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从事职业康复岗位后的心理感受。方法对7例患者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期但无法出院时都会觉得病房管理限制自由;愿意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康复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心理愉快,与人交往时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对于精神疾病的恢复有信心,积极配合服药管理。结论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要改变封闭的管理模式,提供简单的工作岗位,
过去局部晚期胰腺癌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是化疗,放疗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中的作用存在争议。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已逐渐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另外,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为局部晚期胰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但放疗的最佳照射技术、放疗剂量、同步化疗的药物仍无确切标准,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导致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除了厌食、进食困难等,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可能与宿主-肿瘤相互作用产生具有代谢活性的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瘦素、核因子-κB等。相关因子之间关系复杂,相互调控,构成一个精密的调控网络。因此,进一步探索胃癌患者营养不良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为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T)是起源于消化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肿瘤,能产生肽类激素,引起类癌综合征,但临床上出现典型症状者较少见。由于诊断技术及对该病认识的进步,发病率有所上升。目前治疗措施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的综合疗法。
放疗增敏剂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与放疗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增强放疗疗效。近年来由于新理论新技术的提出,放疗增敏剂的研究范围延伸至不同领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从传统的DNA靶点增敏剂到如今包括纳米微粒在内的新型放疗增敏剂。因此,放疗增敏剂联合放疗将作为一种新的食管癌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应用Ankura覆膜支架预开窗技术进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应用Ankura覆膜支架术中预开窗或分支技术治疗的29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早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男性24例(82.8%),年龄(65.3±19.6)岁。真性动脉瘤11例,夹层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MR研究方法,以基因工具变量探讨BMI与DVT之间的因果关系。以GIANT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基因数据为参考依据,借助MR-base平台,筛选出与BMI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参数为P<5×10-8,连锁不平衡r2<0.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表明基因、炎症介质、酶活性、氧化应激在中耳胆脂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上,除了传统的耳显微手术外,还强调了联合耳内镜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总结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上的新进展,为临床提供有效、实用的参考。
外照射放射治疗(EBRT)是甲状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改进以及精准度的提高,EBRT并发症明显降低。这使得EBRT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再次得到重视,治疗适应证也得到拓宽。如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特定病期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EBRT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多学科联合治疗模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SIEA)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3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癌患者同期行SIEA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创面,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45~69岁,平均59.3岁,BMI为19.6~24.2 kg/m2,其中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下腹部CTA及CDU检查。根据受区缺损大小,在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