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道德与法治“求真”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xy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思想碰撞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深入理解并内化课堂所学,就需要构建 “求真”课堂。构建“求真”课堂,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问题,开展真实活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求真”课堂;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53-02
  道德与法治“求真”课堂,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道德与法治社会产生真实的理解与体会,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问题以及开展真实活动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材知识点,从而达到构建“求真”课堂的目的。
  一、“求真”课堂之真实情境的创设
  众所周知,情感共鸣总是产生于情境之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知识点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事例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其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时,考虑到教材中有助人为乐的知识,我便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一个生活话题——“让座”,并借助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则与此相关的真实视频——“寒冬里,公交车上最暖人的牵手”: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给一个老奶奶让座,后来老奶奶因为怕女孩站不稳摔跤便伸出手一直拉着女孩。该视频的播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相应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从真实的事例中学习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从而感悟“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意义。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看完这则视频,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个学生如实说:“看完这则视频,我内心感觉非常温暖,女孩为老人让座,体现出了女孩善良与助人为乐的品质,而老人拉住女孩的手则反映出了老人心中的善良。从美德和善良的角度出发,这两个人的生命都非常精彩,因为她们非常完美地诠释出了善良。”该生语毕,另一学生也说道:“看完这则视频,我懂得了要想生命更加精彩,我们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就像视频中女孩为老人让座一样,事情虽小,但是却同样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增添精彩。”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借助一个真实的生活事例来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以及助人为乐品质的思考,有效地突显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促进了“求真”课堂的构建。
  二、“求真”课堂之真实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求真”课堂,必须善于设计和利用真实问题,并在真实问题的引导下对学生循循善诱,从而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知识点,高效掌握教材内容。
  例如,在教学《创新驱动发展》一课时,我通过合理设计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思考,从而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科技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改变。首先,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我提出问题:“你们能够说说传统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功能都分别有哪些吗?”学生1说道:“传统的手机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两个功能。智能手机不仅能够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上网聊天、玩大型手游、听歌和看视频等等。”待学生1说完,学生2继续补充道:“智能手机还可以用来控制智能家居,比如控制电视、窗帘、风扇、电灯、扫地机器人等等,功能非常丰富。”“智能手机还相当于一个微型相机,可以拍摄很多照片,甚至还有照相美颜的功能。”学生3紧接着说道。瞬间,学生的话匣子被开启,整个课堂被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充盈着。待学生的探讨告一段落,我继续问道:“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手机的功能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因为手机方面的科技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所以手机的功能才会不断被丰富和改变。”“没错,那你们觉得科技创新对人们的生活有何重要性?科技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科技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此时学生陆陆续续发表了自己关于科技创新的看法,并表示科技创新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生活发展,还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生活方式也更加便捷。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讨科技创新的影响,从而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这不仅是“求真”课堂的一个重要体现,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求真”课堂之真实活动的开展
  众所周知,真实的活动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还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真情,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事实上,道德力量的成长必须依赖于真实的实践活动,而非理论说教。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求真”课堂的构建必须依托于真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其能够从中收获知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成长。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一课时,我在教完教材知识点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品表演活动,小品名为《扶不扶》。学生可自愿参加小品的表演,并自主选择小品角色。该小品的故事情节是:一个腿脚不便的八旬老奶奶因为急匆匆赶红灯而摔倒了,周围的路人没有一个去扶她,这时一个赶着上学的学生看到了便决定上前扶起她。正当学生准备扶的时候,路人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人说老奶奶是故意摔倒会讹钱的,有的人建议该学生不要扶,并给他讲了很多大道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学生毅然决然地扶起了老奶奶,并查看了老奶奶的伤势,送她去医院后还联系了老奶奶的家人。老奶奶的家人非常感谢这名学生,并当着全校学生的面表扬了该生的行为。在学生小品表演结束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探讨以下问题:“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该不该扶呢?”有学生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扶摔倒的老人,虽然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碰瓷现象,但是帮助别人是一个人善良的体现,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要敬畏每一个生命。”还有学生说:“遇到摔倒在路边的老人,我们将其扶起的行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敬畏生命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扶起路边摔倒的老人,让老人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学生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个真实的实践活动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感悟道德的力量,从而促进“求真”课堂的构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结合实际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品表演活动,让学生在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小品当中感悟道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求真”。
  总而言之,“求真”课堂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构建道德与法治“求真”课堂具有极为现实的发展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求真”课堂,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并将所习得的知识用于真实案例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闫琳.建构道德与法治“求真”课堂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47-48.
  [2] 王有鹏.建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实践的课堂文化[J].新课程研究,2017(1):40-4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为提高30CrNi2Mo VA钢镀铬身管的寿命,采用YAG激光器对钢基体进行激光搭接淬火再镀铬的复合工艺。用多裂纹拉伸技术对经激光搭接处理的30CrNi2 MoVA钢再镀铬后的铬层和普通铬
期刊
利用拉伸测试、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2519-T87、2219-T81以及7039-T6三种铝合金板材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由室温293 K降至77 K时,3种合金的屈服强
通过对N80石油管用钢的未处理试样、盐浴渗氮试样和QPQ处理试样进行过氧化氢溶液浸泡试验、含CO2蒸馏水和油田模拟水溶液的高压釜腐蚀试验比较,探讨了QPQ技术在石油管道防腐中
制备了3种超细锌粉作填料的无机硅酸锌涂层,用VFIR、SEM对涂层的固化机理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对3.5%NaCl溶液浸泡腐蚀后的试样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涂层的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