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聚并苯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型导电材料聚并苯替代碳黑作为导电填料制备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 确定了复合物渗流转变区, 并解释渗流转变现象的产生机理. 从聚并苯含量和热处理过程, 对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结果表明, 聚并苯质量分数在20~40之间是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渗流转变区; 热处理有利于聚乙烯晶区完善排列, 也有利于导电链形成; 以聚并苯作为导电填料所制备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的PTC强度; 辐射交联可以提高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PTC强度, 抑制NTC效应.
其他文献
自从80年代以来, 一维纳米材料, 如纳米线、纳米管等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由于芯-壳材料能够增加单组分纳米结构材料的特性, 因而备受关注. 通过激光烧蚀[1]、单体在模板上
通过提取原有Oracle数据库中相关信息,采用hjax实现输入自动完成技术,使用Lightbo~控件实现照片浏览器全屏浏览技术,此系统的使用是花名册的电子延伸,能够很直观地呈现单位人员信
汉字学习需要丰富的汉字和汉字词汇,而中文输入法码表文件中就有雄厚的字词资源.介绍从码表文件中抽丝剥茧地取出汉字和汉字词汇的方法.
利用POI读取Excel表格数据结合单元格性质的特点,把Excel表格转换HTML表格数据,为科学数据上网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沪、深股市川股A股行情月报表(1998年1月)上证A指(开/高/低/收):1233.70/1246.65/1110.09/1222.91深证A指(开/高/低/收):424.70/429.11/380.88/410.44上证30(开/高/低/收):39...
电致发光(EL)技术作为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显示技术, 自1987年[1]以来已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部分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已经达到或接近实用化的程度. 许多有机化
以组胺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 锌原卟啉为荧光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合成了一种新的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振荡吸附后检测悬浊液
用硒酚铜簇合物和硫酚铜簇合物[Me4N]2[Cu4(EPh)6](E=Se和S)与CS2及少量S反应,分别获得了以过硫代碳酸根[CS4]2-为配体的[Me4N]n[Cu(CS4)]n(Ⅰ)和[Me4N]4[Cu4(CS4)4](Ⅱ).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O-萘基环状磷酰二胺酯,其结构由1H NMR,31P NMR及元素分析确定,并在273 K下进行了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该化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
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 HF和半经验ZINDO-SOS方法计算了吡嗪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结果表明, 中心对称的吡嗪衍生物随着体系共轭链的增长, 最大吸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