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课改的试验田里遍撒着革新的种子,它们沐浴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然而,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并没有得到革新,它们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认为作业的设计也要不断改革。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二、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优化多样,精心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 活动课注重幼儿的艺术表现,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劳动、音乐等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课教学;创作快乐  在多年的幼儿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中,我觉得,幼儿画画、唱歌、活动对幼儿永远有吸
期刊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拿着教学参考资料,向学生硬地介绍课文。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笔者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期刊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 、激活生活经验,感受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在语言层面上有利于吸收古代语言精华,丰富现代汉语表现力,还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任。就学生的考试来说,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诗文八十篇”,且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分值常在20—25分之间,足见识记文言文有关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人的书面语言,与古人的口语差别甚大,与今人的日常用语差别更大,因而文言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素质的研究。当前,人们对图书馆工作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足轻重的,认为在现阶段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图书馆所发挥得作用越来越小。殊不知图书管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使自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的新模式。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而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方便,这些将把图书馆转
期刊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学生写作更是如此,当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现有知识努力成文;反之,学生就不能进入写作的兴奋状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消极作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象是写不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喜欢音乐的天性与生俱来,因为音乐会为他们带来快乐。但是从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老师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一味地讲解音乐知识,将音乐与生活脱离,或是一遍遍生硬地拍节奏、视唱主题旋律,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验不到音乐的魅力,更感受不到音乐的快乐,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随之消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期刊
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让教师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除了相关的奖励外,更多的是要为教师创设条件,让他们愿意进行教育科研。一提起教育科研,许多老师的头皮就大了,就会想到很困难,很深奥。其实,教育科研是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的,更是为教师自身服务的。这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引导教师从最细小的地方入手,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其实并不难。  首先要教给细小的思考方法。比如教师要写一堂课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