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案特色: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泰顺廊桥的重点欣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欣赏教学,以探究“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来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了学生学习兴趣点和艺术体验的渴望心理。通过对廊桥的感受、体验、欣赏和评述以及对非遗的整体知识的感知和内化等活动方式,了解廊桥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在师生自然交流活动中,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抽象概念,努力借助本地的中国非遗的实物让学生现场感知,近距离接触,真实感受非遗的魅力,让本课的学习更加有效。同时,通过学习,学生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出对祖国非遗的热爱之情、传承之责,保护之心,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建木拱桥的尝试探究,增强学生对传统编梁式木拱桥营造技艺的感受。
  2、通过对泰顺廊桥人文民俗的体验学习,了解廊桥在非遗中所具备的科学研究价值,明确“非遗”的抽象概念。
  3、通过多种非遗的了解和欣赏,增强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的热情和传承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与欣赏中国非遗文化——廊桥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探究传统木拱桥的造桥技艺及其研究价值,直观了解非遗概念。
  教材分析:
  中国非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明之根、之魂。这课教材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仅浙江就有龙泉青瓷,东阳木雕,细纹刻纸等,为了让学生更好,更直观的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以廊桥为切入点,介绍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以及它所提供的研究价值和呈现的艺术美感,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非遗,非遗的种类,以及申请非遗的标准;最后展现作品,为学生打开了解和探究非遗的求知之门,引导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感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用心体会手工艺人那精湛的技艺和文化传承, 让学生认识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学情分析: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很多,有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遗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对非遗的申请标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学生只能借助具体的非遗项目,对其进行深入地探究:为什么它能成为非遗,进而了解非遗有哪些种类和标准。对于这节我们家乡本土的非遗—泰顺廊桥的课,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探究传统木拱桥的造桥技艺及其研究价值是这节课需要攻破的难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廊桥进行深入地探究、分析、鉴赏,使学生在心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标准和高度去看待中国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预学单学习情况反馈
  2、引导学生讲述金华的特色
  3、以“猪腿——火腿”为例,金华火腿能申请非遗的原因
  一、以廊桥为主线,明晰非遗的申报条件
  (一)廊桥营造技艺的研究价值
  1、探究编梁式木拱桥营造技艺 体验桥之创意
  (1)初步体验:小组合作,用木棒徒手搭一座桥类似《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拱桥。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一把木条),问:这些简单的木条可以做什么呢?(拿出图)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用这些木棒搭这样一座像《清明上河图》中虹桥一样的拱桥。你们可以吗?(可以!)好,每组都有12根小木筷,给你们两分钟时间试一试。
  (2)演示解析:教师示范搭桥的基本结构。师:那老师也来挑战一下。
  (3)动手实践:学生依据步骤图,再次动手实践。师:看了老师的操作,再送一张步骤图,你们现在可以完成了吗?再给大家一些时间,用这些筷子看谁能搭出合格的桥。学生尝试搭建练习。
  看,它,没有钉子,没有榫铆,没有桥墩,却能经受百年风雨,屹立不倒。它的这种“三无”的工艺给后人提供了很大的研究价值!
  (4)拱桥承重测试:书本承重,了解编梁木拱桥越压越稳的巧妙之处。
  学生体验桥的“三无”独特之处(无钉、无榫卯、无桥墩)。
  师:大家肯定很想知道,这种搭建方式,在现实中能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那我们就要做一个承重测试,需要一个同学帮我一起完成。(开始测试,请一个同学来扶助)。看来它很牢固呢!
  同学们,前面提到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便是中国四大古桥(河北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广济桥)之一,在建桥技术上称为编梁木拱桥,编梁木拱桥在桥梁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一直没能找到这类遗存的桥。
  在老师的家乡温州泰顺,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桥梁形式。它仅仅依靠(模型)这样一个木拱桥的结构,就构建了一座多功能场所,它被当地人称为——廊桥(PPT廊桥全景)。因为它是廊和桥的结合,廊屋非但不是桥的负担,反而增加了桥的稳定,真是绝妙至极。
  2、 欣赏编梁式木拱桥结构,体会艺术美感
  桥梁底部的图片欣赏,体会桥之美,美在秩序,美在排列,美在编织。
  师:这座桥称为北涧桥,看看它的底部,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它,没有钉子,没有榫铆,没有桥墩,却能经受百年风雨,屹立不倒。它的这种“三无”的工艺给后人提供了很大的研究价值!在老师的心里,我相信这种传统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完全具备了申请非遗的条件之一。
  3、小结:这样独特的编梁式木拱桥营造技具备了申报非遗的条件之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二次尝试操作和教师的演示解析,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木拱桥营造技艺的极大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桥梁底部图片欣赏,学生直观地了解廊桥的艺术美及精湛的工艺。
  (二)廊桥人文习俗的研究价值   1、介绍家乡的桥——廊桥(廊与桥的结合)。
  走近廊桥,观察飞檐、柱子、佛龛、雕刻、阁楼、取景窗等局部特点,探讨古人在廊桥上集市、祭祀、驿站等文化习俗以及传统纹样的象征意义。
  让我们走进它,仔细的看一看(接着PPT,大图)
  (1)站在佛龛面前,回想古人,会做什么活动呢?是古代人们祭祀朝拜和精神寄托的地方
  (2)这是什么形象呢?(3)屋顶有什么作用?(4)话说到这儿,这么多根柱子到底有什么用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对,有秩序美,美感就在这儿!(5)诶!这楼梯通像阁楼,在桥上搭建阁楼,有什么用呢?(它体现了当时建造者的一种人文关怀。)(6)(取景窗PPT)走在这样一座廊桥上,你会深深的感受到古朴的廊桥文化和精湛的技艺,从各式各样的取景窗眺目远望,各种美景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古人劳动智慧的结晶。(7)刚刚我们欣赏的廊桥——北涧桥,距今400多年,是泰顺古廊桥里最长的桥,全长51.87米。它全身朱砂红,古人将红与绿的色彩搭配发挥到了极致。青山绿水间,让我们远远就能望见。
  2、小结:廊桥的人文习俗是否具有申报非遗的人文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廊桥的内景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廊桥独特的内部结构及当时的人文习俗。
  (三)廊桥营造技艺历史悠久
  1、走进廊桥之乡泰顺,欣赏廊桥古迹,廊桥的技艺仍然在代代相传历史悠久,完全具备了申报非遗的条件。
  你们想不想再去领略一下其他廊桥的风采?
  这是历史最久远的,距今有1000多年的三条桥,是泰顺境内最古老的桥。
  这是跟北涧桥素有“姐妹桥”之称的溪东桥,距今500多年。
  这是正在建造的廊桥,尚未命名。你们看,从1000多年穿越到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编木技艺和文化一直代代传承,直到现在,还能在泰顺境内找到真迹。你们觉得老师家乡廊桥的造桥技艺可以申请非遗吗?为什么呢?对,这种造桥技艺,两次叩响了非遗的大门。在2008年,收录中国非遗,在2012年12月中旬,申报世界非遗预备名单。
  2、视频回顾,整体感知廊桥之魅力。
  通过视频欣赏感受古朴的廊桥文化和精湛技艺,使学生整体感受廊桥独特的魅力。
  3、小结:廊桥的研究价值和艺术美感,老师实在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让我们亲眼见证廊桥的魅力,你就会深刻体会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对廊桥的文化背景的解析,使学生了解廊桥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
  二、以点带面,领略非遗的博大精深
  师:廊桥只是非遗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很多的非遗等着我们去研究和传承,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欣赏:东阳木雕、书法篆刻、造纸术、雕版印刷、西藏的唐卡、木版年画、龙泉青瓷
  设计意图:欣赏我国非遗,唤起对非遗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三、一纸评述单,言尽非遗精髓
  1、自主学习:学习导学单,要求根据评述方法引导学生把感知和感悟进行记录。
  2、欣赏评述:从技艺、人文、历史传承分析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项目。
  3、交流评述:学生上台分享对非遗的评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大家相互交流,激发对非遗的热爱之情。
  四、一览风采,把非遗发扬光大
  1、 实物展示京剧、皮影 、东阳木雕 、夹撷等
  (1)京剧:听一听唱腔,赏精致大花脸 !
  (2)皮影:秦腔皮影戏雕刻技艺,让外国友人惊叹!
  (3)东阳木雕: 金华地区的非遗请你来介绍……。谢谢!
  (4)夹撷:中国最古老的印染技术,出示夹撷模版赏析,图案寓意分享!
  2、例举非物质文化名录(出示卷轴)。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研究,保护和传承的非遗,老师写了一些在卷轴上,请看!
  设计意图:实物展现我国的非遗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使感受艺术的魅力,开拓学生视野。
  五、奠基文化,传承非遗精神
  1、 研究非遗 2、保护非遗 3、传承非遗
  结语:登最美廊桥,赏祖国非遗!我们感叹劳动人民的精神和智慧,更加爱护非遗,让祖国非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使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温州)
  李崇高点评: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小学六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题,本课参加了2015年浙江省小学美术现场赛课,获得专家和观摩教师一致好评。对于本课设计,我始终参与和关注其教学准备工作,感慨颇多,有许多亮点值得分享。
  一是新观念,高起点。“非遗”如今离学生生活渐行渐远,有许多已濒临消亡,与在校小学生更难接上地气。要把非遗学习、传承和保护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并调动起来,又要远离说教,难度大,很有挑战性。可贵的是,在研究本课伊始,备课者并非是急于要投入教学环节设计和准备材料等工作,而是首先提出问题:本课为何而教?教什么?怎么教得有效?我认为,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其本身已站到了教育的制高点,她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和教育的价值问题。于是就有了驱车上百公里,夜宿泰顺廊桥,亲身体验山民生活,千方百计找到廊桥制造传承人,了解、学习、研究材料和廊桥构建技巧等大量的前期工作。“学为中心”、“有效学习”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得到现实版升华,教学行为真实落地。
  二是准切入,巧安排。设计者从一开始便站在学生以及学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因此有了着力点:1、将概念问题解决前置。恰到好处地设计了以金华本地的“猪腿“如何演变为”火腿”的问题讨论为例,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形象、生动地解决了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枯燥晦涩概念的理解,准确、有效地将问题解决于预习和课前的2分钟师生交流活动中。2、先学后教,体验切入。课堂安排了二度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搭建“编梁木拱桥”,先尝试再探究,通过实践学习,准确、有效地赏析非遗廊桥的物化呈现和价值所在。唤起学生对非遗的真实情感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欲。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介入,其结果与枯燥的图文解读,用华丽、机械的辞藻堆积来解决概念问题则有天壤之别,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巧妙之处尽显其中。
  三是真合作,有学生。合作学习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的合作学习则决不走形式。本课二度安排学生尝试搭建木编梁拱桥,设计者实际上是有意放手,暗中设局,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若非相互帮忙则难以完成搭建任务,合作要求自然隐于其中,可谓设计者用心良苦,效果明显,成了真正不走形式的课堂合作学习范式。唤醒和点燃是本课设计的教育理念,注重美术教育价值的体现,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把问题和思考留给学生,想方设法呈现和提供直观性强,学生能触及的非遗实体,让学生深刻感受非遗中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精神意蕴。积极关注学生在看、做、评、思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点和状态,师生交流合作自然,亲和无缝。“心中有学生,课中有学生”在本案中充分显现。
  四是抓点面,见底气。窥斑见豹,以点带面是美术欣赏课的有效策略之一。本课抓准廊桥这个赏析研究点,在有限的时空中设计出师生共同探索、体验感悟的深度学习方式,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了对各类非遗的欣赏面,呈现了可感知、触摸的夹缬、京剧、书法、木活字印刷、皮影、东阳木雕等非遗实体,学生理解轻松、学得可信、透彻,有点有面。而能顺利展开这个“面”,则得益于教师自身底气,这底气又缘于她的好学和投入。向书本学,向老艺人学,向名师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向视频学,才有一分多钟搭起五拱木桥的身手和技艺,才有如数家珍般的最美廊桥的描述,才有“登最美廊桥,赏祖国非遗”的生动有效的美术欣赏·评述课堂。
  一堂好课背后绝不是一人在战斗,其背后无疑凝聚了学校教研组美术教师的集体智慧和能量,从选课到赛课,团队协同备课,全体成员无私付出值得点赞。磨课和教研过程的伏笔才最值得珍惜,也是赏课和评课者的由衷话语。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浙江温州)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以“婚礼”为主线的儿童画创作创作点的选择、创作引导要略,把教学与孩子生活相联系,充分挖掘了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乡土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创作资源,发展了儿童画想象创作的能力。  关键词:婚礼 农村儿童画 创作策略  “婚礼”在传承、发展的进程中,构成独特的地方美术资源的内涵与特色。以“婚礼”为主线,引导农村学生进行儿童画创作有着许多的优势,其主要有:一是生活性。“婚礼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一、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际意义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是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部分,是对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
期刊
王新元 别署鸿鹤斋主,堂号雪庐。生于浙江宁波,祖籍江苏盐城。苏州大学名誉董事兼研究生导师;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盐城工学院特聘教授。曾从事时尚领域,获得“中国首届十佳服装设计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最佳时装设计师”、“亚洲最具影响力服装设计师”称号。从90年代开始,担任一系列全国性的时装设计、模特大赛,评委、评判长。连续四届“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赛区评委,首届中国服装设计
期刊
周国亮 字昱之,号若镜堂。祖籍安徽淮北,1963年6月出生于桐城老宰相府。  艺术简历  1999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0年成立“周国亮书法篆刻工作室”  1993—2008年创作《桐城派四祖词林印谱》  2010年出版《中国书法经典二十品——隶书卷》(合撰)  2011年撰写《颜真卿楷书技法30例》  2011-2012年合着《高中书法欣赏(上、下册)》  2013年被聘为安徽省《书法练
期刊
商诗强  1947年3月出生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  临安市书法家协会第一、第二届主席  第三届至今名誉主席  1979年获书法家杂志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二等奖
期刊
朱小胜 男,1977年4月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省浦江县,字萧声,大胜,斋号迎雨草堂、三乐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4浙江青年书法十家。
期刊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恰当的评价似润滑剂,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和快乐学习的作用。新课标①“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这样的建议对写字课有同样的作用。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②。同时新课标还提出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
期刊
摘 要:关于校外学生书法社团实践活动,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一是校外书法社团走进校园,与校内书法社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组织开展书法社团走进博物馆,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提升实践能力;三是校外书法社团在参加以书法为纽带的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四是举办书法社团学生优秀作品展,为书法社团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关键词:校外 书法社团 实践活动  校外学生书法社团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期刊
陈彬轩 男,8周岁,现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二年级。2011年5月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画。经过几年来的熏陶,已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3年5月,就读于浙江大学百合花幼儿园大班时在浙江大学百合花幼儿园成功举办了陈彬轩个人书画展。  2013年5月,其个人书画专刊在中国艺术创作网上素质星报第十三期·陈彬轩专刊报道。  2013年8月,在“素质星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评选
期刊
李崇高 《闹市》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