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好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自贡市沿滩区社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这一主题,从解决各种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创新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社区真正“活”了起来。
以“组织联建”为突破口,解决社区阵地不足、能人难选问题
针对部分社区办公条件差、缺乏得力干部等问题,沿滩区积极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大力推行党组织联建,既有效整合了办公资源,又解决了“能人难选”问题。
瓦市镇瓦宅铺社区曾是全区软弱落后的一个社区,办公场地狭窄,社区干部老化,基本没有开展过活动,镇上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和人选。2007年底换届时,镇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提出的思路,大胆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将社区党支部与街道所在地沱湾村党支部联建,全体党员一致推选原沱湾村党支部书记牟祖森任联建支部书记,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遂搬迁进宽敞的村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也明显提高。许多社区居民感叹道:“联建以前,社区根本组织不起活动,大伙儿几乎感受不到社区的存在。联建后社区不仅有了宽敞的办公场所,社区干部还主动帮居民多办实事,解决难题,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社区真正成了我们的家。”
2007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较大的升坪街等城市社区办公场地进行改扩建,并购置了桌椅、电脑等设施,建成集党员活动室、免费网吧、图书室、警务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使社区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以“经济激励”为突破口,解决干部待遇偏低、人才难留问题
社区干部待遇低,留不住人,是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普遍难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构建和谐社区无从谈起。近年来,沿滩区在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单项奖励+年终奖励”、“离任补偿+贡献奖励”等一系列激励保障机制,打破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模式,从经济上保障了社区干部利益。
2007年,沿滩区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的待遇从每月300元提高到450元,同时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补助2万元(市、区财政各1万),60%用于工作经费,40%作为社区干部待遇补贴。今年初,沿滩新城管委会公开招聘,以800元的月薪选聘了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几个月来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邓关镇盐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曾国芳高兴地说:“以前社区干部的待遇太低了,很多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都不愿意留下来,宁肯外出打工。现在,我们的待遇提高了,选出的优秀干部也愿意留下来,这样一来社区就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以“政治激励”为突破口,解决干部素质不高、缺乏激情问题
为实现“事业留人”的目标,沿滩区委采取定向公选、定期表彰、定额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区委还畅通出口,搭建平台,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公务员名额面向社区干部招考,使社区干部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明祥坤原是沿滩区黄镇铺社区主任。2007年,他通过参与定向招考,当上了正式的乡镇机关公务员,成了沿滩区面向社区干部招考公务员的第一个受益者。
王永寿和卢德容夫妇分别在王井社区和永安螯头铺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2007年,两人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丈夫还进入了组织差额考察。虽然没被录取,但夫妻俩看到了社区干部的光明前途,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表示有机会还要参考,力争获得成功。
在2007年换届工作中,全区各乡镇积极创新选任方式,通过公推直选、公开招聘、乡镇选派等多种形式,选拔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事业的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后,全区1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名,比换届前增加了3名。
在此基础上,沿滩区各社区坚持以“双定双争”活动为统揽,把让“家味更浓、邻里更亲、群众更近”作为工作主题,通过爱心互助、特色创建、“六个必访”等活动,搭建起了社区党组织、党员、普通居民相互联系、相融互动的工作平台,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社区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作者系沿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以“组织联建”为突破口,解决社区阵地不足、能人难选问题
针对部分社区办公条件差、缺乏得力干部等问题,沿滩区积极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大力推行党组织联建,既有效整合了办公资源,又解决了“能人难选”问题。
瓦市镇瓦宅铺社区曾是全区软弱落后的一个社区,办公场地狭窄,社区干部老化,基本没有开展过活动,镇上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和人选。2007年底换届时,镇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提出的思路,大胆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将社区党支部与街道所在地沱湾村党支部联建,全体党员一致推选原沱湾村党支部书记牟祖森任联建支部书记,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遂搬迁进宽敞的村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也明显提高。许多社区居民感叹道:“联建以前,社区根本组织不起活动,大伙儿几乎感受不到社区的存在。联建后社区不仅有了宽敞的办公场所,社区干部还主动帮居民多办实事,解决难题,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社区真正成了我们的家。”
2007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较大的升坪街等城市社区办公场地进行改扩建,并购置了桌椅、电脑等设施,建成集党员活动室、免费网吧、图书室、警务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使社区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以“经济激励”为突破口,解决干部待遇偏低、人才难留问题
社区干部待遇低,留不住人,是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普遍难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构建和谐社区无从谈起。近年来,沿滩区在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单项奖励+年终奖励”、“离任补偿+贡献奖励”等一系列激励保障机制,打破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模式,从经济上保障了社区干部利益。
2007年,沿滩区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的待遇从每月300元提高到450元,同时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补助2万元(市、区财政各1万),60%用于工作经费,40%作为社区干部待遇补贴。今年初,沿滩新城管委会公开招聘,以800元的月薪选聘了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几个月来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邓关镇盐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曾国芳高兴地说:“以前社区干部的待遇太低了,很多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都不愿意留下来,宁肯外出打工。现在,我们的待遇提高了,选出的优秀干部也愿意留下来,这样一来社区就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以“政治激励”为突破口,解决干部素质不高、缺乏激情问题
为实现“事业留人”的目标,沿滩区委采取定向公选、定期表彰、定额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区委还畅通出口,搭建平台,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公务员名额面向社区干部招考,使社区干部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明祥坤原是沿滩区黄镇铺社区主任。2007年,他通过参与定向招考,当上了正式的乡镇机关公务员,成了沿滩区面向社区干部招考公务员的第一个受益者。
王永寿和卢德容夫妇分别在王井社区和永安螯头铺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2007年,两人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丈夫还进入了组织差额考察。虽然没被录取,但夫妻俩看到了社区干部的光明前途,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表示有机会还要参考,力争获得成功。
在2007年换届工作中,全区各乡镇积极创新选任方式,通过公推直选、公开招聘、乡镇选派等多种形式,选拔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事业的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后,全区1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名,比换届前增加了3名。
在此基础上,沿滩区各社区坚持以“双定双争”活动为统揽,把让“家味更浓、邻里更亲、群众更近”作为工作主题,通过爱心互助、特色创建、“六个必访”等活动,搭建起了社区党组织、党员、普通居民相互联系、相融互动的工作平台,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社区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作者系沿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