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具制造技术要发展,这就对培养高技能模具人才就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篇文章针对我院模具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现状和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模具;一体化;教学;多媒体;实践措施
随着新世纪到来,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制造的水平在一步步不断的提高,在这之中模具绘制由原来的手工绘制逐步走向了AutoCAD软件绘制模式,模具制造方式也从手工制造走向了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等方式。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模具设计的发展和制造以及人才的培养。现如今的阶段中职院校的模具制造方式依旧是“填鸭”式中式教学,就是无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赶紧记什么,这早就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当下而言,必须要求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认真探讨“教学与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中职教育开展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它在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业中逐渐显现出其不可忽视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模具制造业有了雄厚的发展,正在逐渐一步步缩小和国际上领先水平的距离。尤其是在进人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模具设计工艺已从传统的手工图板绘图走向了电脑化绘图,这是一个伟大的改变。同时,模具制造也由原来传统的钳工手工加工的方式,发展到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加工设备、快速成型技术等多种比较先进的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的阶段。与全国大多数中职院校一样,我院模具专业的发展过程也从是由最初的模具钳工专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模具精密加工等高级阶段。社会在发展进步,模具的使用范围也在一步步扩大,模具的、质量要求和档次要求也逐渐变高。因而,中等职业教育相对应地也要努力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作为一所模具技能人才培训的中职院校,我们应该毫不退缩地担起这一历史的重担。
2. 中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力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严重缺乏
现如今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相对而言都必较高,师资力量缺口也比较大。举个例子,有的教师刚刚从学校走出来,他们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有的指导老师学历也比较低,也没有实际过硬的操作经验,教学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逻辑和严密性也不够。
1.2教学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
要实现教学的一体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也正是很多中职院校欠缺之所在, 有些中职院校的设施还滞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阶段,根本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要求。一体化教学需要一体化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软件等。如果学校没有这些设施设备,即使是进行所谓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必然只是徒增虚名罢了,因为这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水平,且只是形似神不似。
1.3一体化教学教材无法适应现代一体化教学需要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一体化教学都普遍需要一套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而目前的教材因为要考虑到不同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因而会编写得过于理论,这就无形中欠缺了实际操作的讲解,设置课程也是浮于表面,根本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迫切要求。教师授课时一般都会按照教材设置自己的课程内容,这也就需要这本教材应该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而这正就是是现在教材缺乏和需要去改进的东西。
1.4一体化教学中课题设置不合理
许许多多的中职院校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似是而非, 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地安排课程、设置课程题目,这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划和设计,学校在设置课程时, 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设备, 也不知道自己哪些课题是能设置的,哪些是现有条件下根本做不到的。模具专业应该注重学生的模具制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东西都应在设置课题时被全部罗列进去。
1.5一体化教学投入大,操作培训费用高,经费不足是大问题。
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套一批多媒体设施设备,以及需要引进的师资力量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投入。另外来说,对于学生培养的实训操作明显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而且是持续性的。经费的问题制限制了一大批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这也无形中影响到了一体化教学的推广和发展。
3. 实施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3.1抓住教师这一主导环节,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提升
我们都知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克服理论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实操教师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一中职院校现阶段存在的通病,我们对现有模具教师队伍进行了“双师型”改造,规定理论教师必须要在三年之内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实操教师相对应的也要在同一时间内通过进修等一系列方式达到大专、本科学历及相对应的专业理论化水平,还要取得助理讲师职称等。
3.2编写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配套教材
要努力开展一体化教学,则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教材。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材都是在现有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编写出来的传统教学教材,这一类教材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要求知识的内在化联系,从而忽视了变化的形势以及受众群体,因此在适应当前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一方面很难。所以如何编写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材是能否做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3.3运用“以干代训”培训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中职院校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合作企业生产产品,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化,教师要从指导教师变成企业的车间主任或是带徒弟的师傅,而自己的学生则要变成企业的技术工人,还要把实训操作加工的对象看做产品,这一位置身份的转换,让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了紧迫感,与此同时更有了一种肩负的责任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够相应的产生而来。
4.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启发
现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化信息等也发展飞快,以培养企业生产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中职教育也必须努力发展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中职院校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是种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对今后而言相当长一个时间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通过两年多来一体化课改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证明在职业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这个措施有助于改善目前职业院校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的秩序,也有助于促进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厌学、教师厌教、学生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是大有裨益,能够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能够努力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软硬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柯文场. 中职模具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叶科教纵横,2011,(5).
[2] 常明,马朝华.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叶职教通讯,2011,
[3] 洪耿松.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叶职业教育,2012,
[4] 洪耿松.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一体化[J]. 教学研究,2012(8)
[5] 侯学民. 一体化教学有感[J]. 职业教学研究,2011(7)
[6] 管建. 一体化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13(8)
关键词:中职;模具;一体化;教学;多媒体;实践措施
随着新世纪到来,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制造的水平在一步步不断的提高,在这之中模具绘制由原来的手工绘制逐步走向了AutoCAD软件绘制模式,模具制造方式也从手工制造走向了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等方式。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模具设计的发展和制造以及人才的培养。现如今的阶段中职院校的模具制造方式依旧是“填鸭”式中式教学,就是无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赶紧记什么,这早就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当下而言,必须要求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认真探讨“教学与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中职教育开展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它在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业中逐渐显现出其不可忽视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模具制造业有了雄厚的发展,正在逐渐一步步缩小和国际上领先水平的距离。尤其是在进人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模具设计工艺已从传统的手工图板绘图走向了电脑化绘图,这是一个伟大的改变。同时,模具制造也由原来传统的钳工手工加工的方式,发展到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加工设备、快速成型技术等多种比较先进的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的阶段。与全国大多数中职院校一样,我院模具专业的发展过程也从是由最初的模具钳工专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模具精密加工等高级阶段。社会在发展进步,模具的使用范围也在一步步扩大,模具的、质量要求和档次要求也逐渐变高。因而,中等职业教育相对应地也要努力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作为一所模具技能人才培训的中职院校,我们应该毫不退缩地担起这一历史的重担。
2. 中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力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严重缺乏
现如今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相对而言都必较高,师资力量缺口也比较大。举个例子,有的教师刚刚从学校走出来,他们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有的指导老师学历也比较低,也没有实际过硬的操作经验,教学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逻辑和严密性也不够。
1.2教学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
要实现教学的一体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也正是很多中职院校欠缺之所在, 有些中职院校的设施还滞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阶段,根本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要求。一体化教学需要一体化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软件等。如果学校没有这些设施设备,即使是进行所谓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必然只是徒增虚名罢了,因为这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水平,且只是形似神不似。
1.3一体化教学教材无法适应现代一体化教学需要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一体化教学都普遍需要一套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而目前的教材因为要考虑到不同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因而会编写得过于理论,这就无形中欠缺了实际操作的讲解,设置课程也是浮于表面,根本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迫切要求。教师授课时一般都会按照教材设置自己的课程内容,这也就需要这本教材应该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而这正就是是现在教材缺乏和需要去改进的东西。
1.4一体化教学中课题设置不合理
许许多多的中职院校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似是而非, 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地安排课程、设置课程题目,这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划和设计,学校在设置课程时, 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设备, 也不知道自己哪些课题是能设置的,哪些是现有条件下根本做不到的。模具专业应该注重学生的模具制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东西都应在设置课题时被全部罗列进去。
1.5一体化教学投入大,操作培训费用高,经费不足是大问题。
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套一批多媒体设施设备,以及需要引进的师资力量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投入。另外来说,对于学生培养的实训操作明显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而且是持续性的。经费的问题制限制了一大批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这也无形中影响到了一体化教学的推广和发展。
3. 实施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3.1抓住教师这一主导环节,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提升
我们都知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克服理论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实操教师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一中职院校现阶段存在的通病,我们对现有模具教师队伍进行了“双师型”改造,规定理论教师必须要在三年之内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实操教师相对应的也要在同一时间内通过进修等一系列方式达到大专、本科学历及相对应的专业理论化水平,还要取得助理讲师职称等。
3.2编写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配套教材
要努力开展一体化教学,则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教材。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材都是在现有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编写出来的传统教学教材,这一类教材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要求知识的内在化联系,从而忽视了变化的形势以及受众群体,因此在适应当前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一方面很难。所以如何编写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材是能否做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3.3运用“以干代训”培训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中职院校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合作企业生产产品,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化,教师要从指导教师变成企业的车间主任或是带徒弟的师傅,而自己的学生则要变成企业的技术工人,还要把实训操作加工的对象看做产品,这一位置身份的转换,让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了紧迫感,与此同时更有了一种肩负的责任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够相应的产生而来。
4.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启发
现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化信息等也发展飞快,以培养企业生产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中职教育也必须努力发展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中职院校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是种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对今后而言相当长一个时间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通过两年多来一体化课改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证明在职业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这个措施有助于改善目前职业院校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的秩序,也有助于促进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厌学、教师厌教、学生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是大有裨益,能够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能够努力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软硬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柯文场. 中职模具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叶科教纵横,2011,(5).
[2] 常明,马朝华.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叶职教通讯,2011,
[3] 洪耿松.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叶职业教育,2012,
[4] 洪耿松.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一体化[J]. 教学研究,2012(8)
[5] 侯学民. 一体化教学有感[J]. 职业教学研究,2011(7)
[6] 管建. 一体化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