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耳朵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行走的耳朵》这档音乐节目,谈了世界音乐的概念、发展、分类、普及等方面的内容,点明了世界音乐是音乐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行走的耳朵 世界音乐 新世纪音乐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72-03
  
  很多年前,记得第一次提起“世界音乐”这个名词的时侯,还没有几个听众能够真正理解。六年过去了,以“世界音乐”为主的《行走的耳朵》节目不仅拥有了大量稳定的听众群,挖掘、整理的世界音乐家也越来越多。“世界音乐”被人们广泛传播,已经成为音乐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传媒的重要传播内容之一。
  过去,人们对于世界音乐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对英格玛、雅尼、朱哲琴等这样新世纪音乐的认识上,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是“世界音乐”?“世界音乐”的价值又在哪里?制作了六年的《行走的耳朵》——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世界音乐的概念
  世界音乐(World Music),从概念上讲,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是广义上的,泛指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另外,是狭义上的,即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音乐的概念在流行音乐中不断地得到提升,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国际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又一次巨大的腾飞。
  在音乐类型的分类中,属于“世界音乐”的历史虽短,但束缚在这种类型下的音乐,却是人类音乐世界的根源,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二、世界音乐的发展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音乐首先在非洲找到了广阔的天空,而此时,美国流行音乐占据着整个世界,但是所有的这些美国流行音乐形式,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期流传到北美的节拍。然而,当这些原始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非洲)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促进了世界音乐的生成。
  20世纪80年代,世界音乐又体现出了对流行音乐的极大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的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这是有目共睹的,贩奴时期黑人文化流传到北美以后便在美国的土地上生了根又发了芽,因此,美国流行音乐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返回非洲时,给非洲人民带去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于是他们再次将原始的民间元素与其结合,这种黑人文化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再次结合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生成;当20世纪80年代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步扩大时,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流行音乐家便以此为参照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充分地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返回来又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由此可见,世界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
  1990年,德国的著名制作人迈克尔•克里图(Michael Cretu)又为世界音乐的概念作了一个完整的诠释,那便是“英格玛”(Enigma,一种概念性的世界音乐)的诞生。一种通过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圣歌,一种遥远而神秘的原始部落和宗教回声。他把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秘鲁的排箫、修道院的圣歌、懒散的迪斯科节奏放到了一起,同时还运用了笛子、电吉他、铜管乐、管弦乐队、中世纪的圣咏以及古老的北欧民族曲调,让人一看眼花缭乱。但是成功的原则往往就在于创新,克里图的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声音,一个世界音乐的代名词“英格玛”成功地被世界人民接受了,此后世界各地更多的音乐家也纷纷开始领悟了世界音乐的真正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公告牌》开辟的新时代(New Age)音乐排行榜,为世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世界音乐开始如雪花般满天飞扬。比如:印度的音乐家将他们的印度教教会歌曲通过世界音乐的形式充分地展现了宗教的神圣;中国作曲家何训田先生成功地将西藏音乐(代表作品:《阿姐鼓》)推向了世界;等等。
  世界音乐的形式慢慢地变得模糊了,但是它的概念却因此而变得明确了,音乐的时代性、独创性和融合性成了它的标准。所以可以这么说,只要人类不失去生活和想象的能力,那么,世界音乐的火花永远都不会熄灭。可以这么说,只要世界音乐脱离了民族元素,它的概念便烟消云散了。
  打个比喻,假如世界音乐是一个产品,那么民族元素就是原料,传统的创作手法就是工艺流程,而现代的流行音乐制作模式便是生产方式,鉴于这样的结合,世界音乐的发展潜力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三、世界音乐的分类
  在我制作的《行走的耳朵》节目中,主要向听众介绍的是狭义概念的世界音乐,即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1.民族音乐
  简单地说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结晶。
  代代相传的民族音乐,浸透着每一个时代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感情。作为丰富的文化宝藏,民族音乐既有承上启下的延续性,也有代代更新的创造性。如:爵士音乐从美国起源,其中就融入了南美和非洲的民间音乐;而上世纪70年代发源的新世纪音乐,也是从非洲音乐的时代化改良开始的。
  民族音乐按人群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他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则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说说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一般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真实反映他们生活场景,生动表达他们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它有着集体性、口头性和变易性等特点。
  我最早接触的民间音乐,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陕甘宁地区的“花儿”,那些或高亢,或低婉的歌声,勾起了我对纯粹的向往。后来当我真正痴迷于“世界音乐”的时候,收集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国最纯粹的民间音乐依然是我的最爱。
  在节目中,我介绍了众多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如:陕北王向荣的《黄河船夫曲》、青海朱仲禄的《黄河上度过半辈子》及蒙古长调等。其中,王向荣是听众已经熟悉的民歌演绎者,他的演唱行腔优美、气势豪放、酣畅淋漓、情感真实,显示出高度的艺术美,什么歌经他一唱,便会有不同的意境。他在艺术上的长处,是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他的头脑就是一座音乐的宝库,山曲、漫瀚调、爬山调、二人台等都可以信手拈来,随口就唱。他在民歌演唱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世界音乐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另外,民族音乐按演奏形态划分,又可分为民俗音乐和艺术音乐。民俗音乐是指民俗艺能中的音乐,与该艺能自身合为一体,密不可分。比如,我们在介绍世界音乐厂牌的时候,推荐了大量的民俗音乐。如:Realworld公司发行的非洲布隆迪民间鼓音乐、Nonesuch公司从1967年到现在出品的92张巴厘岛音乐和德国爵士乐厂牌intuition德手风琴部落及中国龙唱片齐•宝力高《嘎达梅林》等等。
  2.传统与流行音乐的混合体即世界音乐的融合
  在世界音乐中,很多民间音乐大师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当地民间音乐的演绎上,而是大胆地与各种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音乐。如:吐瓦国的Sainkho Namtchylak,她拥有与生俱来的优美嗓音和令人炫目的演唱技巧,从不刻意卖弄,她的音乐融合了图瓦双声唱法、蒙古长调、前卫爵士、西方现代乐、居尔特音乐、北非音乐、佛朗明哥、电子、实验等多种音乐风格,是当今少数真正有能力跨国界跨文化的杰出世界音乐大师。
  四、世界音乐与新世纪音乐的区别
  世界音乐包括新世纪音乐,但从本质上讲,二者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
  今天大家说的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World Music乐手。
  而新世纪音乐(New Age)是一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的较少。NEW AGE可以是纯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与新世纪音乐不同,世界音乐是舞台上的音乐,乐队现场演出是世界音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欧洲每年都会有世界音乐节,观众可以听到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最新最现代的音乐。不断融合发展的世界音乐很具有生命力。而新世纪音乐则更多的是一些商家为了纯粹的商业目的,选用了一些民间音乐元素制作出来的音乐,它虽比世界音乐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但稍显流俗,这样说来,世界音乐的价值就更高一些。了解新世纪音乐对深入了解世界音乐起着很好的入门作用。
  五、如何将“世界音乐”普及化
  “世界音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要想得到听众的喜爱和认可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过去的六年里,《行走的耳朵》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培养了大批固定的听众,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到节目中来。
  1.从“声音”入手
  这里所说的“声音”指的是纯人声作品。我们在第一期节目中,就安排了纯人声主题,因为在世界音乐中,纯人声系列是一大特色,那些世界音乐家们不仅拥有超高的演唱技巧,而且,音色也相当独特,有的时候,他们的演唱可能有瑕疵,但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欣赏,因为那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播出了郭英男生前的纯人声作品《老人饮酒歌》及印度血统的英国艺术家sheila chandrd的《Ever so lonely 》及Sainkho的《午夜之蓝》等作品,很多听众发短信参与节目,称赞“如此这般的天籁之声”、“一次难得的听觉享受”等,甚至还有人说不想下车,生怕错过这美妙的歌声。
  2.从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家入手
  一般来说,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比较容易产生共鸣,音乐也是如此。《行走的耳朵》旨在挖掘民间音乐,而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底蕴又相当深厚,所以,从身边最熟悉、最具亲和力的音乐着手,我们专门制作了两期“土地与歌”的节目,播出了大量听众很少能够听到的陕北、青海、西藏、内蒙等少数民族最纯粹的民间歌曲。在听多了时下花里胡哨、不知所云的流行音乐,听听这些质朴、真挚的声音,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由此再展开对其他国家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
  3.选择可听性强的音乐,循序渐进
  在世界音乐作品中,不乏一些晦涩、难懂的音乐,制作中,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可听性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整理、翻译、清晰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特点。
  4.组织相应的活动配合了解世界音乐
  《行走的耳朵》除了每天一小时的节目直播,我们还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听众加强对世界音乐的了解,如:组织听众观看一系列的世界音乐大师作品视听会,邀请Sainkho这样顶级的世界音乐大师现场演绎,让听众近距离地感受世界音乐的魅力;举办“耳朵”见面会,与听众通过更多的音乐现场分享世界音乐的魅力。
  5.关注国内世界音乐的发展,推荐优秀的世界音乐创作者
  在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但缺乏的是对其保护和传承。尽管有很多音乐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还没能够形成气候,有关世界音乐的创作也是少之又少。我们的节目尽力地去挖掘、推荐一些世界音乐的创作者,其中,“五行乐队”就是我们推荐的乐队之一。“五行乐队”是中国首个“世界音乐”的乐队,由国内五位年轻的民族音乐家和核心人物老罗(RobertZollitsch)组成。老罗:一个德国世界音乐环境里的音乐人,2002年带着他的德国古筝,来到北京和中国的音乐家们一起作音乐的即兴,一起在民族音乐中交流,并发行了世界音乐唱片《五行》,他们的理想是建立更宽的舞台,作有生命力的中国现代民族音乐,打开中国世界音乐的大门。
  六、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1.世界音乐不仅囊括了“最古老的音乐”,还把最前卫时髦的音乐也揽入怀中。世界音乐的专辑发行量一般很少,尤其在我国,专业的世界音乐唱片相对其他类型的音乐,资料比较稀缺。
  2.因为是世界各国的音乐,所以,牵扯到语言问题。每次节目之前,都需要大量的翻译工作,尽可能全面地为听众介绍歌曲的背景及相关的资料。
  总之,无论是世界音乐、新世纪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融合了人们的创造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民间文化的自生自灭,使得民间文化日益走向边缘。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也成了如今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牵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希望通过《行走的耳朵》对世界音乐的推广,能为保护民间音乐文化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发动起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将这些珍稀的、濒临灭绝的音乐真正发挥出它的长效性和永久性,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听觉世界和精神世界。
  [收稿日期]2010年3月30日
  [作者简介]刘茜(1978~ ):女,河北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飞扬971音乐频率。
  (责任编辑:方 林)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重视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而短柱问题是结构工程师经常碰到却没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本文将着重从受力、构造、新材料等方面来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短柱的处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 设计 短柱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62-01    建筑抗震设计对结构构
期刊
[摘 要]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建筑业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人们对建筑的数量、质量和使用功能等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文章对如何提高施工项目质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强化施工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解决目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量 施工 因素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建筑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的例子,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63-02    一、自然通风的机理  室外气流
期刊
近十年来,掺杂稀土离子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热传感荧光造影剂。它们的抗斯托克斯发光特性,在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处都接近热传感的最佳值,在各种UCNP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粉末荧光材料与PMMA溶液共掺杂后的微波导发光性能。本文提出的微波导(UCNPs/PMMA)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可塑性强以及发射带多样等优点,进一步支持了其在光信号传输、传感器和光学元件等方面的应用。此外研究了上转换发光微波导的传输损耗、耦合效率、光子寿命随能级和灵敏度
[摘 要]目前,银行保卫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就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格局进行调整和完善,尽快建立起新的管理体系:积极构建新形势下银行系统“大保卫”的框架;加大“技防”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安防工作整体水平;落实和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的管理格局。  [关键词]新形势 人防 技防 联防 过渡 科技含量 大保卫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传输技术急剧发展的时代,随着超清网络视频会议、云计算/云存储、虚拟现实应用等新一代宽带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涌现,接入网带宽需求量以平均每5年为一个数量级的趋势增长,目前正朝向百吉比特容量发展。
  传统的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百吉比特高速带宽的需求,由于波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技术具有实现大容量传输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运营商的青睐。从现有的百吉比特无源光网络系统实用化发展进程来看,波分、空分复用技术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插/分(Add/Drop)复用
[摘 要]松嫩平原区内现有盐碱化土地373万m2,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基于对农业、牧业和生态保护的考虑,国内的不少专家学者对松嫩平原盐碱地进行研究和改良,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综合多种治理修复措施介绍,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适合松嫩平原盐碱地治理与修复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松嫩平原 盐碱地 治理 修复  [中图分类号]S[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
期刊
[摘 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建筑物加固方法,对几种加固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以供设计施工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 加固 适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67-02    我国大约有2/3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历次地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和建筑物向密集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教育的内涵包含着设计领域的丰富内容,但若脱离了创造也就缺乏了具有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基于对海南纪念品现状问题及海南地域文化与特色的分析,提出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重视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对历史、风俗、地理等地方文化展开研究的具体方法。深入挖掘海南本土的地方元素并赋予艺术形态的表现,促进设计教育与设计行业的互动,是为海南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定位与开发,制定创新策略,打造和提升
期刊
[摘 要]公共管理包含传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和现代公共管理两个不同范式。其中,传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以效率原则为核心价值取向,而现代公共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更注重公平正义等民主价值观。针对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出现的不同观点,谈谈我对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认识。  [关键词]公共管理 传统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