溶性差、聚丙烯与模拟液极性相近,则抗氧剂的迁移量增加。王国军[3]等人通过实验验证了HPLC法能够对聚丙烯餐具中12种抗氧化剂迁移量进行有效测定。池海涛[4]等人通过自制食品包装用PP塑料薄膜,对样品薄膜中两种抗氧化剂在95%乙醇模拟液中的迁移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实验数据利用软件建立迁移模型。Conchione Chiara[5]等人研究发现聚丙烯中存在非故意添加物质聚烯烃低聚烃(POH),在一定的条件下(高脂肪含量、高温、接触时间长)可能会从包装中大量迁移至食品中,并通过HPLC法、GC法、FID法对市场上的即食包装进行测定。
  本研究通过对市面上随机选取的一次性聚丙烯餐盒进行助剂迁移测定,以蒸馏水、65%乙醇、4%乙酸和正己烷为模拟液,分别在不同模拟液、不同浸泡温度、不同浸泡时间等条件下,测定聚丙烯餐盒样品中助剂迁移量并分析迁移特征,以期为聚丙烯餐盒性能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聚丙烯餐盒(5cm*5cm正方形片)、蒸馏水、乙酸体积分数4%、乙醇体积分数65%、正己烷。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可调式封闭电炉、电子分析天平、蒸发皿、烧杯、量筒、锥形瓶、玻璃棒等。
  1.2 实验条件
  蒸馏水和乙酸(4%):60℃;乙醇(65%)和正己烷:室温25℃;烘干温度:聚丙烯餐盒样品50℃到60℃;蒸发皿100℃到110℃;烘干时间:聚丙烯餐盒样品和蒸发皿各20分钟。
  1.3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200mL的浸泡液后倒入250mL锥形瓶中,盖上瓶塞,将锥形瓶放置在恒温水浴锅内加热至实验温度并保持恒温。
  2)取聚丙烯餐盒样品放入锥形瓶内浸泡,按照样品浸泡参考标准规定和检测要求确定浸泡时间。
  3)将蒸发皿放在置于通风橱内的可调式封闭电炉上,按照实验顺序将浸泡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倒入的溶液量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4)溶液蒸发完毕后,将蒸发皿放置于干燥箱内烘干,烘干20分钟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对残渣进行称量并记下读数。
  5)以相同实验方法量取200mL浸泡液做一试剂空白试验。
  当实验条件改变,如聚丙烯餐盒样品的种类,模拟物的种类,时间和温度改变时,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是相似的,按照新的条件重复以上操作即可。最后通過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描绘曲线并对不同曲线的分析比较,得出餐盒残渣迁移物质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失重率的计算
  公式:失重率=(M1–M2)/M1×100%。其中:M1——表示浸泡前聚丙烯餐盒样品的重量(g);M2——表示浸泡后聚丙烯餐盒样品的重量(g)。
  2.1.1 浸泡时间对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的影响
  在蒸馏水、65%乙醇、4%乙酸和正己烷等4种模拟液中分别放入聚丙烯餐盒样品进行浸泡,浸泡2个小时取出,分别计算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对放置在4种模拟液中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国家标准浸泡条件下4%乙酸模拟液浸泡过的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最大,高达10.10%;其次为正己烷3.40%;65%乙醇为0.60%;而蒸馏水浸泡过的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最小,仅为0.56%。说明四种模拟液中,4%乙酸溶液对聚丙烯餐盒样品迁移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正己烷、65%乙醇、蒸馏水。
  2.1.2 浸泡温度对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的影响
  由上述浸泡时间对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的比较可知,乙酸和正己烷两种模拟液对聚丙烯餐盒样品中助剂迁移量影响较大,可进一步讨论在不同温度下,几种模拟液对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的影响。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制,正己烷模拟液浸泡实验无法实施,该阶段实验研究蒸馏水、65%乙醇和4%乙酸模拟液对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的影响。
  1)不同温度下,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于蒸馏水中的失重率%
  将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在50℃-90℃的蒸馏水中,浸泡时间为0.5h,对浸泡后的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进行测定,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逐渐升高并在90℃达到最大值,说明在90℃时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大,在50℃时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小。
  2)不同温度下,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于65%乙醇中的失重率%
  将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在50℃-90℃的65%乙醇中,浸泡时间为0.5h,对浸泡后的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进行测定,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逐渐升高,在90℃时达到最大值,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大,在50℃时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小。
  3)不同温度下,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于4%乙酸中的失重率%
  将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在50℃-90℃的4%乙酸中,浸泡时间为0.5h,对浸泡后的聚丙烯餐盒样品失重率进行测定,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逐渐升高,在90℃时达到最大值,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大,在50℃时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迁移量最小。
  2.2 蒸发残渣量计算
  公式:X ={(M1–M2)/ V×1000 } ×1000
  其中:X——试样的蒸发残渣mg/L;M1——样品浸泡后的模拟液蒸发残渣质量(g);M2——未浸泡样品的模拟液蒸发残渣质量(g);V——模拟液体积(mL)。
  最终蒸发残渣量= 试样蒸发残渣量—空白实验蒸发残渣量
  2.2.1 浸泡时间对蒸发残渣量的影响
  根据标准浸泡条件(蒸馏水:60℃;4%乙酸:60℃;65%乙醇:25℃;正己烷:25℃),将聚丙烯餐盒样品分别浸泡在四种模拟液中,浸泡时间分别0.5h、1.0h、1.5h、2.0h和2.5h,最终蒸发残渣量(g)见表1。
  由表1和图5可知,改变浸泡时间对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蒸发残渣量有明显的影响。蒸发残渣量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聚丙烯餐盒样品在4%乙酸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最大;在正己烷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次之;在蒸馏水模拟液和65%乙醇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相对最小。因此可以确定聚丙烯餐盒样品对乙酸等酸类食品模拟液最敏感,对正己烷油类等食品模拟液次之,对水类和乙醇类不敏感。
  2.2.2 浸泡温度对蒸发残渣量的影响
  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改变浸泡温度条件下的正己烷模拟液实验没有开展。根据实验方案浸泡条件,聚丙烯餐盒样品在蒸馏水、4%乙酸、65%乙醇模拟液中浸泡0.5h后,模拟液最终蒸发残渣量(g)见表2。
  由表2和图6可知,在相同的浸泡时间下,不同浸泡温度对聚丙烯餐盒样品的蒸发残渣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蒸发残渣量也随之增大。聚丙烯餐盒样品在4%乙酸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最大;在蒸馏水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次之;在65%乙醇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最小。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正己烷模拟液的温度改变条件实验没法开展。因此可以确定聚丙烯餐盒样品对乙酸等酸类食品模拟液最敏感,对蒸馏水等食品模拟液次之,对醇类模拟液不敏感。
  3 结论
  通过将聚丙烯餐盒样品浸泡至模拟液中,通过改变模拟液种类、浸泡温度、浸泡時间等条件,测定聚丙烯餐盒样品的失重率和模拟液最终蒸发残渣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中蒸发残渣量与浸泡时间有关,浸泡时间越长则蒸发残渣量越大;
  2)实验中蒸发残渣量与浸泡温度有关,浸泡温度越高则蒸发残渣量越大;
  3)实验中蒸发残渣量与模拟液种类有关,聚丙烯餐盒样品在4%乙酸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最大;在正己烷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量次之;在蒸馏水中的蒸发残渣量第三;在65%乙醇模拟液中蒸发残渣量最小。因此,可以判断聚丙烯餐盒在盛放酸性和油性食物时,迁移出来的残渣量较多,盛放水性和酒類食物迁移的残渣量较少。
  参考文献:
  [1] 吴尔苗,林嗣煜,莫兰,朱燕萍.聚丙烯餐盒服役过程化学物质总迁移规律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31(06):37-40. Wu Er-miao, Lin Si-yu, Mo LAN, Zhu Yan-ping. Study on the total migration law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polypropylene lunch box during service [J]. Modern plastic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2019,31 (06): 37-40.
  [2] 刘悦悦,张钦发,菅田田,莫宜澄.模拟液的极性对聚丙烯中抗氧化剂迁移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35(02):62-65+76. Liu Yue-yue, Zhang Qin-fa, Kan Tian-tian, Mo Yicheng. Effect of polarity of simulated solution on migration of antioxidants in polypropylene [J]. Food and machinery, 2019,35 (02): 62-65 + 76.
  [3] 王国军,叶海云,洪瑜隆,林铿.HPLC测定聚丙烯餐具中12种抗氧化剂迁移量[J].包装工程,2017,38(23):55-59. Wang Guo-jun, Ye Hai-yun, Hong Yu-long, Lin Keng. Determination of 12 antioxidants migration in polypropylene tableware by HPLC [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38 (23): 55-59.
  [4] 池海涛,刘颖,高峡,刘伟丽,胡光辉,罗运军.食品接触聚丙烯塑料中抗氧化剂迁移模型研究[J].分析化学,2015,43(03):399-403. Chi Hai-tao, Liu Ying, Gao Xia, Liu Wei-li, Hu Guanghui, Luo Yun-jun. Migration model of antioxidants in food contact polypropylene [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43 (03): 399-403.
  [5] Conchione Chiara,Lucci Paolo,Moret Sabrina. Migration of Polypropylene Oligomers into Ready-to-Eat Vegetable Soups[J]. Foods,2020,9(10).
其他文献
本文以石墨烯量子点为基体,在边缘接枝甲基咪唑,再与锌离子络合形成含石墨烯量子点的类沸石咪唑骨架ZIF-8复合材料。其中,柠檬酸为碳源,组氨酸提供甲基咪唑为配体。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吸附等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对VOCs的监测效果。制备的类ZIF-8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将其作为荧光探针,二甲苯、丙酮和甲醛三种VOCs作为监测目标,吸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二甲苯、丙酮和甲醛均具有良好的监测灵敏度,其中对二甲苯的监测灵敏度更高,检测极限达到0.014μg/mL。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包装专业的课程授课模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质量不高,打造一批真正的“金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职包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金课”建设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打造包装专业“金课”,旨在推动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从真正意义上助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和强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包装专业;金课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聚乙二醇(PEG)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再通过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扩链,最后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端基异氰酸酯进行酯化封端,合成了聚乙二醇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和反应物配比优化了合成工艺,对聚合物结构、分子量、粒度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按分子结构的设计要求合成得到了PUA聚合物,分子量约
摘要:随着中国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进入到了电商领域,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这为绿植品牌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绿植品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我国绿植电商在品牌形象定位方面的不足,寻求打造品牌形象的新办法,通过创新性的包装设计,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绿植包装品牌个性化表达的新策略,以推进绿植电商包装的发展。  关键词:
摘要:人因工程学对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涉及各艺术设计门类。本次研究以娃哈哈八宝粥包装设计为重点,结合人因工程学,分别从人体尺寸、操作行为和情感需求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得出尺寸适宜、开启省力、方便食用的娃哈哈八宝粥包装。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包装;设计;情感需求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6-0065-04  Redesign of Wah
摘要:本文采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对现有工装进行逆向零配件三维建模后,通过有限单元分析法的分析,最终得到两类符合企业目前要求联机凹印设备生产的超设计规格(大张)印后工装,其中关键零配件的设备改进数据,并最终完成工装加工。为提高车间生产大张产品的效率,减少原辅材料损耗,提供相关工装改进改良过程和设计探究过程。  关键词:联机凹印;仿真分析;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S8;TS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地方特产是当地人怀念家乡、外地人出门旅游争相购买的热门产品,是许多人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在特产包装上的创新设计能够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从视觉传达、地域文化的凸显和材料选择等三个方面研究地方特产品牌的包装设计,在分析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特色的基础上,传达较为实际的设计理念,为基于地方特产品牌的包装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特产品牌;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
羌绣是羌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对羌绣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来分析羌绣纹饰的美学特征。根据云间羌饰饰品的包装需求,结合羌绣纹饰的美学特征,将羌绣纹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当中。通过包装设计中对羌绣纹饰的应用来传承和发扬羌族的民族文化瑰宝。
摘要:包装设计是品牌营销与产品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独树一帜的包装设计能有效地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个性,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包装来强化品牌的识别度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产品包装作为终端的品牌传播工具,其作用一直受到营销界的广泛关注,真正优秀的包装设计应该是美学与营销学的完满结合。因此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入手,对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与包装的个性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摘要: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着人类历史发展荣辱兴衰的历程,尤其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和引导,现代化的社会读书方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革,电子书、网络听书、音频书等方式五花八门,本文将分析讨论如何通过书籍包装设计的研究,来提高书籍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书籍;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82; 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