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自然资源信息化融合建设实效探讨

来源 :规划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在全国机构改革的背景下,贵阳市完成了原国土资源局和原城乡规划局的合并,重塑了自然资源管理格局,新成立了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局合并后需要切实做好信息化融合建设工作,构建能够实现全面覆盖的动态化、精细化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帮助管理机构完成自然资源的清查工作,明确资源管理绩效,提高部门监管水平.文章从新时期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两局合并后贵阳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制定统一的目标、构造两大架构、分析重点任务、落地实施自然资源信息化融合建设四方面介绍了其经验.
其他文献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模式向存量更新转型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城市规划关注的重要内容.焦作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基于区域现状分析,确定更新目标与策略,对城市更新对象进行识别,提出城市更新规划指引,包括更新方式引导、重点区域用地更新引导、更新用地开发强度控制引导、分单元引导和更新时序指引等,形成更新规划总体层面—单元层面—地块层面的更新体系,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旧城更新提供参考.
新型产业用地是融合研发、设计、中试、孵化等新型产业功能及其配套服务的工业用地,获得了低成本拿地、高强度开发、允许混合功能的政策红利.制定实施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有利于培育创新产业项目、提升产业发展动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改造.文章盘点了典型城市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特点与存在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要求,从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设计的价值导向出发,从顶层设计和政策实施两方面对新型产业用地的规划管理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研究,提出了严格准入、规模控制、布局管控、指标管理、供后监管5个方面的具体管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大数据技术变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准确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态势对于规划编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成都为研究案例,从流动空间与空间效应视角,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出行网络矩阵,揭示空间交互网络多中心结构的动态特征、社群结构组织模式及节点等级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成都空间交互网络密度具有时变性与圈层性,网络层级呈“星”状圈层布局模式特征,建成区范围与轨道服务半径对出行极限圈有决定性作用;空间交互网络的节点等级形成了不均衡的“一超多强”的多中心结构,兼具“南核心极化、中圈层崛起、内核心均质”的
诞生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形态准则是以形态为基础、以场所营造为目标的一种“基于空间形态的法定规则”,对我国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形态准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各空间层级案例、提炼形态准则的应用要点,从管控框架、管控体系、管控过程3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精细管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