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识字、写字
(一)训练要点
1.认识生字200个;会写生字300个。
2.利用字典、词典等各种渠道识记生字,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习惯。
3.继续学习用识字规律记生字,如熟字加、减、换偏旁组成新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4.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了解汉字中的多音字。了解一字多义。
5.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把字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用毛笔描红。
(二)题型例举
1.用线条连接汉字与相应的音节。
sàng chànjué é
颤丧俄 掘
2.读句子,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一位白发苍苍(cāngchāng)的老爷爷拉着我的小辫(bàn biàn)子,说:“我居(jū jù)然爬上了天都(dōu dū)峰!”
3.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兴高(采 彩)烈 不(加 假)思索 相(题 提)并论
4.照样子,给下列汉字加上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用这个字组词。
例:旁__傍__(傍晚)__榜__(榜样)
扁()高()
() ()
5.看拼音,写词语。(题略)
6.比一比,再组词。
瓣() 燥() 饿()
辫() 躁() 俄()
7.查字典,填空。
小亮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一劳永逸”的“逸”不认识,于是他就查字典,用()查字法,先查(),再查();有一次,小亮写作文,想用“爱不释手”这个词,可是他不会写“释”字,于是又查字典,他应该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9.根据拼音,在下列句子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题略)
10.“打”的意思有:①击②举③编织④捕……请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在下面的()里。①打毛衣() ②打鼓() ③打鱼() ④打伞()
二、词语
(一)训练要点
1.积累词语
①会写由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②积累“ABB”结构的词,积累“AABB”结构的词,积累有关人体器官的词语,积累由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构成的成语,积累由八个字组成的成语,积累本册略读课文中的成语。
③训练词语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④发现表示颜色的词语及特点,并积累有关表示颜色的词语。
⑤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2.认识反义词,体会其感情色彩。
3.学习“对对子”。
(二)题型例举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没( )打( )
千里之行,()
百尺竿头,()
2.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里。
相题并论()
兴高彩烈()
闻鸡起午()
3.照样子写词语。
①例:严严实实(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胖乎乎(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例:舍近求远(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例:金黄(表示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①自己跟自己说话。()
②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5.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秋雨 ()的气味
甜甜地() 悄悄地()
6.写反义词。
谦虚() 懦弱()
丑陋()
7.对对子。
青山对( );山明水秀对
( );雨中山果落对( )
三、句子
(一)训练要点
①背诵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②背诵名人名言③背诵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④背诵十二生肖⑤背诵古诗名句⑥背诵《三字经》(部分)⑦积累孔子名言⑧积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二)题型例举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名句、谚语。
①聪明在于勤奋,________________。
②路人借问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四、阅读
(一)训练要点
1.积累优美句段。
①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有:第9、21课。②要求选择背诵的课文有:第1、11、13、19、22、23课。③要求默写的课文有:第21课的《望天门山》。④要求抄写的词、句、段。⑤积累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见书第86页。
2.理解词语,方法主要有:①查字典,见书第38页泡泡:“我查字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见书第43页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③结合生活实际,见书第121页泡泡:“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
3.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主要有:
①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段,见书第2页泡泡:“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②边读边想,思考问题。如《掌声》,书第117页:轮到残疾的英子上台讲故事,英子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呢?
③体会关键词句:(泡泡引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其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孔子拜师》第二段,见书第67页“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④联系生活实际:(泡泡引导)。如《孔子拜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5.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富饶的西沙群岛》(书第88页)“为什么这样说呢?”领会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很多。②《赵州桥》第二、三段之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领会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上下连贯。③《富饶的西沙群岛》领会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总后分”,即围绕一句话写具体。
6.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表达形式。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练习复述课文。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二)题型例举
1.根据课文填空。
①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扇哪扇哪,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________________。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你从这句话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讲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
5.课文回放。(略)
6.课外阅读,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到后院的青菜渐渐长大,我苦思了好久,不得其解,就去问妈妈 妈妈 青菜为什么会长大 青菜喝了雨水 就长大了呗 妈妈笑着回答
我多想快点长大呀,于是像盼望过节似的盼着老天爷快些下雨。终于下雨了,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下得很大。我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家门,在院子里仰着小脸足足站了半小时。当家人发现时,我已披着浑身的雨水,颤(chàn)颤地发抖了。为这事,我发了一天一夜的高烧。唉,我多么傻呀!但傻得挺有趣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渐渐:
(2)挺:
2.给短文第一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为这事,我发了一天一夜的高烧。”这里的“这事”指什么事?
4.你喜欢短文中的“我”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
(一)训练要点
1.结合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习作主要有记实作文与想象作文。
记实作文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教师在讲评时,要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引号。
(二)题型例举(略)
(一)训练要点
1.认识生字200个;会写生字300个。
2.利用字典、词典等各种渠道识记生字,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习惯。
3.继续学习用识字规律记生字,如熟字加、减、换偏旁组成新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4.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了解汉字中的多音字。了解一字多义。
5.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把字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用毛笔描红。
(二)题型例举
1.用线条连接汉字与相应的音节。
sàng chànjué é
颤丧俄 掘
2.读句子,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一位白发苍苍(cāngchāng)的老爷爷拉着我的小辫(bàn biàn)子,说:“我居(jū jù)然爬上了天都(dōu dū)峰!”
3.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兴高(采 彩)烈 不(加 假)思索 相(题 提)并论
4.照样子,给下列汉字加上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用这个字组词。
例:旁__傍__(傍晚)__榜__(榜样)
扁()高()
() ()
5.看拼音,写词语。(题略)
6.比一比,再组词。
瓣() 燥() 饿()
辫() 躁() 俄()
7.查字典,填空。
小亮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一劳永逸”的“逸”不认识,于是他就查字典,用()查字法,先查(),再查();有一次,小亮写作文,想用“爱不释手”这个词,可是他不会写“释”字,于是又查字典,他应该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9.根据拼音,在下列句子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题略)
10.“打”的意思有:①击②举③编织④捕……请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在下面的()里。①打毛衣() ②打鼓() ③打鱼() ④打伞()
二、词语
(一)训练要点
1.积累词语
①会写由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②积累“ABB”结构的词,积累“AABB”结构的词,积累有关人体器官的词语,积累由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构成的成语,积累由八个字组成的成语,积累本册略读课文中的成语。
③训练词语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④发现表示颜色的词语及特点,并积累有关表示颜色的词语。
⑤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2.认识反义词,体会其感情色彩。
3.学习“对对子”。
(二)题型例举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没( )打( )
千里之行,()
百尺竿头,()
2.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里。
相题并论()
兴高彩烈()
闻鸡起午()
3.照样子写词语。
①例:严严实实(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胖乎乎(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例:舍近求远(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例:金黄(表示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①自己跟自己说话。()
②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5.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秋雨 ()的气味
甜甜地() 悄悄地()
6.写反义词。
谦虚() 懦弱()
丑陋()
7.对对子。
青山对( );山明水秀对
( );雨中山果落对( )
三、句子
(一)训练要点
①背诵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②背诵名人名言③背诵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④背诵十二生肖⑤背诵古诗名句⑥背诵《三字经》(部分)⑦积累孔子名言⑧积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二)题型例举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名句、谚语。
①聪明在于勤奋,________________。
②路人借问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四、阅读
(一)训练要点
1.积累优美句段。
①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有:第9、21课。②要求选择背诵的课文有:第1、11、13、19、22、23课。③要求默写的课文有:第21课的《望天门山》。④要求抄写的词、句、段。⑤积累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见书第86页。
2.理解词语,方法主要有:①查字典,见书第38页泡泡:“我查字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见书第43页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③结合生活实际,见书第121页泡泡:“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
3.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理解课文内容,方法主要有:
①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段,见书第2页泡泡:“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②边读边想,思考问题。如《掌声》,书第117页:轮到残疾的英子上台讲故事,英子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呢?
③体会关键词句:(泡泡引导),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其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孔子拜师》第二段,见书第67页“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④联系生活实际:(泡泡引导)。如《孔子拜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5.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富饶的西沙群岛》(书第88页)“为什么这样说呢?”领会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很多。②《赵州桥》第二、三段之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领会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上下连贯。③《富饶的西沙群岛》领会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总后分”,即围绕一句话写具体。
6.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表达形式。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练习复述课文。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二)题型例举
1.根据课文填空。
①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扇哪扇哪,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________________。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你从这句话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讲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
5.课文回放。(略)
6.课外阅读,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到后院的青菜渐渐长大,我苦思了好久,不得其解,就去问妈妈 妈妈 青菜为什么会长大 青菜喝了雨水 就长大了呗 妈妈笑着回答
我多想快点长大呀,于是像盼望过节似的盼着老天爷快些下雨。终于下雨了,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下得很大。我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家门,在院子里仰着小脸足足站了半小时。当家人发现时,我已披着浑身的雨水,颤(chàn)颤地发抖了。为这事,我发了一天一夜的高烧。唉,我多么傻呀!但傻得挺有趣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渐渐:
(2)挺:
2.给短文第一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为这事,我发了一天一夜的高烧。”这里的“这事”指什么事?
4.你喜欢短文中的“我”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
(一)训练要点
1.结合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习作主要有记实作文与想象作文。
记实作文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教师在讲评时,要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引号。
(二)题型例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